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不久的北京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將發展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作為市政府一項工作任務明確提出。兩周后,相關實施方案正式對外發布,這項被認為有效緩解養老服務壓力的舉措,正在全市提速推出。
北京市即將在今年6月1日推出的時間銀行,通過提供養老志愿服務時間積攢獲得時間幣,一個小時服務兌換一個時間幣。時間幣可用于兌換相關養老服務,積攢滿一萬個還可以入住公辦養老機構。
依據《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整理。制圖/馬瑾倩
時間銀行平臺即將上線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429.9萬人,占比達19.6%。到2025年,全市老年人將達到500萬人,北京將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時期。
加速老齡化催生對于養老服務的極大需求。
時間銀行模式,通過為他人服務來儲蓄時間,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再從銀行提取時間以獲取他人服務。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和支持全社會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并推動這種服務產生的資源在個人、家庭、社會間形成可持續的循環。
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運行、運轉的基礎是信息管理平臺,近期北京市民政局將發布平臺微信小程序或APP,方便群眾完成登錄、認證、發布信息、記錄時長等各項操作。
作為需求方的老年人,在登錄信息管理平臺完成身份認證后,只要賬戶里有時間幣,經審核后,就可以發布養老服務需求。
作為提供服務的志愿者,在信息管理平臺注冊認證后,即可選擇預約信息就近、就便開展有關服務,獲取時間幣。為保證服務真實有效,志愿者要通過信息管理平臺進行簽到、簽出,記錄服務時長。
李紅兵介紹,以上操作都可在手邊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完成。如果老年人或志愿者因自身或其他原因,不會、不便使用智能手機等設備,則可以聯系街道(鄉鎮)確認的專業機構,通過線下方式予以操作。
60歲以后可全市通兌,時間幣能轉贈
相較于國內其他城市的時間銀行實踐情況來看,北京的志愿服務提供方范圍十分廣泛。
在經過培訓后,滿18周歲、熱心公益事業、身心健康的北京市常住居民,或北京市未滿18周歲的在校學生在其監護人的帶領下參與養老志愿服務的,可成為志愿者并在時間銀行建立對應個人賬戶,每服務1個小時可獲得1個時間幣并存入賬戶,時間幣在全市范圍內通存通兌。
志愿者既可以在60歲以后兌換相同時長的服務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贈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直系親屬,讓親人享受服務。
時間只能換時間
李紅兵強調,時間幣不能變現、不能換資金或實物,堅持時間換時間的基本原則。
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服務內容,包括情感慰藉、協助服務、出行陪伴、文體活動、健康科普、法律援助、培訓講座、指導防范金融和網絡風險等八大類服務,基本符合北京市老年群體的普適性需求。
依據《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整理。制圖/馬瑾倩
訂制服務完成后,老年人可通過登錄信息管理平臺或聯系街道(鄉鎮)確認的專業機構對養老志愿服務進行滿意度評價,通過時間銀行平臺或打電話就能反饋。
針對經濟困難、重度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重度殘疾老年人等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和高齡老年人,以及其他急需社會給予幫助的困難老年人等特殊老年人群,《實施方案》明確各區民政部門將結合各區實際情況,優先為上述特殊老年群體免費贈予一定數量的時間幣,用于發布養老服務需求,兌換志愿者提供的各類服務,切實解決特殊老年群體突出的養老需求。
同時,鼓勵志愿者借助公益賬戶為有需要的特殊老年群體捐贈時間幣,實現二次公益。
時間銀行還提出了一定的激勵舉措。時間志愿者通過參與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獲得并存儲的時間幣達到1萬個后,可在其年長衰弱或失能后,按照城鄉特困人員待遇入住轄區內的公辦養老機構。1萬個時間幣意味著1萬個小時的服務時長。
李紅兵介紹,這并不是唯一的激勵機制,政府部門還將探索建立梯次分明的激勵措施,比如積分兌換獎勵、優秀志愿服務項目評選、優秀志愿服務組織評選、星級志愿者等等。也歡迎社會各界集思廣益,提供可落地、可操作的激勵措施,讓養老服務志愿者享受可預期、實實在在的激勵和實惠。
追問1:可兌換服務是否有價格表?
