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智慧居家養老系統開發(智慧居家養老機構系統平臺)
圍繞老年人對美好生活向往和建設“重要窗口”要求,全省養老服務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布局不夠合理。城市老城區、老年人集中聚居區缺少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而部分郊區養老機構床位空置,與群眾需求的匹配度還不夠高。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毗鄰建設規劃不夠。
二是供給不夠豐富。養老服務供給不夠多元,老年人選擇余地不大,尚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養老服務機構市場開拓意識、上門服務意識不強,重硬件、輕軟件,提高護理水平去開拓和贏得市場的理念還有欠缺。醫療供給不足,老年人看病、配藥還不方便,失能老年人的社區醫療和護理服務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
三是隊伍不夠專業。養老護理員收入低、學歷低、地位低、年齡大,職業缺乏吸引力,養老機構普遍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現象,護理人員專業性有待提高。四是數字化不夠先進。智慧養老應用場景偏少,供需對接智能程度不高,信息平臺建設不夠系統集成,存在重復建設和碎片化現象。
主要目標
到2025年,人人享有多樣化、普惠型的基本養老服務,浙江特色的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協調發展,高水平建設“幸福頤養標桿區”,成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民生領域的“重要窗口”和國際交流重要平臺。
——老年福利水平明顯提升。所有浙江籍失能失智老年人都得到長期照護保障。高齡津貼、百歲老人長壽保健金和最低基礎養老金標準不斷提高,老年優待對象擴大、更加精準。探索老年人福利政策逐步惠及常住老年人口。
——城鄉養老服務更加均衡。養老服務設施相對均衡覆蓋,老年人不分戶籍享受養老服務設施。山區、海島等地老年人得到基本養老服務。
——綜合照護能力顯著加強。養老機構布局更加合理,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更加緊密,家庭適老化改造更加普及,綜合長期照護保障政策進一步健全。
——康復護理質量不斷提高。護理型床位達到58%,每萬老年人口配有20張認知障礙床位。培育1000個康養聯合體。所有護理員具備基本的康復知識,高級護理員掌握康復技能。
——護理服務隊伍日趨壯大。每萬老年人口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25人。高級和技師級護理員占持證護理員的18%以上。
——智慧養老服務深化拓展。養老服務數字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浙里養”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高效運行,適老化智能產品和服務供給豐富,智慧場景高頻應用,老年人獲取服務更加便利。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打造高度開放、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做到省內省外、國有私有、公辦民辦的一視同仁。支持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規范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監管。培育發展為老社會組織,發展購買服務,促進社會組織、志愿者參與養老服務。引導開展銀齡互助活動,倡導低齡、健康老年人為高齡、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務。探索“時間銀行”養老模式,逐步提高“時間銀行”儲蓄率和承接機構到位率。
建設養老服務“四大平臺”
建設“浙里養”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以“1+5+N”總體框架,建成全省統一的“浙里養”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并實現高效運行。打造養老服務數據庫,推進養老機構開業“一件事”“一床一碼”、家庭養老床位、智慧養老社區、幸福養老指數發布等服務應用場景,實現信息共享、供需對接和綜合監管。鏈接各地個性化養老服務平臺,對接養老服務市場主體服務平臺,為老年人及其家屬、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各級涉老政府部門用戶,提供養老政務服務、社會服務、公益服務并鏈接市場服務。
建設養老產業平臺。推進“養老產業園”建設,引進養老服務企業,集聚老年產品用品企業,實施優惠政策,減輕企業成本,推進養老服務和產品用品市場發展。鼓勵研發生產制造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多樣化的老年產品用品,支持建立老年用品專業市場和老年用品網絡交易平臺。鼓勵老年用品企業參加展會和論壇等,拓寬推廣銷售渠道。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度高的優秀企業,以大企業、大品牌帶動產業集聚,形成基地化集聚發展規模效應,推動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康復輔具產業,打造一批“ 浙江智造”知名自主品牌和骨干企業。鼓勵創辦老年文化節、老年產品博覽會等。
本文標題:浙江智慧居家養老系統開發「智慧居家養老機構系統平臺」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2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