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1億人,占13.50%。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解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養老服務體系。2022年1月21日至28日,我們作為中國人民大學街巷中國課題小組,對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望月湖街道望月湖小區的養老問題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調研,就社區居家養老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慢生活:望月湖的長沙味道
望月湖小區位于湘江西畔、長沙市岳麓區望月湖街道,東到瀟湘大道,南到白沙液東街,西到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北到龍王港。小區始建于1982年,占地面積0.6平方公里,有188棟5至6層高的樓房。建成之初,曾是長沙最大的居民小區之一,不少效益好的廠礦、企業事業單位紛紛在此買房分配給職工居住。望月湖小區于1993年獲得全省文明小區稱號,1997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100個文明小區之一。1998年以望月湖為藍本的電視劇《望月湖的故事》開播,望月湖的文明建設成為美談。
(望月湖小區位置圖)
望月湖小區有湖東、湖中、岳龍、榮龍等4個社區,登記人口4.8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37%,是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小區約有20%的外來人口,大多為經營餐飲、零售、服務行業的商戶或陪讀家長。小區交通便利,東臨長沙市城市主干道瀟湘大道,有14條公交線路經過,地鐵4號線修進了小區。
(望月湖小區平面圖)
望月湖小區曾是長沙人理想的住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高樓林立,小區變成了一片洼地,房屋、設施也顯得有些老舊,時光仿佛仍處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與其說這是社區,不如說這里是個小社會。人間煙火是這里最本質的特征。飯館、水果店、菜市場、雜貨鋪、電器維修店、學校一應俱全。這里的居民都說,就算你在這里住個把月不出門都沒關系。
望月湖在成長,以前的年輕人變老了,后來的年輕人離開了。望月湖的居民以中老年人為主,他們享受一日三餐,打牌閑聊,每天圍坐在一起聊聊今天誰家的孫子又得了一張獎狀,亦或為一兩張牌爭得面紅耳赤;他們嗦兩口粉,在菜市場為了讓老板多送一根蔥而絞盡腦汁;他們在公園里講老長沙的故事,個個都是口若懸河的策神;他們三五好友齊聚夜宵攤,舉杯敬邀望月湖
在老長沙人的心目中,望月湖早已不是那片局限在角落的物理空間,而是一份份難以割舍的家園情懷。
和這樣的慢生活相匹配的,是大量老年人在此慢條斯理、從從容容地生活著。
二、新格局:望月湖的社區居家養老
望月湖街道和社區重視老年服務工作。街道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望月湖街道常住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達37%。街道現有6個專業養老機構,全部為公立機構。由于場地限制,街道內的養老機構主要提供上門服務,設立的服務中心則成了老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小區先后實施了百萬助老濟困益壽工程一對一聯點幫扶工程,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夕陽紅社區家庭日間照料中心,引入了智天使大愛無疆等社工組織,開展流動服務診所和家庭醫生服務,引進社會養老機構,構建起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營造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社會養老氛圍。
社區多功能活動室免費為6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義務服務,如健身、讀書室、醫療保健、醫療咨詢、法律咨詢、棋牌活動、家政服務等一系列活動全部免費。街道還發動轄區內一批有公益意愿的家政服務店、餐飲店、維修店等為老人提供服務,老人有送餐、維修、采購等需求,只需撥打街道統一的公共服務電話,就有愛心企業和門店免費上門服務。
街道引進九悅九養老服務、樂善佳園等社會機構,構建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中心、機構養老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模式。目前已建成岳龍社區悅心·頤養堂,榮龍社區九悅·善孝堂兩個以中醫養生治未病為特色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岳龍社區悅心·頤養堂照料中心擁有服務陣地約400平方米,設有快樂工社(書法+手工)、文化小棧(智能設備培訓+圖書館)、活力俱樂部等文化娛樂區,邀請專業老師開設敬老講壇,舉辦合唱、書法、國畫等老年培訓班,為老年人群體營造了一個空巢不空心的精神家園。
望月湖街道還探索了老小結合的養老模式,把小學生的四點半課堂放在日間照料中心,由有能力、有意愿的老教師、老干部等輔導孩子,既讓老人們發揮了余熱,又培養了孩子尊老敬老的好習慣。
我們實地探訪了湖中社區紅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并與工作人員和老人們進行了交流。紅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面積大約60平方米,主要設施有麻將桌、音響等,來這里休閑娛樂的老人不少。工作人員介紹,服務中心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大多采取上門服務的方式,即工作人員去老人家中送飯、聊天、輔助康復訓練等。服務中心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補貼,一年運行成本大約60萬元,老人的繳費標準是每人每月300-500元。老人們都對該機構的服務比較滿意,愿意接受這樣的養老服務。
