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機構信息平臺,找養老機構有哪些平臺
近年來,我國農村養老服務事業取得積極進展,為“十四五”時期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奠定了基礎。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還面臨一系列挑戰,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需準確把握這些挑戰,解決好建設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重點任務,推動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不斷發展。
一、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近年來,我國把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納入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統籌謀劃,持續加大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入,養老服務扶持政策、財政資金和資源進一步向農村傾斜,各方面發展均取得顯著成效。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成型、養老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農村養老服務模式不斷創新、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養老服務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基本形成了以家庭養老為基本方式,以特殊困難老年人為服務保障重點,以互助養老服務為創新方向,面向全體農村老年人不斷拓展服務的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格局。
(一)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我國初步確立了以法律法規為統領、以政策文件為主體、以專項標準為支撐的養老服務制度體系,涵蓋養老服務市場、老年人社會保障、老年人福利補貼、醫養結合、老年人權益保障等多個領域。一是法律法規更加健全。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別于2015年和2018年先后兩次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行修訂,對涉及養老服務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多個地區將獨生子女護理假納入地方性法規。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統領,包括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等在內的法治體系更加健全,為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和支撐。二是政策體系更加健全。近年來,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先后出臺涵蓋社會保障、福利補貼、權益保障、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養老服務市場發展等領域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綜合性政策近百項,僅“十三五”期間就出臺30余項,包括制定實施“十三五”全國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專項規劃,及各相關部門圍繞扶持養老服務發展出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等,有力推進了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二)養老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持續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與改造資金投入力度,農村養老設施更加完善。一是民政部和財政部自2016年以來先后分五批確定203個市(區、州)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投入50億元中央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二是中央財政每年安排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社區福利和養老服務設施、農村五保戶供養設施、光榮院等設施設備更新改造,2016至2018年共計安排資金41.1億元。三是社會服務兜底工程穩步推進,重點支持面向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養護院、醫養結合養老設施、榮譽軍人休養院、光榮院、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建設,支持養老設施配置基本康復輔助器具(設備包)。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萬多家,可提供床位194萬多張,超過90%的機構已經具備提供醫養結合服務能力;農村互助幸福院、頤養之家等村級互助養老設施數量達到10.8萬家;敬老院等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成效突出,全國農村敬老院法人登記率從“十二五”期末的不到75%躍升至90%以上。
(三)農村養老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我國持續推進居家養老、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以社區為平臺,以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為載體,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作用,持續創新親友相助、鄰里互助、志愿服務等模式。一是大力發展互助養老服務。一些地區積極探索創新“愛心超市”“時間銀行”等互助養老模式,引導支持低齡農村老年人志愿服務高齡農村老年人,實現抱團養老。二是不斷創新志愿服務模式。一些地區探索依托村(社區)兩委,充分發揮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作用,強化資源整合,建立健全社區、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多方聯動機制,組建各種形式的志愿幫扶服務隊伍,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及時、高效的綜合養老服務,切實解決其生活、生產困難。三是留守老人關愛機制更加健全。近年來,我國不斷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機制,面向獨居、空巢、留守和高齡老年人的定期巡訪制度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老年人意外風險。
(四)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我國持續加強專業化與志愿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隊伍建設,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的人才隊伍保障機制更加堅實。一是人才培養規模顯著擴大。近年來,我國推動各類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點,積極開展職業培訓教育,逐年擴大招生規模和人才培養規模,為農村養老服務輸送了一大批各層次門類齊全的專門人才。二是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堅持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并重的總體方針,不斷夯實養老服務職業教育基礎,推動學歷教育培養模式從理論型向應用型轉變,持續推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建成一批改革創新示范專業點,有力帶動了養老服務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三是從業人員素質明顯提高。“雙證書”制度得到全面實施,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學生畢業時可同時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面向從業人員技能提升的常態化崗位培訓和遠程培訓機制更加健全,農村養老服務人員的學歷層次、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等得到明顯改善。
(五)養老服務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養老服務市場不斷放開,市場主體數量增長迅速,市場活力持續激發。一是進一步放寬行業準入。2019年1月起,我國正式取消養老服務機構設立許可。各地區、各部門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養老服務,開放、競爭、公平、有序的養老服務市場初步形成。二是養老服務行業稅費負擔顯著降低。2019年6月,我國明確對提供社區養老相關服務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并減按90%計入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對承受或提供房產、土地用于上述服務的,免征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不動產登記費等6項收費。切實降低了養老服務機構的綜合稅費負擔,提升了綜合運營效益。三是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一些地區明確提出,新增的政府投資建設或改建的養老服務設施原則上均采用委托社會力量運營的模式,一些地區持續加大政府采購社會養老服務的規模,一些地區通過多舉措持續拓寬養老服務業投融資渠道,這些舉措力度大、受惠面廣,進一步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提供農村養老服務的動力。四是養老服務質量監管體系初具雛形。養老服務質量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先后制定多項國家強制性標準,涵蓋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服務質量、服務安全等多個方面,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更加健全,養老服務領域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面向養老服務機構和人員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已初具雛形。養老服務質量監管工作機制更加完善,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情況已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范圍。2017年至2020年,我國連續四年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先后整治各類養老院服務質量和安全隱患達40多萬件。[4]
北京思杰佳通專注智慧養老系統研發,提供專業的智能養老平臺包括居家養老、民政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家庭醫生、醫養結合等智慧管理平臺,智能養老設備合作對接。
本文標題:找養老機構有哪些平臺,農村養老機構信息平臺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34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