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如能發揮網絡的正向作用,可以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個人尊嚴、生活質量等方面帶來很大提升。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強調,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提高老年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近一兩年,各界適老化改造穩步向前。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老年人網絡沉迷的新問題,疊加數字鴻溝、網絡詐騙等老問題,如何讓老年人更好地觸網,成為一個關注熱點。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2.6億,占總人口的18.7%,65歲以上人群人口占總人口13.5%。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確定的劃分標準,我國已基本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解讀老年人觸網發生的問題?在應對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如何發揮互聯網的正向作用?帶著這些問題,《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蔣俏蕾。
緣何沉迷網絡
《瞭望東方周刊》: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一些老年人觸網后出現諸如上網成癮等問題。你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中對老年群體的新媒體使用與影響開展過深度研究,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蔣俏蕾:所謂的網癮老年問題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老年群體的特征和媒介素養、商業力量、新技術帶來的變化以及當下疫情的影響。
上網成癮,也被稱為網絡沉迷,上網時間長并不等于上癮,而是要看上網是否在掌控之中。從學術角度來講,判斷是否沉迷有兩個最核心的要素:一是達到了一種強迫的程度,類似于強迫癥患者并不想要反復洗手但卻難以自控;二是帶來了生理、心理、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損傷,比如因上網過多造成眼睛、肩頸、手腕等身體不適,甚至引發失眠、焦慮、抑郁,并影響社交關系。目前來說,網絡沉迷研究在學界仍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領域。
無論是老年人上網成癮,還是在網上受騙,其實都是很多問題的癥狀和表現。
從老年群體的特征來看,老年人有較多的空閑時間,卻可能經歷社交圈子萎縮,所以可能會更孤獨。在生活中,很多年輕人對于老年人還存在某些刻板印象,沒有意愿投入較長時間與之交流。由此,老年人就需要其他渠道去填補時間以獲得情感慰藉,進而產生對網絡的過度依賴。
老年人遭遇網絡詐騙,則與上網過程中生發的心理聯結、情感卷入以及他們的媒介素養有關。現在的老年人成長在以報紙、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時代,而網絡興起后,很多老年人無法很好地區分不同類型媒體,可能因為被一些不可信的自媒體內容誤導而帶來損失。
商業力量對此進一步助推。老年人閑暇時間多,也具備一定經濟條件,容易成為一些商家的目標。與所有人一樣,老年人也有情感、社交等需求,假靳東、相親、購買保健品等現象或多或少都與之相關。我們在訪談研究中發現,即使是一些高學歷的老年人,也可能會大量購買可能并不需要的保健品,這往往與他們的陪伴需求有關。實際上,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即使是子女孫輩,也很難每周給予父母長輩高質量的陪伴。保健品銷售人員則會像朋友一樣噓寒問暖、經常看望和陪聊天。很多老年人心里其實明白他們的目的,但仍愿意通過購買保健品的方式去回報他們。大部分老年人并不是第一次購買,銷售人員也是長線的。
《瞭望東方周刊》:一方面,有老年人沉迷網絡;另一方面,有老年人不能獨立完成出示健康碼/行程卡、購買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蔣俏蕾:這是典型的數字鴻溝現象,人們常常會關注到反映在城鄉或不同階層人群之間的數字鴻溝,而忽視了存在于群體內部的數字鴻溝。老年群體雖然同屬于一個年齡段,但在經濟條件、教育水平、認知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異。一些自身條件較好、家庭支持多的老年人可能上網比較早,善于使用互聯網。有的老年人則相反。
以前,不少老年群體可能沒有那么強的驅動力去接觸網絡,一些老年人甚至有技術恐慌或覺得麻煩。但在疫情背景下,很多老年人開始觸網,因為乘坐公共交通、買菜、公共娛樂等方面都需要使用健康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晚輩、身邊的朋友都會覺得必須去幫助不會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越來越多老年人被動觸網后就跨過了技術上、心理上的門檻,再進一步延展到聊天交友、購物等各類功能。
關照群體特性
《瞭望東方周刊》:有觀察指出,相比于文字,老年群體更愿意瀏覽視頻,短視頻領域是老年人的主要網絡社交陣地。從老年群體特征與觸網歷程來看,這種景象是如何形成的?
