歐陽曉紅/文來吧,長錢!中國資本市場從未如此熱切呼喚類似養老保險資金等長錢的入市。
因為,中長期資金可平抑短期市場波動,提高市場韌性。2022年以來,受累于俄烏戰爭、美聯儲加息、疫情反復等諸多不確定性疊加因素的影響,A股大幅震蕩。有關部門近期密集提出穩步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舉措。
5月4日,證監會貫徹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研究資本市場落實的政策措施。會議提出,加快投資端改革步伐,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進一步發揮機構投資者作用,激發市場活力。此外,4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召開全國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旨在引入中長期資金和落實國務院金融委工作部署。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昭示個人養老金制度呼之欲出。無疑,設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將為資本市場注入長期穩定資金,承接個人養老金運行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將成為引入長期資金的重要抓手。
養老金既是長錢,也是遠水。是的,你沒看錯,個人養老金制度對目前的資本市場而言,仍是遠水,因其尚未落地。但遠水也可以解近渴,至少它可以預熱。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逐步探索建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由三大支柱構成:即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為主體;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以及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商業保險為補充。其現狀則是:第一支柱一支獨大、第二支柱是一塊短板、第三支柱為一棵幼苗。
國際經驗表明,三大支柱的權重占比均衡為主,第三支柱是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賬戶制在稅收優惠公平性和操作便利性方面具有優勢,堪稱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主流模式。某種意義上,規范發展第三支柱也被賦予應對老齡化、破解中國養老保障體系難題的使命。
2018年5月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標志著中國第三支柱養老正式開啟;即延緩繳納個人稅收,以鼓勵民眾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不過,囿于稅收優惠力度不足、領取階段稅率較高、最高繳費限額較低,流程復雜,投保意愿不高等因素制約,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整體效果未達預期,可謂叫好不叫座。截至2021年年底,該養老保險試點產品保費收入僅為6.3億元。
此次個人養老金新政將實行個人賬戶完全積累制,享受稅收激勵,但屆時稅收激勵會如何落地?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效果不理想,有關部門會從中總結經驗,引以為戒,確保稅收激勵效果且落實到個人,從而真正激發個人養老意識,進而深度刺激市場活力嗎?尤其在當前情形勢下,這可能關乎一個行業的興衰。
中國保險業自1982年開始恢復至今,正處于第四波過渡期。專家認為,第四波將是養老年金、健康保險產品發展時期。但其啟動時間取決于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和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政策調整的具體內容以及出臺的時間。
這些關鍵政策落地且到位,養老金的遠水作用與效應方能見威力,才最有可能解近渴。
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市場中,銀行、基金、保險和信托公司均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與自身業務發展高度契合的保險公司在提供養老服務和保障方面或頗具獨特優勢。但商業養老保險創新不足。各保險公司存在產品同質化、交易費用和傭金費用高等諸多痛點問題,一時間較難滿足投保人對商業養老產品的多層次需求。
基本設施政策方面,何謂合格第三支柱產品也無明確定義。稅收政策方面,亟待增加稅優力度,簡化稅延設計,優化實務操作,從而激勵民眾購買商業養老保險。
投資政策方面,也需疏通經絡。例如長周期考核是平衡投資端與負債端的關鍵機制。這也意味著,掣肘中國養老金體系建設的第三支柱之資產端與負債端亟待利好政策落地。
頂層設計的出臺,讓我們看到,各類具相關資質的金融機構正厲兵秣馬,旨在迎接個人養老金的發展機遇。市場有競爭才有活力,一方面,保險業需自我變革,練好內功,重塑行業形象;另一方面,公平競爭前提下,需營造從產品端到投資端(基礎設施),從稅收政策、輿論到行業監管的養老金市場健康生態。
但是,既然個人養老金終于要來了,何不干脆些,把橫亙眼前且阻礙中國養老破局的堵點逐一打掉?解決制約發展的痛點,則不啻為發揮養老金的遠水作用它其實也是一種預期管理。
本文標題:怎么讓個人養老金發揮遠水作用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baoxian/371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