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都是長壽社會,居民平均壽命達到84歲以上,人口老化指數正在不斷上升,給社會保障、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都帶來不小壓力。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近日在網志中介紹說:到2040年,香港總人口將達到811萬,人口急速老齡化,住宅房屋也呈現老齡化,長者的住屋及社會設施等均對土地有很大需求。對于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港澳社會普遍共識是需要未雨綢繆。
推動和發展跨境養老,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估算,截至2020年約有54萬名香港永久居民經常在廣東省生活,當中16.5%(即約9萬人)為65歲或以上。香港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認為,香港在醫療、社會服務、規劃等方面做得不錯,但用地和人手是最大的兩座山。而大灣區內地城市在這兩方面的資源總體較多,如果在此多建養老院,對香港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在澳門,跨境養老已不再是新鮮詞。近年來,粵澳為推動澳門居民在橫琴養老,合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24小時通關,常住橫琴之澳門居民的醫保試點,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的引進,集養老、教育、醫療等于一體的澳門新街坊的興建等。預計2023年,澳門新街坊就將竣工,這個為澳門居民專門打造的集住房、醫療、教育、社區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民生項目,有望為大灣區跨境養老服務市場提供全新的示范和借鑒。
香港工聯會廣州中心主任邵建波認為,從長遠來看,港澳老人赴內地養老將是未來的大趨勢,如果福利政策能支撐的話,希望回內地養老的港澳老人應該會越來越多。在妥善安置養老者的前提下,更可有效減輕香港和澳門的養老壓力。
本文標題:跨境養老舒緩港澳社會養老壓力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00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