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據統計,20%左右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消耗了統籌支出的60%左右,個人支出的50%。人口老齡化,醫療支出將大幅增加,從社會角度看,這無疑意味著經濟負擔的加重,但對于商業保險則意味著商機
文|丁艷 宋文娟
編輯|袁滿
在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背景下,養老產業正在邁入加速發展時期。
2月21日,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下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養老行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大力發展銀發經濟、長期護理保險等制度更加健全的目標。
《財經》記者發現,《規劃》共計36次提及保險,主要系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構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推動助餐機構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加快研究開發適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機構護理等多樣化護理需求的產品等。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國軍對《財經》記者表示,國務院《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再次肯定了商業保險機構在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商業養老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中的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養老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在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頂層設計的出臺無疑像一顆定心丸,吸引著各路資本躍躍欲試,養老行業已然成為一片蘊藏著巨大潛能的金礦。而與養老有著天然聯系的保險資本,將有何作為?
目前,部分保險公司仍在加速圈地布局養老社區。但養老社區目前仍面臨入住率低、土地獲取難度較大、人才短缺等難題,資本仍需對這個被情懷充斥的行業建立起更加理性的商業思考。
當然除了諸多險企扎堆布局的養老社區領域,居家養老是一片亟待去挖掘和開拓的廣闊藍海,但目前保險業對居家養老方面布局、研究仍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
此外,《規劃》中提出,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商業養老保險和適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險,引導全社會樹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理念。目前占據20%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卻消耗了統籌支出的60%左右,占個人支出的50%,老齡化意味著醫療支出負擔加重,但對于商業保險則意味著商機。保險公司在老年人產品開發、服務等方面亦大有作為。
政策利好:險企加速圈地養老社區據了解,《規劃》共部署了九方面具體工作任務,包括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等。
《財經》記者注意到,《規劃》明確提出要強化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拓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渠道。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審慎有序探索養老服務領域資產證券化,支持保險資金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投資力度。
這意味著有國家政策的支持,未來將有大量資金涌入養老領域,而保險資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保險系資本目前著力布局該領域的利器當屬養老社區,由于其資金久期長的天然優勢,險資走在了養老社區探路者的前列。
近期,泰康保險、中國太保等大型險企紛紛加速圈地進軍養老社區。
在2月10日,泰康成功摘牌杭州西湖區小和山單元地塊,該公司計劃進一步投資約30億,提供超1300戶養老居住單元,這是泰康在杭州的第二個養老社區項目(此前泰康曾在杭州投資大清谷項目),也是泰康在全國的第27個養老社區項目。
再如2月8日,太保壽險摘得北京大興區舊宮鎮一多功能用地性質的地塊,太保家園北京國際頤養社區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以一室戶和一室一廳為主力戶型,包含自理型公寓和康復護理型公寓近430套,這是中國太保在北京的養老社區項目,也是該公司在全國10個城市的第11個項目。
有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能否把對接養老社區的保單大量賣出去,這取決于保險公司的產品開發、包裝、培訓能力;而保險公司養老社區的運營能力決定了其能否快速提升入住率。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控制運營成本,實現現金流平衡,可為這個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另外,從養老社區的銷售能力方面來看,保險客戶短期內入住養老社區數量有限,養老社區必須自建銷售隊伍,拓展有急迫入住需求的高齡老人客戶。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不可忽視的是,保險公司布局養老社區仍面臨諸多難題。業內人士認為,首先,險企經營和管理養老社區門檻較高,其背后涉及工程建設、公寓管理、健康護理等專業性非常強的領域,對險企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其次、險企自建養老社區,土地獲取難度也較大。同時,目前養老社區入住率還是很低。部分險企已把養老社區作為一個KPI進行考核。第四、人才培養仍然是養老社區的難點。
目前,行業對養老社區的未來多仍持樂觀態度。如中國人壽方面認為,發展養老養生業務除了是踐行其大養老戰略,還可以助力其壽險主業發展、促進其大中城市業務、搭建高端客戶經營平臺、創新其業務互動模式。
我國險企的養老社區大多同時為投資方和運營商,雖然目前也處于虧損狀態(不考慮地產本身的增值),還未成為當前盈利增長點,但隨著規模的擴大和入住率的提升,養老社區在未來有望逐漸實現盈利。興業證券在其研報中如是表示。
不過在保險精算學教授謝志剛看來,保險公司經營養老社區的邏輯還是定位高端,去找那些富人、有閑錢的人。但實際在養老的領域,能用人民幣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大的問題,而保險公司商業模式基本的設置還是用錢解決問題,養老不只是錢的問題,老人的孤獨感、歸屬感等問題的解決不是用錢能夠買來的。
居家養老:待開辟的藍海《財經》記者注意到,《規劃》共三次提到居家養老,指出要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支持物業企業發揮貼近住戶的優勢,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到2025年,鄉鎮(街道)層面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有率達到60%,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功能互補,共同構建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等。
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9073養老服務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偏好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左右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保險系資本目前著力布局除了養老社區外,占據養老服務格局九成比例的輕資產居家養老模式是一片亟待去挖掘和開拓的廣闊藍海。
