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實施醫養結合工程,利好政策在各地細化落地養老有醫靠 晚年享幸福
綠康國際老年城醫護人員為老人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本報首席記者余紅舉攝
今年初,省政府印發了《2022年民生實事工程安排方案》,將實施醫養結合工程列入16項民生工程之一,支持公辦醫療衛生機構延伸開展養老服務、建設示范性安寧療護病床,支持公辦養老機構配建醫務室、護理站等,推進全省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整合,為全省老人提供傳統的生活照護服務的同時,還通過醫療護理團隊提供預防、醫療、康復、護理等服務,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
城市
醫養融合發展
到去年底,我省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有769.07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7.02%,屬輕度老齡化階段。實際上,早在2005年,我省就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比預計的2009年提前了4年。其間,養老形式在不斷變化。
從過去的居家養老到社區養老,再到現在的醫養結合養老,都是在探尋一條不斷滿足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養老之路。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多年的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任新華說,目前推行的醫養結合可分為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協議合作三種模式。
南昌市青山湖區綠康國際老年城屬于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老年城內的一級護理康復醫院設有內科、檢驗科、放射科等,配備專業醫護人員,為老人提供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服務,實現了養生、養老、養身的醫養結合一站式服務。
86歲的江輔炎是一名退休大學教授,在決定入住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后,經過考察,他和老伴選擇了綠康國際老年城。
每天早晨,江輔炎和老伴起床散步,然后約幾個老友打牌、聊天。談及在綠康國際老年城的生活,江輔炎說:比住家里方便,也讓家人放心。前不久,老伴突發疾病,一按鈴,醫生幾分鐘就上門了,讓我們很有安全感。
不難看出,老年人住進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是花錢買心安。江輔炎說:康復醫院用醫保,普通的老年人用藥種類齊全,看病還不用排隊。
2016年,南昌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后,相繼開展了一系列試點工作,對于養老機構達到醫療機構條件的給予了大力支持,并將其納入醫保范圍。2018年底,南昌市又出臺文件,鼓勵公辦養老機構轉制成為企業或者公建民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滿足群眾高質量養老需求。
在醫養結合養老這塊,南昌先行一步,其他設區市持續跟進,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不斷優化養老服務供給,養老服務水平有明顯提升。任新華說。
鄉村
兩院比鄰設置
養老難在基層,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其主要原因是我省農村老年人口遠遠多于城市老年人口。2019年起,我省把目光更多地聚焦農村養老,支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
提高醫養結合服務的可及性,最關鍵的是新建的養老院和鄉鎮衛生院要比鄰設置,讓老年人零距離接受醫療服務。任新華說。
以前走到衛生院得半小時,如今不出院門就能看病,很方便。在于都縣小溪鄉登賢養老服務中心,因感冒在中心新建的醫療點治療的張其英老人高興地說。
于都縣在推進醫養結合上,十分注重在新建養老機構同步建成嵌入式醫療站點。今年2月,小溪鄉衛生院根據于都縣衛健委統一部署,斥資5萬元在登賢養老服務中心開設醫養結合醫療點,添置復蘇氣囊、制氧機、搶救車等設備,配備治療室、輸液觀察室、藥房及3張病床,每天選派1名醫生和1名護士全天候值班,讓養老服務中心68名老人足不出院就能獲得常見病和健康體檢等多個項目的服務。
像于都縣一樣,我省在農村醫養結合養老實踐中,按照養老院建設、醫療機構布局同規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的四同要求,通過在養老機構中設置衛生院分院(醫療服務點),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就近規劃建設醫療和養老機構,鼓勵民間力量興建社區醫養結合型醫院,推動產權公有村衛生室建設全覆蓋等多途徑,推動了1449家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零距離無縫對接,打造集中養老和分散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服務圈。
未來
將迎更好發展
談及醫養結合養老,新余市的做法值得一提。新余市在走在全國前列的頤養之家的基礎上,全面推行頤養之家+曉康診所醫養結合服務,由鄉鎮衛生院、標準化村衛計室(曉康診所)為頤養之家的老人提供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健康護理等服務。目前,新余市已有414個行政村(管理處)建起471家曉康診所。
不過,新余市在推進這一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難題,比如醫保報銷政策制約大。根據現有政策,新余市每人每年在曉康診所就醫報銷金額上限為108元,大部分老人就醫兩三次后,就因為金額上限無法報銷,只能到鄉鎮衛生院或其他上級醫院看病。
對醫養結合養老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新余市政府辦相關負責人鄧先鋒就此進行了調查研究,提出了加強醫養結合與醫保報銷機制的銜接等一系列對策。鄧先鋒認為,應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風險分擔作用,積極設計開發適應醫養結合需求的商業護理保險、健全壽險、健康險、意外險等多險種,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醫養結合選擇。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對此進行研究。
今年,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明確提出,將按照每張床位2萬元的標準支持養老床位建設,按照每個10萬元的標準,支持公辦養老機構配建醫務室、護理站、臨終關懷室,按照每張床位10萬元的標準,支持公辦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示范性安寧療護病床。隨著更多的措施在各地不斷細化落地,未來我省醫養結合養老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江西日報首席記者 余紅舉
編輯:舒小露本文標題:養老有醫靠,晚年享幸福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678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