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乘公交地鐵上下班,總能遇到一些年邁蹣跚的老人,獨自刷卡外出,有些甚至拄著拐杖,腿腳也不是很方便,但也沒有家人陪在身邊。每每見此情景不免有些悵然和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老年光景會是怎樣?每個人期盼的老有所依未來能否真正落地?
之前看過一個數據:預計到2050年時,中國60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65歲以上老人占比接近30%。看起來,中國確實老得太快,還未充分享受人口紅利,就要面對深度老齡化的危機。自然,我們普通人老得更快,人生短短幾十年,轉眼就會進入人生的下半場,這個時候,人們內心最關心的問題也許就是自己的養老生活應該怎么過,怎樣的養老生活才更加幸福快樂。
毫無疑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也已成為國家戰略。近些年國家層面推行的全面三孩政策鼓勵生育、延遲退休、醫療衛生改革以及發展老齡產業等舉措,無疑不是為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保障。近日,國務院更是印發了《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圍繞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推動養老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制定十四五的明確目標。
毫無疑問,今年兩會上,養老問題依然是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看主流媒體兩會話題排行榜,看各大門戶網站發布的兩會調查問卷,養老問題無一例外地榜上有名,很多代表委員也是對養老問題保持持續的關注。如,在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孫潔今年帶來的議案中,光涉及養老問題的就有4份議案。
生命就是一個圓。當我們行至老年,就會回到孩童般需要有人照料的階段。然而,比起嗷嗷待哺的嫩芽,那些隨風飄落的枯葉,似乎更不知何去何從。到底什么樣的狀態才是老年狀態?進入多少歲才能真正算是一個老年人?在人口生理衰老的界限隨著經濟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醫療保健條件的改善與社會進步而后移的當今時代,很多中老年人心里的疑惑也隨之擴大。
之前了解到,在中國,1964年第一屆全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術研討會規定60歲為老年期;1981年第二屆會議又建議65歲為老年期的起點年齡,但迄今尚未得到認可。對此,孫潔在議案中提出,以65歲作為老年人起始年齡更符合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普遍延長的現實,而且這也有著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孫潔告訴本報記者,不僅要將老年人起始年齡規定在65歲,還應建立專門機構和時間銀行機制,對老年勞動力資源進行跟蹤調查、統計和時間銀行管理,推進老年人互助養老。
因為家里父母退休后均有養老金,所以每每涉及養老話題,記者本人也是非常關心未來的養老金制度如何發展等問題。據悉,近些年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加大環境下,養老金支付壓力逐年加大。如何破題?問及此,孫潔認為,我國的養老金制度亟待進一步的完善,特別是在養老保險制度層面,改革空間更大。生命表是一種人口統計工具,用于分析死亡率和計算不同年齡的預期壽命。預期壽命能夠為社會保障相關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提供依據,能夠根據預期壽命指標相應提高養老金領取年齡,生命表制度已成為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措施。孫潔對本報記者表示,為推進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保障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應盡快從編制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經驗生命表入手,逐步編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驗生命表,以及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驗生命表。
本文標題:養老這件事兒,咱們早晚要面對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31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