一位頭部護理機構創始人對《財經》記者坦言,現在資本對于養老行業重資產的投入會比較謹慎,比如養老院、養老社區等,因為其回報周期太長,風險也較大,但是資本對輕資產模式還是很青睞,諸如一些養老領域的連鎖機構等。
王國軍認為,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和機構護理方面,保險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都可以大有作為,可以在財力上輔助解決老年人的護理費用問題。
據了解,盡管諸多險企有意愿布局居家養老領域,然而目前布局居家養老的保險公司并不多,僅平安、大家保險等少數保險公司有涉及。
目前外界對于平安布局居家養老服務細節知之甚少。平安人壽黨委書記楊錚表示,我們在居家養老項目上,選擇慢下來,不斷對其優化迭代,使得這根服務經線能夠有更強的韌性。據了解,從2021年10月起,平安于深圳、南京兩個城市分階段開展居家養老試點,目前其整合了醫、食、康、養、護等十大場景服務,通過智能管家、家庭醫生等觸達客戶,搭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居家養老一站式服務平臺。
據了解,大家保險正在探索發展居家安養業務模式,選擇城區內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社區,設立嵌入式護理站,為需要輔助生活的中高齡長者提供醫療、護理、康復、康樂等居家養老服務。
不過,保險業對于居家養老布局、研究仍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仍在探尋切入居家養老的路徑。目前險企切入居家養老主要有兩種可能性:首先是險企可以通過收管理費的形式來幫助政府管理長護險資金,目前上海還未將長護險資金開放給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來管理;其次,險企可以給長護險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服務人員提供責任險和意外險。一位大型上市險企業務部負責人如是說。
從保險業自身切入居家養老服務端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角度來看,一家中型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可以降低壽險資金投資養老行業的最低資本要求,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按照國家政策導向建設養老社區,鼓勵通過輕資產形式拓展養老業務,建設普惠型養老社區、參與城企聯動養老項目,建設民生福祉屬性明顯的養老社區。期待在輕資產租賃形式建設的護理型、剛需型養老社區,給予保險公司以保險資金運用、償付能力監管政策方面的支持。
有資深業內人士坦言,居家養老是醫養產業鏈的末節,且國內外尚未見到成功運作的商業模式,所以可能落地還不會這么快。
同時,其認為,目前居家養老仍缺乏專業、智能的社會化體系支持,服務體系亦有待提高。希望可以進一步加強長期護理保險的頂層制度設計和推廣,制定統一的失能評定、待遇給予、護理服務、經辦服務等標準體系,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銜接的專業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促進保險體系與養老服務體系對接的便利化發展。
養老保險:試點規模有待放量《規劃》還提及,要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商業養老保險和適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險,引導全社會樹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理念。同時,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發展。積極推進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公募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
中再壽險產品精算部負責人張楚認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這20%左右的老年人口,消耗了統籌支出的60%左右,占個人支出的50%。老齡化意味著醫療支出負擔加重,從社會角度是負擔,對于商業保險則意味著商機。
平安健康險聯合上海財經大學發布的《2021年老年健康保障白皮書》調研發現,被訪者不僅對老年健康風險有較為清晰的認知,而且對老年健康風險所造成的家庭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有很大的憂慮。正因為對老年健康風險的擔憂,被訪者對老年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老年醫療和重大疾病保障和老年失能護理保障等老年健康保險有較大的需求。
在《規劃》發布當日(2月2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范圍的通知》,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試點的保險公司也由原來的6家擴展到15家。
數據顯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自去年6月1日在浙江(含寧波)和重慶兩地啟動試點后,截至2022年1月底,6家試點公司累計承保保單近5萬件,累計保費4億元,其中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近1萬人。
自去年6月1日在浙江(含寧波)和重慶兩地啟動試點后,截至2022年1月底,六家試點公司累計承保保單近5萬件,累計保費4億元,件均保費約8000元,如果折合到月,則是660多元。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等特點已逐漸為消費者所理解和接受,保險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經營模式,特別是在服務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擴大試點范圍,可以使更多消費者接觸到具有較強養老功能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進一步引導和培育養老金融消費觀念;有利于推動試點保險公司深入探索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經驗,促進和規范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養老保障需求。
海通證券認為,專屬商業養老險是基于萬能險開發的一種新型產品,采取保底+浮動的收益模式,設置了穩健型以及進取型兩類投資賬戶,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消費者需求,并且結算利率會按時公布。因此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具有收益穩健透明、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特點。預計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在試點擴大后迎來保費快速增長。
不過在大家保險集團原總經理徐敬惠看來,目前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仍存在同質化現象嚴重、銷售費用低,渠道銷售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西部證券表示,在不考慮政策推動等因素的情況下,據試點情況測算推廣至全國后專屬養老保險產品保費規模約為57億元。產品大規模放量尚待進一步政策支持。資管新規落地后,專屬養老保險產品的保底收益特征優勢更為突出,但目前第三支柱尚處于賬戶鋪設階段,不涉及稅優政策,吸引力有限;產品多為基礎型,面向下沉市場。
大家人壽相關負責人認為,建議明確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的認定標準,同時制訂商業養老保險標準化條款,原則上含有終身領取功能、承擔長壽風險、采用行業標準化條款的產品都應納入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統計范疇,從而促進第三支柱養老資金總量的提升。在其看來,還應避免過度強調專屬化帶來的參與主體受限、開辦流程冗長、市場活力不足等問題。
【本文為《財經》雜志原創文章,作者為《財經》記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并獲取授權。】
本文標題:養老新五年頂層設計出爐,保險業可有何作為?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77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