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記者從天眼查獲悉,太保養老(北京)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郝連山,注冊資本為8億元。經營范圍包含養老服務、護理機構服務(不含醫療服務)、物業管理、酒店管理等。股權穿透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保壽險)100%控股。
這只是保險業在養老領域加速布局的一個縮影。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趨勢下,養老產業已然成為新風口,亟待進一步挖掘和開拓。而在進軍養老產業的企業當中,險企無疑是最為亮眼的主體之一。
業內人士指出,養老健康產業與保險業天然高度契合,投資養老產業可以提升保險端的競爭力,同時促進投資端優化資產配置,助力保險公司實現內涵式增長和差異化競爭,是保險業轉型發展不可錯過的機遇。
布局養老產業成效顯著
近期,中國太保在養老領域動作頻頻。2月8日,太保壽險成功摘得北京大興區舊宮鎮一多功能用地性質的地塊,將用于建設太保家園北京國際頤養社區,以滿足以北京地區為重點的京津冀地區多層次品質養老需求。據悉,中國太保養老社區當前已覆蓋10個城市,共計11個項目,為客戶提供標準化養老照護服務。
拉長時間來看,近幾年,保險資金參與養老保障體系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可以說是成效顯著。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介紹,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作為養老金融領域的主要力量之一,保險業及保險資產管理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特點,深度參與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在養老金管理和養老產業投資方面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在養老產業投資方面,以泰康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太平、中國太保和大家保險等為代表的保險機構積極布局醫養大健康產業。曹德云透露,截至2021年11月,保險機構在全國34個城市布局養老產業,累計提供超過13萬張床位,國內布局養老的人身險公司比例達47%,通過輕重資產多種模式布局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等領域。
記者了解到,目前養老社區發展模式主要分為重資產、輕資產和輕重結合模式。重資產模式即自產自銷、直營管理,保險公司直接投資與開發養老社區、老年公寓等養老地產項目,集投資商、開發商、運營商三個角色于一體;輕資產運營模式則多為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模式下的養老服務,借助于公共醫療資源,打造新的醫養服務模式;而在輕重結合模式中,保險公司較少參與到房地產的開發和建設中,更多地將資金運用于提供護理和運營支持。
業內人士指出,重資產模式的優勢在于保險公司是運營服務的核心負責人,對服務質量有較高的掌控性,對增強客戶黏性具有重要作用。但保險公司自建養老社區需要承受較高的前期成本與長回收周期,且養老服務的城市擴張速度慢,可能失去部分先發優勢。考慮到養老社區的投資周期較長,且國內目前仍處于加速布局階段,商業模式尚未得到長時間的驗證,小險企多采用參股、戰略合作等介入康養產業鏈的輕資產模式。
與康養產業高度契合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預計十四五時期,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巨大的養老需求背后自然蘊含著行業發展的機遇。安信證券發布研報稱,2022年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預計達10.29萬億元。艾瑞咨詢則預計,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2.3萬億元。
而具體到險企爭相發力養老產業的原因,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目前政策對商業養老保險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斷加強,巨大的市場需求正在釋放。商業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保險業參與養老服務產業。
他分析道,一方面,養老的主要支出項目包括康養、護理和醫療等,養老保險發展必須與康養服務資源保障結合起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優質康養服務相對稀缺,發展不均衡。養老保險與服務結合,可以滿足消費者對于獲取與提前鎖定優質康養服務資源是消費者的重要訴求。
另一方面,養老保險與養老服務業的結合可以促進負債端保險業務與資產端投資業務的融合。養老服務業投資規模大、盈利周期長,需要長期資本的投入。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的屬性,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可以成為養老服務業重要的資本來源。另外,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業能夠緩解保險資金錯配壓力,規避經濟周期性風險,弱化因資本市場的不穩定對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的影響,提升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太保養老投資公司總經理魏琳此前也指出,養老健康產業與保險業天然高度契合,共同關注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投資養老產業,可提升保險端的競爭力,同時促進投資端優化資產配置,助力保險公司實現內涵式增長和差異化競爭,是保險業轉型發展不可錯過的機遇。
從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到重資產的大型養老社區、輕資產的養老服務,再到長期護理險、健康醫療險等養老相關的保險產品,保險機構在養老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積極參與養老金管理,穩健實現養老資產的保值增值,推動長期養老資金開展跨周期投資,對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服務好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發揮著積極作用。曹德云表示。
做實做細做優
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保險參與養老服務產業進程中不乏痛點與難點。具體來看,朱俊生總結了七點內容:
第一,土地獲取難度大,資產投資回報率較低;
第二,重資產養老項目的投資額大,盈利周期長,需要穩定的資金支持,養老社區建設資金門檻高;
第三,養老產業行業跨度大,涉及工程開發、物業管理、酒店/公寓經營、醫療健康管理、養老護理服務,養老社區管理和運營門檻高,對保險公司的運營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第四,我國缺乏對老年醫學、全科醫生、護士,特別是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教育和訓練,造成養老社區運營中專業護理人才缺乏、勞動力成本上升;
第五,目前國內現有的養老社區尚處于建設和初步使用階段,尚有待時間的檢驗;
第六,養老產業投資退出壁壘高;
第七,保險業在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仍有待明確,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業的政策環境尚有待完善。
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盡管險企布局養老產業既有資金也有市場,并這不一定就意味著成功,做好養老產業,做實、做細、做優才能做強。
他指出,做實,就是要辦實事。現在的養老產業噱頭很多、名義很多、概念很多,真正賺錢的卻不多,必須在透徹研究的基礎上,排好優先順序、開發順序、進入次序,做實實在在的養老服務。
做細,就是要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形成品牌。養老產業是一個含義很廣、鏈條很長、覆蓋一二三產業的產業部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學會取舍,充分研究老齡需求和市場,特別是要把支付能力與支付結構、產品與服務結構銜接起來,做好商業模式。
做優,就是要把養老產品與服務做到老齡人群的心坎上。產品要對路,服務要對路,支付水平也要對路,要從滿足老齡需求出發,真正解決老齡生活的實際問題。
此外,在政策層面上,朱俊生建議,首先要加強養老的用地管理,當前由于沒有這方面的專項用地制度,導致拿地過程難、成本高。
其次,提供一定的稅收優惠或運營補貼。目前養老產業還在發展的初步階段,險企入局時的經營壓力比較大。現有的一些政策基本是針對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但事實上,養老社區這樣的營利性機構,也是養老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參照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適當提供一些稅收優惠和補貼。
本文標題:中國太保斥資8億成立養老公司,如何破解痛點與難點?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890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