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影響,農村缺乏人力和財力,現階段難以像城市一樣發展規范、專業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為了緩解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村級自治組織將村民組織起來,通過互助形式為村里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是我國應對快速人口老齡化的重要途徑。
但我們也應看到,農村空巢老人面對的養老困境是多方面的。經過10多年的發展,互助形式的養老服務仍有入住率不高等問題,其發展面臨著對政府依賴嚴重、缺乏內生動力、服務定位不準確、老年人無法擺脫家務勞動等諸多方面的制約。完善這一具有現實意義的互助養老模式,需要調整相應的配套政策和增強服務能力。
提升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服務水平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豐富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活動內容。互助幸福院提供的精神支持體現在豐富老人的娛樂生活、幫助老年人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體現自我價值,以及讓老年人通過與青少年相處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引入社會組織和農村專業社會工作。結合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的經驗,可以通過一二三四社會工作介入模式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即建立一個中心,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或以農村互助幸福院為基礎,打造一個重點立足本社區、輻射其它村莊的養老服務中心;依托二個專業,滿足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需求,系統解決該群體的養老問題,關鍵需要醫療、社會工作兩個專業的支持;尋求三方合作,即政府、社會力量(基金會、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和社區三方合作,優勢互補,形成以項目為基礎的伙伴關系;構建四社聯動,即以農村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和社區志愿者形成一種互動整合的工作模式,可以由基金會籌集資金或直接注入資金,也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專業社工機構運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由專業社工機構組織社工采取一系列的專業服務來鏈接各種社會資源,開展社區營造,激活社區自身的志愿服務力量。
三是提升醫養結合水平。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患病率逐漸提高,互助形式的養老模式是否提供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是老年人非常關注的方面。做好需求調研,實現醫養結合的互助養老模式不僅要增加醫療衛生健康服務的內容,還要關注不同老年人對醫療衛生健康需求的差異。抓好落實工作,醫療方面的投入需要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村衛生室醫生負責定期體檢、疾病預防知識的介紹,鄉衛生院和縣醫院負責康復治療;服務照料可以借助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由年輕志愿者或者低齡老年人為高齡老人提供以單位時間計算的服務照料等。
四是保證資金支持。資金是互助幸福院建設和運行的基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互助幸福院獲得的資金支持的數量和渠道也存在著差別。可通過鏈接村委會、社會等多方資源,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等途徑,為互助養老投入足夠的物質支持。
五是完善農村互助幸福院的時間銀行制度建設。時間銀行不僅可以破解農村空巢老人服務支持的難題,還可以在農村社區重塑鄰里守望相助的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時間銀行,需要重點解決完善時間銀行管理模式、界定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科學換算服務時間、依法規避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等幾個問題。
(作者系河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標題:探索:完善配套政策增強服務能力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763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