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半,幾位平均年齡已過70歲的老人,率先趕到朝陽區武圣農光社區向日葵驛站,為一小時后的核酸檢測做準備。截至5月2日,作為臨時管控區,武圣農光社區已進行6輪核酸檢測。每一輪檢測,這些白發志愿者們都沖在第一線。
在這個約八成居民都是老年人的社區里,這些白發志愿者們成為最有效的溝通渠道,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同樣是老年人,我們更能理解老年人。
志愿者們的忙碌與付出,也得到了居民們的回饋。有人端來熱乎乎的綠豆粥,有人把包子、飯菜掛在他們家的門把手上。正是有了大家的幫助,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加順暢。一位社區干部告訴記者。
對于所有人來說,眼下有條不紊的新節奏只為了一個目的——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核酸檢測一線的70+志愿者
劉站群今年75歲。家住朝陽區武圣農光社區的她,退休后作為所在小區第三黨支部書記,繼續發揮余熱。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組織黨員學習,組織居民打掃衛生、做好垃圾分類,照顧樓里孤寡老人等,盡己所能,服務社區居民。
4月23日,看到朝陽區潘家園街道陸續出現新冠陽性病例,劉站群的兒子特意打來電話,叮囑母親盡量居家減少外出,但她還是火速加入了志愿者團隊。
劉站群告訴記者,她所在的武圣農光社區共有工作人員16名,其中兩人因疫情防控需要居家,另有兩人去了高風險小區支援。12名工作人員負責好幾個小區,真的太累了。作為黨員,我就希望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跟她抱持著同樣想法的,還有75歲的高振平、70歲的黃淑平。兩位黨支部書記也不約而同加入志愿者團隊,開始了非常時期的忙碌日常。
截至5月2日,作為臨時管控區,武圣農光社區已經進行了6輪核酸檢測。每一輪檢測,這些白發志愿者們都沖在第一線,清晨6點就出門,在小區驛站設置的檢測點集合,布置桌子、擺放酒精,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核酸檢測開始后,他們又承擔起喊樓的任務,去每棟的各樓層通知居民;在核酸檢測隊伍旁邊維持秩序;當有腿腳不便的老人來排隊時,協助他們走綠色檢測通道
上午11點左右,劉站群回家做午飯,這是一天里難得的休息時間。社區干部們也總說讓我多休息會兒,但是他們誰又多休息了呢?惦記著核酸檢測結束后的收尾工作,匆匆吃完飯的劉站群又趕到了檢測點。
我老伴過來做核酸,看到我在維持秩序,覺得我特別認真。后來他還跟我說,你們這群老太太還真行。黃淑平笑著說道。
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5月2日下午,向日葵驛站,黃淑平一邊操作手機,一邊把解決健康寶彈窗的步驟一條條地寫在了紙上。
我們年紀大了不太會操作手機,把這些寫下來方便看,也加強了記憶。前幾天,不少小區居民都出現了健康寶彈窗的問題,黃淑平就找人教自己如何操作,在自己和老伴手機上測試成功后,她又把經驗推廣出去,這幾天健康寶彈窗問題少了,怕以后遇到同樣的問題忘了怎么解決,我就再練習一下。
黃淑平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小區,八成居民是老年人,普遍不會操作手機,記憶力也不好,和老年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她回憶,小區臨時管控后,一位90多歲的老人曾多次前來求助。第一次,他說想出去開藥,我們問他具體開什么藥,他一聲不吭地走了;沒一會兒,他又回來說想去銀行取錢,我們告訴他銀行關門了,他又走了;緊接著,他又來告訴我們,想要出小區去買菜,我們告訴他,出去要簽承諾書,有什么事需要自己負責,他一聽就又回去了。
對此,黃淑平覺得完全可以理解——面對變動,很多老人會產生焦慮,同樣一個問題,他們會問很多遍,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解釋過后,老人還會繼續向其他人求證。
我們現在70多歲了,記憶力可能沒有以前好,反應沒有以前快,所以面對這些更為年長的老人,我們更加感同身受,做工作,要更有耐心。黃淑平說。
黃淑平介紹,臨時管控前,社區已經通知小區商鋪備貨,除了藥品,居民的日常生活基本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很快,社區也統計了居民的用藥需求,每天幫忙買藥送到小區,一對一發放。
75歲的高振平經常主動擔下發藥的任務。一聽說藥進了小區,她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計,趕到向日葵驛站。將每份藥物和登記名單一一對應,她開始逐戶打電話通知,喂?你買的藥到了,可以來向日葵驛站取了。
高振平熟悉小區里大部分住戶。退休后,她先是在小區做樓門長,接著又當了6年小區黨支部書記。孤寡老人、老黨員、困難職工都是她服務的對象,小區的老人們,有什么事也都愿意找她。
有時候遇到老人腿腳不便,我們也會送藥上門。發完藥已經是下午將近6點,忙碌了一天的高振平收拾好東西,這才準備回家休息。
武圣農光社區黨委副書記肖海英告訴記者,正是有了大家的幫助,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加順暢。
盡管勞累但一切都值得
當所有人的生活被暫時圈定在小區范圍內時,志愿者們也成為最有效的聯結管道。
4月29日下午,剛剛結束小區核酸檢測工作的劉站群,突然接到了一個求助電話,阿姨,您能幫忙上我們家看看我媽嗎?聽她說摔了,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情況。
聽到這里,劉站群趕緊向社區反映,并到摔倒老人家中查看情況。原來,那是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踩著凳子關窗戶時不小心扭傷腳踝。劉站群在老人家屬的指導下,及時幫老人進行了冰敷。
下一步,無論老人是去住院還是去兒子家,都要收拾東西,想到這一點,我就幫她把替換的衣服、醫保卡、身份證、現金、每天吃的降壓藥都打包裝好。隨后,在社區的聯系下,老人被兒子接到了醫院。
第二天,老人的兒子給劉站群發來了消息,劉阿姨,我媽到醫院檢查后已經在休養了,您放心吧,謝謝您!劉站群終于放下心來。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接連數日的忙碌,全部被居民們看在眼里。情同此心,大家的關系也更加親近了。
做核酸檢測時,看到身邊的志愿者,居民們會連聲道謝,你們辛苦了。這邊,剛有居民送來一大鍋熬好的綠豆粥,那邊,又有人遞來自己做的八寶粥、精心蒸好的雞蛋羹
氛圍越來越好,核酸檢測也越來越順暢,有事招呼我們成了居民們的口頭禪。前幾天,65歲的居民剛振平也加入后勤保障隊伍,成為小區里忙前忙后的志愿者小剛。
疫情前,老人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風雨無阻地去公園打太極拳、練太極扇,是黃淑平堅持了20年的習慣。小區臨時管控后,她只能抽空在小區的空地上練一會兒。公園環境好,解封后還是想去公園打拳。
盡管勞累,這些白發志愿者們卻覺得,一切都值得。高振平說,這兩天,她家門把手上時不時就掛著居民送來的包子、飯菜,一天的忙碌結束,她到家馬上就能吃上飯。大家都挺照顧我的,解封后,我還要為大家做更多的事。
5月3日至5日,北京包括朝陽、東城、西城等在內的12個區連續開展三輪核酸篩查。志愿者們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疫。
本文標題:理解老年人的焦慮,需要更有耐心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649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