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言
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需求大幅增長,但公共養老服務供給有限,養老服務支付能力明顯不足。針對這一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擬在今年全國兩會提交建議,推廣社區志愿服務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是指各年齡階段的人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積累服務時數,待自己需要別人提供服務時,可享受同等時數的免費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
黃細花說,時間銀行首先是一種志愿服務活動,其次是這種志愿服務是可以存取的,以自己付出的服務來換取他人對自己的服務,這也是時間銀行最重要的特征。
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7億,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億,占全國人口的14.2%。黃細花說,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但目前我國的公共養老服務供給有限,且社會化服務價格水平較高。
黃細花介紹,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不僅是低成本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選擇,還可以把不同年齡者特別是低齡健康老人動員起來實現服務互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作用,化解養老供需矛盾,助推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在南昌市東湖區火神廟社區,時間銀行志愿者在為社區的老年人免費剪頭發。新華社發
如何推廣社區志愿服務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黃細花建議,首先應制定時間銀行的管理制度機制。她說,可以培育和扶持老年人志愿服務組織,開展以老助老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制定記錄服務時長、時間儲蓄與支取的規則,建立參與、退出、評價、考核、獎勵等相關制度,對時間銀行儲戶權利義務及責任、儲戶管理、儲蓄時數計算標準等作出明確規定,明確時間銀行的一些可操作性內容。同時,由中宣部、各類媒體和社會組織通過網上網下廣泛開展宣傳,引導更多的低齡老年人參與到基層養老照護服務各類組織中。
除此之外,為順應互聯網+養老和大數據發展趨勢的客觀需要,黃細花也指出,應積極推進時間銀行信息化建設,實現全國養老志愿服務數據信息共享應用。引導廣大志愿服務組織依托系統進行志愿者招募注冊、開展志愿服務項目活動,通過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現志愿服務供需對接,不斷擴大系統使用的社會覆蓋面。同時也可開發方便手機應用的時間銀行小程序服務管理平臺。
采寫:實習生 王瑋 南都記者 蔣小天蔡雯
本文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建議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51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