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政協委員聚焦民生關切,建議加大力度發展普惠養老服務。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專職副主任熊水龍建議,構建一個政府主導的廣覆蓋、普惠、可及、多樣化的普惠養老服務供給體系。(3月10日羊城晚報)
養老是重大的民生關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推動老齡化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這是發展普惠養老服務的大背景。據民政部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面對數量龐大且不斷攀升的老年人口,解決養老問題刻不容緩。
家庭結構的變遷,亦是急需發展普惠養老的原因之一。伴隨著人口的流動,特別是年輕人向中心城市的流動,子女不在父母身邊的情況愈加普遍,獨居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同時,家庭的形態向小型化家庭轉變,幾代同堂的大家庭越來越少見。這樣的家庭結構變遷,讓傳統的居家養老面臨困難,發展普惠的社會養老顯得更為重要。
筆者認為,發展普惠養老的關鍵在于將普惠養老服務的供給落到社區,辦好社區養老,辦好家門口養老。
辦好社區養老,首先需要加強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如熊委員所言,新城建設、老城區舊改中,都要規劃建設普惠性養老機構。
去年2月,廣州市出臺了《廣州市支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和使用管理十條措施》,對于各層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的數量、位置、建筑面積、服務內容等方面,都作出了詳細的要求,并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與舊村改造和城市更新的進程相銜接。
其次,需要加強軟實力,完善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養老服務水平的提升,可以預想未來的社區養老服務,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如熊委員的建議,可以通過政策傾斜、強化專業教育和人員培訓,提供職業發展通道等方式,加強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
辦好社區養老,還需要調動各種資源,形成多方合力。政府部門除了牽頭提供養老公共服務,還可以通過政策補貼、政府購買等方式,利用好社會和企業的資源,充分盤活現有養老服務存量,動員多方共同建設普惠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最后,辦好社區養老,還需要處理好與社區居民的關系。養老服務中心進駐社區,可能會引起部分社區居民的不滿和不理解。有些居民可能會認為,自己暫時還用不著養老,但養老服務設施卻占用了公共用地。對于這部分居民的不理解,需要下繡花功夫,在社會養老建設的推進中,做好解釋和溝通工作,將社區養老長遠來看會惠及社區全體這一理念灌輸給每位居民。
老有所養,是人們千百年來的民生理想。從居家養老到家門口養老,我們期待普惠型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能夠更加完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普惠、便利的養老服務。
本文標題:辦好家門口養老,推動老齡化事業高質發展丨兩會快評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29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