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年,這類產品的發展陷入瓶頸,規模增速低于公募FOF整體水平。
本刊記者易強/文
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本意是為了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但因出臺時恰逢A股再次調整,故被視為穩定資本市場的舉措之一。
隨后,證監會于4月26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目前規模超過25萬億元的公募基金要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推動養老投資產品等創新產品發展,做好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工作。
上述兩份文件的先后出臺使得A股投資者的不安情緒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紓解,市場也出現正向反應。不少機構已在評估個人養老金入市將給資管行業帶來何種機遇與挑戰,以及將為股票市場帶來多少增量資金。
例如,開源證券認為,個人養老金對渠道端原有競爭格局影響不大,銀行將繼續保持優勢,產品端方面則利好以權益資產配置為核心的頭部資管公司,中性假設下,個人養老金年度資金規模或達2730億元。
不過,從既有養老FOF的資產配置來看,A股的認可度并不高。根據Wind資訊,一季度末A股占比僅為3.29%,已連續5個季度下降,且是2019年三季度以來的最低點;在其所持基金資產中,債券型基金也一直占據絕對優勢,權益類基金占比一直處于低位。
分析人士相信,隨著相關制度不斷完善,未來包括個人養老金、社保基金等在內的中長期資金進入股市的積極性有望進一步提高。
尤其站在養老FOF的角度,大幕已經揭開。此前一年,因為政策不太明朗,這類產品發展受限,導致其規模增速一度低于公募FOF的整體水平。隨著國務院上述文件的落實,在不太長遠的未來養老FOF或很快扳回局面。
大小背景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正文不足2100字,發文對象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其出臺目的是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保險需要。
關于其出臺背景,機構一致認為,大背景是國內人口結構的老齡化趨勢加劇,撫養比下降,小背景則是養老金三大支柱發展極不均衡,有入不敷出之虞。
人口結構方面,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披露的數據,截至2020年10月底,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90億,占比13.50%,較10年前上升了4.63個百分點,同期15至59歲人口占比則下降了6.79個百分點。
三大支柱方面,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廣,惠及10億國民,但增長空間有限,尤其自2019年大幅下調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之后,一度出現負增長。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規模可觀,增長迅速,但覆蓋面低,參與者不足3000萬人。因此,推動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的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事實上,在國務院出臺上述文件之前相關試點已經展開。
2018年5月,在財政部等五部門的聯合推動下,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展了個人稅收遞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同年2月,證監會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8月首批14只養老目標基金正式獲批發行。2021年5月和9月,銀保監會先后發文,推動保險公司及銀行理財公司進行養老產品試點;2022年2月又再度發文,擴大試點范圍。
顯然,這些試點工作的開展既為國務院上述文件的制定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又為其落實奠定了經驗基礎。
上述文件的主要內容是,建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賬戶資金由個人自繳,以1.20萬元/年為上限,這部分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公募養老目標基金、養老銀行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儲蓄存款等類產品,享受稅收優惠。
制度待完善
至于個人養老金的潛在規模,不少券商已公布自己的測算結果。
開源證券通過對納稅人數量(6500萬人)、個人養老金賬戶開設率(分30%、50%、70%三組)及養老金上限占用比例(分50%、70%、100%三組)等指標進行測算,得出的結論是,中性假設下,個人養老金年度資金規模或達2730億元。
光大證券按照納稅人全部頂格參與的假設進行演算,測算得到每年第三支柱規模可達0.78萬億元,以此速率累計到2030年總規模可達6.25萬億元,未來若能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將進一步促進第三支柱發展。
而據東方證券的研報,假設2023年正式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按照人均每年供款1.20萬元的上限,以及享受邊際稅收優惠居民的參與基數測算,至2030年中國個人養老金有望累計實現約一萬億元的增量市場。
由于上述文件的出臺適逢A股表現低迷之時,因此被許多A股投資者視為救市舉措之一。但是,從養老FOF的資產配置來看,A股的認可度并不高。
以目前規模最大的養老FOF交銀安享穩健養老一年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19年5月底,是交銀施羅德成立的第一只養老FOF,截至一季度末的份額規模為185.97億份,資產凈值215.94億元;持有人結構方面,個人投資者占比一直在95%以上。
從資產配置來看,這只基金極少直接投資股票資產。在其成立后的11個季度中,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重一直比較低,而且幾乎是逐季下降,從2019年三季度末的3.75%降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0.58%;中間9個季度依次是3.49%、1.82%、2.85%、1.49%、1.33%、1.10%、1%、0.62%、0.58%。
作為一只養老FOF,其主要投資標的是基金。在其資產配置中,基金市值占比從未低于80%,且自2020年四季度以來一直高于90%,2022年一季度末達到93.74%,為歷史最高水平。
而在其所持基金資產中,債券基金占比很高,權益類基金占比很低。定期報告顯示,2022年一季度末,在其持有的10只重倉基金中,有9只純債基金,其公允價值占到基金資產凈值的38%,僅有的1只混合型基金僅占到基金資產凈值的2.69%。
這種資產配置在養老FOF乃至公募FOF中極具代表性。根據Wind資訊,截至一季度末,在公募FOF的資產配置中,A股占比僅為3.29%,已連續5個季度下降,且是2019年三季度以來的最低點;在其所持基金資產中,債券型基金也一直占據絕對優勢,權益類基金占比一直處于低位。
社保基金亦是如此。截至一季度末,社保基金重倉A股市值合計3387億元,較2019年年底(3684億元)下降了8.06%。
同期社保基金的規模穩步增長,僅2020年就增加了2562億元,較上年增長10.58%(社保基金會尚未披露2021年數據)。
不過,隨著相關制度不斷完善,未來包括個人養老金、社保基金等在內的中長期資金進入股市的積極性有望進一步提高。
根據新華社5月10日發表的一篇報道,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承諾將會同相關部委,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營造中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大幕揭開
站在養老FOF的角度,大幕已經揭開。
自2018年三季度首批14只養老FOF問世以來,經過3年半的發展,這類產品目前已經有170只,規模合計1060億元(截至5月10日)。從產品數量及規模上看,目標風險型優于目標日期型。
在170只養老FOF中,前者有96只,規模合計898億元,占比分別為56%和85%。但從長期業績表現來看,后者似乎占有優勢。
以首批14只養老FOF為例,這些產品在成立之后的4個會計年度(2018年至2021年)合計為持有人創造了24.35億元利潤。表現則各不相同,根據Wind資訊,截至5月10日,其成立以來的投資回報率低者僅有17%,高者則達到49%,排在前8位的皆為目標日期型產品,例如華夏養老2040三年、中歐預見養老2035三年、南方養老2035三年等。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相關政策不太明朗,養老FOF此前一年已陷入瓶頸,導致其規模增速低于公募FOF的整體水平。Wind資訊顯示,2021年一季度末,養老FOF占到公募FOF規模的60%,2022年一季度末已降至45%。
不過,隨著國務院上述文件的落實,在不太長遠的未來,養老FOF或能很快扳回局面。
本文標題:養老FOF:大幕已揭開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606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