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印發的《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提到,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深,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相比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我國與健康老齡化相關的機構、隊伍、服務和政策支持不足。
日本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當前的老齡化階段相當于日本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50 周年,盤古智庫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日前舉辦了中日老齡社會治理:前景與應對國際論壇,旨在促進兩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務實交流。
日本的老齡化率在1995年達到14%,步入老齡社會。根據202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600萬,占總人口的28.6%。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研究部部長小島克玖介紹,日本戰后嬰兒潮陸續步入老齡區,今后老齡化也將愈演愈烈。日本的總人口在不斷減少,75歲以上的老年人人數將一路攀升。
日本的社會保障體系非常偏重老年人,可以說以老年人為中心。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研究所《社會保障社會成本體系統計》顯示,2019年日本社會保障費用支出約為123萬億日元,其中一半用于養老金,約30%用于醫療,老年人是主要受益人。
日本厚生勞動省高級顧問及研究員駒村康平提醒,日本未來還將面臨的一大問題是阿爾茲海默癥患者逐步增加。到2060年,日本將有100萬至200萬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到2030年,75歲以上的人將支配日本社會31%的金融資產,但由于存在認知方面的問題,他們無法有效使用這些資產,且這部分資產還會不斷增加。
如何從日本的經驗來看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指出,中國的老齡化特征和日本既有相似也有不同。兩國老齡化速度都非常快,從某種意義上中國可能比日本還快。由于高速的經濟增長,出生率快速下降,兩國婦女的總和出生率在一代人里從4%至6%下降到了1%至2%,老齡化成為嚴重挑戰。
不同之處在于中國未富先老。日本老齡化開始時,人均收入已經接近美國,但現在中國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左右。姚洋說。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提出應以更大力度鼓勵生育。姚洋表示,從日本的經驗來看,鼓勵生育的效果比較小,整個東亞地區老齡化的速度都非常快。這種情況下,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來迎接老齡化社會和銀發潮。
姚洋認為,中國可以在延遲退休和老年人護理兩方面向日本學習。現代人到70歲仍然可以很健康,日本在鼓勵老年人就業方面做得非常好。中國這方面最大的阻力是民眾的不理解。怎樣排除這些阻力?應該借鑒日本的經驗。
中國人重視家庭養老,但是隨著少子化進程,居家養老變得越來越困難。特別是人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老年病越來越普遍,例如阿爾茲海默癥的家庭照料難度很大,對子女來說是巨大負擔。日本在社會化養老方面做得非常好,很多經驗值得中國學習。
本文標題:北大國發院院長:中國可在延遲退休和老年護理方面借鑒日本經驗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745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