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社區養老、醫養結合、智慧養老、農村養老養老一直是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年來,我省相繼出臺一系列養老、惠老政策,加大養老設施投入,養老服務質效持續提升。2021年,我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17連漲,累計建成養老機構及服務設施1.65萬個。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逐漸成為現實。
建隊伍強保障 讓老年人老有所樂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2.6億,占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1.9億,占總人口的13.5%。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和民生福祉,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
在全國人大代表、榮民控股集團董事長史貴祿看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轉型是一項長期工作。他建議,在國家層面設立專門的老齡工作事務部,統籌老齡工作事務,全面制定老齡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同時建立健全老齡工作管理體制,組建老齡專職工作人員隊伍,構建以社區養老為主、專業養老機構為補充的養老體系,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史貴祿表示,應在逐步提高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和退休待遇水平的基礎上,構建包括企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保險等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在政府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鼓勵和支持多種力量積極參與,發揮社會救助的保障作用;構建以社會保險為主、商業保險為補充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重點滿足貧困、高齡、失能等特殊老年群體的需求;鼓勵和引導職業院校增設老齡服務、健康管理、康復治療技術、康復輔助器具應用等與老齡服務相關的專業。
構建居家+社區智慧化養老模式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養老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智慧養老讓服務數字化,讓關愛更精準,助力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寶生建議,首先應推進網絡化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一體化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大力發展社會組織,鼓勵專業社會工作者參與。其次,強化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創建系統+服務+老人+終端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通過跨終端的數據互聯及同步,形成一個完整的網格化智慧管理環,實現健康動態數據即時共享,實現老人與子女、服務機構、醫護人員的信息交互,個性化定制集科學健身、慢病調理和膳食指導三方面于一體的養生方案。第三,推進養老服務專業化,加速發展智能教育,培養能勝任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的高素質從業人員,以社區服務為載體,促進多元化的社區居家智慧養老品質提升、進程加快。第四,建立社區互通關系,大力培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加強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統籌社區服務資源,創新打造醫養融合的社區養老服務供給鏈,形成一體多元、一網覆蓋、全時響應、全區聯動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補短板齊發力 優化農村養老服務
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鼓勵以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為依托發展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正式發布,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農村老齡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立豐企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顏明結合《意見》和調研,從推動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夯實家庭在農村養老中的基礎性地位、加強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打造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等方面提出建議,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顏明建議,統籌規劃發展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中小微養老機構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出臺帶薪休假、喘息服務、稅收優惠等家庭養老支持政策,為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承擔贍養義務提供經濟支持或便利;提高老年人津補貼的發放效率,聚焦重點人群,財政投入向農村地區傾斜,逐步促進均等化;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心理疏導和咨詢等服務,促進農村老年人融入社區、融入社會。
本文標題:以更高質量養老服務守護夕陽紅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50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