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王村,提起脫貧戶王英山,村民都說老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過得很節儉。
但節儉,并不是王英山的本意。過去錢難掙,現在錢難花。今年92歲的王英山說,到了這個年紀,錢也不是萬能的。算收入,王英山每個月有低保金、養老金、高齡補貼、土地流轉費、退耕還林補貼等,加起來也有1000多元。但因年老體衰、腿腳不便,花錢倒成了件難事。
每當流動商販的喇叭響起時,王英山就趕緊拄著拐杖一步一步往外挪。時間久了,好心的商販總是多停留片刻,因為他知道自己售賣的饅頭、方便面等,是這位老人的一日三餐。愛熱鬧的王英山現在也很少到村里文化廣場上找那幾個老伙計,一方面因為腿腳不便,更主要是身上的衣服自己沒能力經常洗換,難免有味,怕人嫌棄。
王英山也有兒女,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是兒女不孝順,而是實在沒辦法。王英山說,大女兒嫁得遠,今年也將近70歲,目前臥病在床;二女兒前兩年因病去世;兒子患有胃潰爛,還需要別人照顧。現在,老人還時常牽掛著孩子們,還想把錢省下來,給孩子們看病。
小王村曾是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于2018年脫貧。2021年,楊芳作為新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到任后,用一周的時間,對全村基本情況摸了一次底,得出一個結論:小王村空心化、老齡化極為嚴重。
小王村戶籍人口417戶890人,但實際常住人口只有120戶232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達到45%。楊芳說,全村像王英山這樣的兩無(無人照料、子女無贍養能力)老人及失能、半失能殘疾人有18戶22人。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小王村關愛服務站內,護理員正在為老人們洗衣服。
對于像王英山這樣的老人來說,兩不愁的保障水平,不能單靠收入來衡量,也不能單靠增加收入去提升。這些群體生活能力弱,存折上的錢變不成一日三餐,也變不成干凈暖和的衣服。云州區鄉村振興局局長尚謙說,必須要把這些群體的困難作為硬骨頭來啃,鞏固他們的收入,拓展提升他們的生活保障水平。
為此,云州區對全區農村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對60周歲以上農村留守老人的家庭、經濟、生產生活、健康等狀況進行調查摸底,建立以高齡、特困、失能、殘疾等為主的農村留守老人信息檔案,并根據年齡、家庭情況和身體健康狀況等進行分類建檔立卡,定期更新,實現動態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區共統計出農村兩無老人1096人。
這個數據,也引起了大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經過調研和研究發現,農村兩無老人也是全市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的重點難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解決這部分群體的生活保障問題。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長龔孟建介紹,常規的幫扶措施已經難以解決農村兩無老人的生活困難,大同市把農村養老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結合起來,探索實施農村 頤養工程。
2021年下半年,大同市出臺《農村頤養工程實施方案》,針對農村兩無老人等極易返貧致貧的特殊群體,探索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用針對性養老服務解決他們保障難、健康難、關愛難等難題。
頤養工程成為大同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之舉。相比于傳統的農村養老工程,頤養工程服務對象更為聚焦。服務對象針對60周歲及以上的無生活自理能力且子女無法照料或無贍養能力的特困人員、低保戶、防止返貧監測戶等,和70周歲以上的獨居老人等。大同市鄉村振興局局長謝志海介紹時,特別明確:子女有贍養能力的要以子女贍養為主,防止頤養工程福利化。
本文標題:聚焦鞏固成果的基本點,子女有贍養能力的要以子女贍養為主防止頤養工程福利化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04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