(望月湖街道辦事處訪談)
在與街道工作人員的交流中,他們表示如今的養老方式存在闕漏,同時提出了一個創新大膽的想法:社區集中養老。即望月湖小區擬承包小區內一整棟建筑并進行改造,將其升級為老年人的集中養老場所。這樣的養老模式既能為老人提供更精準、高效的服務也使老人可以相互陪伴,精神層面得到滿足;同時也會大大降低老年人負擔的養老費用。
(湖中社區紅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本文圖片均為作者供圖)
三、新思路:推動居家養老健康發展
養老,是事關每一個家庭的關鍵小事、民生大事,關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破解當前養老困局的有效途徑,需要從不同的層面去推動。
一是要完善社區居家養老的制度設計。長沙市民政局官網數據顯示,目前,長沙市已辦理養老機構許可或備案的民辦養老機構共有70家,共有床位9777個,均價為每月3910.8元。而長沙市有60歲及以上人口153.9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11.59萬人。也就是說,每百名老人沒有一張機構養老院床位。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養老走進社區、走進家庭仍是主流模式、當務之急。2020年12月,住建部、民政部、衛健委等部門出臺了《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推行物業服務+養老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模式,通過盤活小區閑置房屋,交由物業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門、文娛等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快樂養老。2021年5月,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通過了《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從不同角度對居家養老相關產業、服務等方面做了系統統籌,使長沙市各小區、機構在推進居家養老落地時有規可依,發揮指路導向的積極作用。當前,需要政府、社區、社會各方面共同落實社區居家養老政策,讓好思路落地落實,讓好政策惠及民生。
二是要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長沙市機構養老每月3910.8元的均價讓絕大多數老年人望而卻步。我們訪問的一名老奶奶就直言想去養老院養老,可是養老院收費高,自己的經濟收入承受不起。她還說,老伴所在的養老院一個月就要4800元。周圍其他老人紛紛表示認同,抱怨養老院的收費標準過高。加快推進社區居家養老發展迫在眉睫,但當前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資金缺口大、從業人員數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要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統籌好政府和社會兩方面的資源,按照政府支持、社會運營、合理定價的基本思路,進一步放寬行業準入,吸引社會組織和企業來參與,擴大普惠性養老的服務供給。
三是大力培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才。人才緊缺是社區居家養老的重要瓶頸。要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等服務人員,以及涉老社會工作、養老服務機構經營管理等人才;要增加養老從業人員收入,讓更多人愿意學習養老護理并從事該行業。特別是對于一些專業技術崗位,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給予適當補貼;還可以借鑒時間銀行做法,規范志愿者服務,將志愿者服務時數轉化為今后享受其他人服務時數,讓志愿者的奉獻行為轉化為互助養老的長效收益,提高志愿者參與積極性,使志愿者成為承擔照料老人任務的重要人才儲備。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出發點。社區居家養老是民生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要堅持一切想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才能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比如,要加快對望月湖這樣的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步伐,在老小區樓道門口加裝適合老人行走的無障礙坡道,增設樓道扶手、休息座椅,中間樓層的樓道墻壁上安裝折疊式休息椅;在有條件的小區,可以在外部加裝電梯或者內部增設扶梯,對老人尤其是空巢獨居老人的房間進行適老化改造,增加防滑墊、感應夜燈、洗澡椅等貼心設備,方便老人自理;加入更多的智慧因素,比如通過引進一些智能監控設備,對老人就寢、如廁、洗浴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如有異常,醫護人員和親屬均可第一時間獲悉;在實施整棟集中養老過程中,社區要與居民坦誠協商,為搬遷居民提供適當補償和福利,在其入住該養老機構時可以享受費用減免或放寬入住標準,激勵居民主動搬遷,為建立居家養老中心創造先決條件。
老有所養是中國共產黨對民生福祉的堅定承諾,也是每個人都期待的幸福歸宿。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既可以減輕家庭照料的負擔,又滿足老人不愿離家的心愿,還能彌補養老院資源不足。面對這一議題,政府、社區、家庭和養老機構需要打通關節,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社區居家養老事業健康發展,共同實現老有所養的美好愿景。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學生)
本文標題:社區居家養老:現狀、困境與希望——長沙市岳麓區望月湖小區老有所養調研手記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63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