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省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鹽城老年人口快速增長,養老服務需求不斷變化,正向著多樣化、高要求的方向發展。昨天記者從鹽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積極老齡化國家戰略,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參與、保障等政策,踐行積極老齡觀,初步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結合、醫養康養相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老有所養和老有所為相結合,有效回應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持續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看點1】拓展政策惠老延展性,消解老年人安享晚年后顧之憂
1月26日,上海天與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響水分公司服務熱線接到家住響水縣運河鎮桃園村79歲潘恒龍的電話后,免費派員上門服務。老人說,養老服務公司工作人員不僅為其洗衣、燒飯、整理房間,甚至還幫著干農活。
根據省市文件要求,該縣于2019年出臺《響水縣政府購買與補助養老服務實施辦法(試行)》,通過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為縣內符合條件的孤寡、失能、高齡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法律援助和精神慰藉等居家養老服務。
這是我市醫養結合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鹽城市區政府購買與補助養老服務實施辦法》《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頒布施行《鹽城市養老服務條例》,高位設計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協調體系建設,基本形成了以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中心的1+N政策保障體系,政策惠及民生的延展性得以拓展,消解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后顧之憂,養老服務整體上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可及。
增強服務供給可及性,重在科學策劃。據了解,為推動監管流程更加透明規范,保障養老服務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方面,我市不斷完善誠信制度建設,印發《鹽城市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認定管理辦法(試行)》《鹽城市信用+養老服務應用場景實施方案》,加大信用承諾、信用審查結果應用,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另一方面,制定全市養老工作評價方案,在全省率先購買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開展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質量監測,穩步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內涵發展。
【看點2】立體化為老服務策略逐漸形成,養老需求有需必應
健康是老年人最關切的問題。近年來,我市打破將健康定義為身體健康的思維定式,老人心理健康、社會網絡、精神健康被納入養老服務范疇,全人健康立體化為老服務策略逐漸形成。
據了解,為保障老人身體健康,我市采取醫療機構+養老和養老機構+醫療的方式,出臺《關于鎮(街)衛生院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鎮(街)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利用閑置醫療床位開展養老護理服務,支持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全市共建有56家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同時,著力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照護能力,全市各地均建有醫養結合型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養護理院,集中供養3304名失能失智老人,有效滿足了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
同時,推動社區養老服務,強化老人社區支持網絡。目前,我市按照建在社區、功能齊備、服務全面原則,積極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提供短期住養照料、康復護理、家庭喘息等服務,通過開展豐富多彩、老人喜好的社區活動,提高老人生活品質,強化老人與社區的聯系,增強社區對老人的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計劃年度總投入2.78億元,重抓城市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60周歲以上失能失智老人集中供養全覆蓋、60周歲以上獨居老人家庭一鍵呼叫系統全覆蓋、75周歲以上老人居家上門服務全覆蓋。在實現四個全覆蓋的基礎上,建成市級智慧養老服務監管智能云平臺,建立養老服務質量評估體系,實現質量監測和安全監管全覆蓋。
【看點3】暢通機制激發市場活力,讓多元養老服務投入有勁可使
去年作為十四五規劃首年,養老產業由政策養老加速向產業養老轉變。為破解養老產業相關難題,我市積極吸納市場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暢通市場機制進入通道,鼓勵和支持發展養老服務產業、開發適老化技術、制造適老化產品、培養智慧養老新業態、培育養老產業市場。
其具體做法是一方面探索養老領域跨區域合作新模式。譬如,上海市與江蘇省合作開展長三角(東臺)康養基地項目建設,計劃5至10年建成,打造全國知名、世界一流的高端康養基地。
另一方面,探索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公建民營模式,邀請品牌化和連鎖經營的養老服務機構進駐鹽城,給予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各類養老機構一次性護理型床位建設補助和運營補助,既讓老人承擔得起,也讓機構養老供應得上,推動市場化運作機制可持續發展。
為了讓養老服務人才留得下來、引得進來,從去年8月份起,我市開始發放養老護理員特崗補助,對養老機構中照顧重度、中度失能老年人的一線養老護理員每人每月發放1000元補助,對照護輕度失能、能力完好老年人的一線養老護理員每人每月發放500元補助。
此外,探索機構內互助養老路徑。比如在養老服務機構內,實行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幫扶,推行機構內以老帶新互幫互助,由先入住老人幫助后入住老人熟悉環境、使用助老設施、結交新友,由低中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助餐、助行、助樂,逐步形成以老助老、互助養老的機構內養老服務氛圍。
本文標題: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善養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11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