蔣俏蕾:老年群體的數字技術使用中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數字反哺。老年人觸網往往與晚輩有很大關聯,很多老年人最早使用的智能手機是晚輩淘汰的,也因晚輩在異地工作求學或工作需要遠距離溝通而萌發上網意愿。從時間上來看,總體上,年輕人更早使用短視頻,年輕群體的網絡文化也會蔓延到老年群體。
相對于拼音輸入或手寫文字等相對復雜的操作,觀看短視頻、發語音、拍照對老年人來說使用門檻更低。而且,短視頻與他們熟悉的電視形式一樣,都是直觀生動的視聽內容。短視頻內容豐富,且具有點贊、轉發、評論、聊天等各種具有社交屬性的設計,所以某種程度上也承載了社交功能。老年人有很強的分享意愿,在瀏覽內容的同時也會開展社交活動。
但對于短視頻使用,實際上有個悖論:每一個視頻很短,但刷起來可能難以停手,累積的時間便會很長。這需要提醒老年人留意和調適。
《瞭望東方周刊》:隨著適老化改造的推行,目前,許多網站、App在字體放大、語音引導等方面對老年人更為友好。對于數字適老化改造,你還有什么建議?
蔣俏蕾:適老化改造是分階段的,因為老年群體觸網是一個多層次的接入過程,涉及心理動機、身體與物質條件、技能策略、使用情況等。目前的放大字體、語音引導等方面的改善,屬于相對基礎的操作技能層面的利好。
老年群體要實現更高質量上網,后續還需要其他維度的對接,幫助老年人掌握更多技能。比如,形式技能幫助老年人理解不同類型的網絡應用形態,信息技能促進老年人查找、獲取、甄別信息,傳播技能促成多種多樣的交流互動,策略技能和內容創作技能等幫助老年人進行內容創作并掌握使用網絡的多種策略,從而使得老年人的網絡生活更加豐富,影響更加積極正面。老年人能夠按照自身特定需求去使用網絡,媒介素養也可以得到更大提升。
同時,市面上可能出現更豐富的專門針對老年群體設計開發的內容,以更多樣的平臺種類、更完善的功能回應關懷老年群體的需求。民眾和商家把老年人當作值得尊重的、有潛力的群體,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務以滿足他們多方位的需求,適老化會形成更完整系統的接入。
促進積極老齡化
《瞭望東方周刊》:你在文章中提到過積極老齡化,在我國老齡化背景下,積極老齡化有何特殊內涵和意義?
蔣俏蕾:積極老齡化是指積極地看待變老的過程和老年生活,認為老年有正向的一面、老年生活同樣可以豐富多彩。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衰老是負面的,但實際上,老年同樣是人的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盡管身體機能的衰老需要關照,但老年群體同時存在積極有利的一面,比如豐富的社會經驗、成熟穩健的心態等,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依然可以參與多元的社會活動。
在老齡化大背景下,老年人口比例在增長。如果我們能夠幫助老年群體很好地融入現代社會,如果老年群體本身能以更積極的態度融入社會,這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非常有利。一方面,這有助于提升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他們可以更好地參與社會運轉——無論是靈活就業,還是退休后上崗帶娃,或是積極地投入各類事宜,都可以為社會帶來助益。
《瞭望東方周刊》:對于推動積極老齡化,互聯網可以發揮哪些正向作用?
蔣俏蕾: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如能發揮網絡的正向作用,可以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個人尊嚴、生活質量等方面帶來很大提升。可以說,互聯網是積極老齡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互聯網在信息獲取、社交、生活輔助等方面的功能比較凸顯。互聯網還能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認識以及融入現代生活的信心。此前,老年人可能會因為新技術的發展及新事物的不斷涌現,產生難以融入甚至自我貶低的心理。當老年人掌握新事物后,則會感到自身心態更年輕,他們使用網絡導航、網上購物,不再覺得自身需要依賴年輕一代。這些都可以提升他們的自尊感和幸福感。
《瞭望東方周刊》:老年群體網上沖浪,未來還會有什么趨勢?
蔣俏蕾:今后我國老年網民的數量應該會保持相對穩健的提升。隨著適老化改造的進行,從政府、網絡平臺到廣大民眾,都更加意識到老年群體的重要性以及他們的需求。越來越多老年群體會更深層地卷入互聯網,其消費能力和社會動員的力量不容小覷。
當下這一代老年人廣泛使用的軟件大都是從年輕群體中流行起來的,未來可能會出現更符合新一代老年群體特征與需求的應用和潮流。同時,網絡文化呈現出人們在興趣、價值觀方面的差異,使用的內容和平臺細分嚴重,群體間存在隔閡,甚至出現網絡暴力、極化言論等,也將成為老年人深度卷入互聯網之后所要面對的更復雜的新問題。
本文標題:互聯網應更適老——專訪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蔣俏蕾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686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