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的終極理想形態,也就是養老機構的運營模式,相信沒有人可以說的非常清楚。
因為每個時期人們對養老機構的期待都會有所變化,同時因為人口老齡化程度的變化以及不同區域的風俗文化,我們很難有一種全能的養老機構模式能夠適用于全國。
但有一點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像我們現今所有的養老院模式,第一考慮要素就是老人晚年的生活習性、個人意愿以及心理訴求。
從這一點切入,我們來探尋適用于大部分養老機構的運營模式。
01
強化文娛板塊
無論是機構養老、社區養老還是居家養老,建議優先考慮所提供服務產品的專業性、個性化、科技化。
像我們之前常提到的七大養老服務板塊醫、護、康、養、食、藥、精神慰藉,每一個板塊專業涵蓋率都很高,大家都可以著力強化板塊內的服務。
因為涵蓋面比較廣,我們今天就單單圍繞精神慰藉板塊,也就是老人的文娛活動板塊來分享一下。
其實老人晚年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是空閑的,作為養老機構,除了提供基礎的養老服務以外,還需注重老人在護理、養護、休息之外的時間。
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里,三十個床位以上的一群老人居住在一起,就會容易形成一個小團體。
在這團體里,他們會有產生互動和交流,會產生一些共同話題。
而作為養老機構運維和運營的團體,可以在這方面下功夫,圍繞我們機構本身的服務產品定位,豐富養員的社交生活以及文娛活動。比如書法、音樂、編織、瑜伽、象棋等。
02
發展專科養老
無論是我國還是其他國家的老人,他們在選擇養老機構或養老社區時,一般會趨于就近原則。
比如,老人從農村搬來和子女住在一個社區里,幾年后已經習慣了社區生活。
但因為子女的工作太忙,沒辦法經常陪伴老人,又擔心老人獨自在家會遇到什么突發情況沒辦法及時發現。于是就會開始在社區里或者社區周邊找相關的托養中心。
那這對我們的養老機構有所要求了,其中三點:
第一要符合就近原則;第二能提供基礎專業養護服務;第三能對老人突發情況快速反應并提供急救措施。
但每個人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一樣。
有些老人可能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些老人可能屬于半失能、失能或者半失智、失智的狀態。
如果養老機構把不同類型的老人全部接收進來,做綜合性的養老機構,這樣將會對養老機構的運營成本造成很大的壓力。
因為各類的老人除了基礎的養護服務以外,還需對應醫、護、康、養、食、藥板塊的專業服務。
這需要養老機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提供服務,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服務好,還需承擔多方面的風險壓力。
所以我們也在這里建議大家做專科化的養老機構,打造精細化、個性化、人性化的養老服務模式,這才是最理想的一個養老機構運營模式。
圖片來源:pexels
編輯排版:派博生命
本文標題:養老機構的理想形態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09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