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小康生活,富足富裕富有,這是幸福城市的底氣;文明相伴,文化積淀深厚,這是幸福城市的底蘊;綠色為底,山環水抱,宜居宜業宜養宜游,這是幸福城市的底色。在幸福白銀的協奏曲里,隨著一項項便民創舉善舉的落地,白銀人點點滴滴的小確幸匯聚成大幸福,讓白銀這座老工業城市更具溫度、更加可感可及。
從今日起,本報開設幸福白銀紀事欄目,組織記者深入基層一線、貼近群眾生產生活,以微觀視角展現我市在奮進新時代新征程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聚焦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全面展示白銀大地欣欣向榮、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上午10點,王大爺哼著小曲兒走進人民路街道水川路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他每天都會準時到這里打卡。練練書法、跳跳舞、一上午就過去了,中午就在這里吃飯,飯菜可口實惠。提及在這里的日常生活,王大爺贊不絕口,有了這個中心后,兒女再也不擔心我養老生活了。
如今,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從過去單一的物質需求轉變為更豐富的精神層面需求。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這些也是我們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探索實施的。白銀區人民路街道水川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任俊表示,為推進醫養結合+文化養老新型養老服務深度融合,水川路社區積極打造便民生活圈,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文化養老新型養老服務,打造集文化生活、娛樂、康復保健于一體的社區養老中心,滿足養老和康復理療需求,讓老人樂享幸福晚年。
馬老師是水川路社區歌舞團的舞蹈老師,歌舞團現在有人員39人,年齡大都在50歲到65歲之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環境很好,大家來這里跳跳舞,唱唱歌,聊聊天,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問及在這里養老咋樣,馬老師哈哈笑了,她說自己和同伴們在這里過得很舒心。
社區居民梁先生和老伴退休后一直給子女帶孩子,子女們在外地上班,老兩口幾乎每天都會帶著孫子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這里,不僅有小孩子們專門玩耍的地方,老兩口還可以和老人們一起看書、跳舞、學樂器,豐富晚年生活。
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健康小屋,專業的志愿者會根據需要為老人開展心理疏導,定期為老人做體檢,并對老人們的各項健康指標進行數據分析,老人們的健康狀況隨時由智慧化社區平臺進行監控。此外,這里還配備了康復理療室、健身房、棋牌室、電影院、老年大學、舞蹈室、休息室、理發室、淋浴房等供老人們健身、娛樂、學習、放松,解決他們的一些日常生活需求。
任俊告訴記者,社區還專門為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大學聘請了專業老師,給老人們教習攝影、吉他、扎染等課程。該社區養老范服務中心的餐廳也給住在附近不想在家做飯的老人提供了不少方便。這里飯菜便宜,軟爛淡很符合老年人口味。子女白天忙、照顧不了老人,也可以托付到這里,晚上再接回家。
餓了就去食堂吃飯,一日三餐都很方便,價格實惠。真的覺得非常幸福,社區在家門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民服務,讓我們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居民石女士高興地說。
獨居的孤單、腿腳不便、一日三餐怎么做。。。。。。都是進入養老階段老人們的困擾。為了給轄區內的三無老人提供方便,水川路社區專門為老人們提供送餐服務,網格員會根據老人的需求幫老人去食堂取餐,把飯菜送到老人家。平時,網格員們還會不定期走訪這些老人,為他們提供貼心關懷和幫助。
作為我市正在發力的一個養老模式,社區養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這種養老模式介于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承接的是在家養老不便又不愿到養老機構的老人。這里環境優雅舒適,就像一個大家庭。閑暇時間,老人們在一起聊天、品茶、下棋,一起學攝影、彈古箏、練書法,讓晚年生活更有詩意、更加充實。
(文章來源:白銀日報)
本文標題:醫養+文養養老新模式讓社區大家庭其樂融融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17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