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最近宣布兩年內大規模檢查近7500家失能老人休養院。法國媒體近日接連爆料,指責私營失能老人休養院壓縮必要開支,損害老人福祉。業內認為,新近丑聞反映了法國養老院因醫護人員長期短缺而出現的行業困境。
引爆丑聞的是記者維克多·卡斯塔內今年出版的《掘墓人》一書。卡斯塔內自稱近三年走訪了200多家養老院,在養老集團歐葆庭經營的失能老人休養院發現入住者的衛生護理、醫療保健嚴重不足,有的老人一天最多給換三次尿不濕;膳食配給也有克扣,有的老人多要一塊餅干都另收費。
3月1日晚,法國電視二臺播出在養老集團Korian的臥底調查。臥底記者無醫護文憑,卻獲聘從事護理工作,在失能老人休養院偷拍到護理人員忙碌不堪,無法妥善處理每位老人的需求;還取得資料顯示該集團虛報護理人員數量,以便獲得更多公共資金。
媒體爆料推動監管機構開啟調查,也引發社會各界對養老機構行業規范和服務質量的深切關注。
據法國社會事務和衛生部統計,法國現有11000多家養老機構,其中7400多家是失能老人休養院,照護著60多萬高齡患病老人。老人平均年齡85歲,49%患有認知障礙,35%患有慢性行為障礙。失能老人休養院一半是公立機構,31%由協會、社團經營,24%由私營企業經營。因其分布廣泛、服務于最脆弱老年群體、體現著社保體系的成熟完善,失能老人休養院的法語縮寫——Ehpad在法國就是養老院的代名詞。
法國老年服務管理者協會指出,除個別機構涉嫌貪財圖利有待調查核實外,私營養老院被指的主要問題,是所有養老院的共同問題,即醫護人員長期短缺造成的行業困境。
2月16日,法國審計法院報告稱,養老院的結構性弱點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就已暴露無遺。老齡人口在增長,預期壽命在延長,護理需求、醫療需求隨之增加,但是許多養老院沒有協調醫生,招不到或留不住足夠數量的護士和護理人員。醫護人員短缺,在非危機狀況下,也會導致醫護質量問題。
審計法院建議,分配給失能老人休養院的公共資金總額增加12%至17%,即13至19億歐元,以解決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
自2017年以來,法國政府已斥資給失能老人休養院增加了1萬個護理人員工作崗位。去年9月,法國政府宣布計劃在2025年前再招募1萬名新醫護,使失能老人休養院的醫護人員總數增加10%。
法國社會事務和衛生部強調,醫護人員結構性短缺將長期影響養老服務業。法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現在是20.7%,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預測,到207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29%,7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從現在的9.8%升至18%。要達到10位失能老人配備8名專業醫護(現在是6名)的理想狀態,醫護服務能力增速應至少趕上人口老齡化的速度。
本文標題:看世界·國外銀發經濟觀察丨法國養老院面臨醫護人員短缺困境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14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