提及時間幣概念,公眾會自然聯想到購買定價等概念。目前推出的時間銀行實施方案,將時間幣可兌換服務框定在情感慰藉、法律援助等八大類服務,這些服務的兌換價值如何確定呢?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紅兵解釋,在此次實施方案中,時間是唯一的衡量價值標準。這也意味著,一個時間幣兌換的服務時長為1個小時,所有服務類型均以時間為唯一計量單位,不做區分。我們制定方案過程中也討論過,有的專業服務或許花費時間較少,但可以解決大問題,這個服務時間能否實現價值膨脹呢?通過各方的討論和思考,最后我們認為時間是最平等的。
志愿服務一個小時可獲一個時間幣,時間幣最小的存儲單位是0.5個。服務時間兌換時間幣的具體計算規則為:單次服務時長未滿15分鐘的,無法獲得時間幣;滿15分鐘沒有達到45分鐘的,可獲0.5個時間幣;滿45分鐘沒有達到一個小時15分鐘的,可獲一個時間幣,以此類推。
追問2:既往的志愿服務時長算不算?
此次推出的時間銀行將與志愿北京實現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將養老志愿服務納入全市統一規范的志愿服務序列。今年6月1日,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即將正式實施,在這之前的服務時長能否納入時間銀行的兌換體系中呢?
李紅兵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只從6月1日開始發生效用,此前相關服務未設置相應機制,因此也就無從記錄轉換。
追問3:時間銀行的參與有無戶籍限制?
李紅兵介紹,按照實施方案規定,服務主體的北京市常住居民都可以注冊為養老服務志愿者,志愿者在60歲以后兌換相同時長的服務供本人使用。這也就意味著,本市常住居民都可以參與,沒有戶籍限制。
追問4:能否實現跨城市異地通兌?
目前通兌只限在北京全市范圍內,可以實現跨區提供和享受服務。北京市以外范圍能否實現通兌呢?李紅兵透露,目前政府部門也在積極討論和推動相應工作,比如我們在跟天津、河北,甚至華北整個地區不斷地進行相應的聯系。希望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進行相應的通存通兌。
追問5:其他志愿服務以后會納入時間銀行嗎?
2020年3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明確規定,建立健全社區志愿服務回饋機制,支持志愿者利用參加志愿服務的工時換取一定的社區服務。目前,北京市范圍內,不少社區或組織已進行了相關工作試點,例如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也納入相關概念,以后全市范圍是否也會進行相應時間幣來源的擴展?
李紅兵回應稱,目前作為初期志愿服務設計,時間銀行制度只聚焦于養老服務內容。其他各類志愿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時間幣,這是相對開放的,未來或許可以通過實踐將范圍做得更廣闊一些。李紅兵說。
追問6:如何看待累計一萬個時間幣激勵機制的爭議?
此次方案提出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要設置激勵機制,并明確了其中一種,也就是公眾格外關注的,累計超過1萬個時間幣,可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內容發布后有網友提出,一萬個時間幣累計十分困難,想要享受這份優惠保障門檻高。
李紅兵在1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曾作介紹,入住公辦養老機構是參照對于城鄉特困人員等群體的基本保障和基本費用,入住所在轄區的公辦養老機構。
此措施的目標,一方面是為長期致力于養老志愿服務的志愿者解決晚年養老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是拋磚引玉,鼓勵在實踐當中結合實際情況,對志愿服務的價值貢獻進行科學評測,探索制定更加豐富的激勵措施。這并不是唯一的激勵機制。李紅兵強調。
追問7:志愿服務專業性如何保障?
在目前時間銀行涵蓋服務范疇中,涉及金融、法律等專業性較強的服務,如何保障這類服務的專業性?李紅兵要求,專業性服務的志愿者要具備相應資質。
他進一步解釋,提供法律咨詢相關服務的,要具備基層法律服務職業資格,例如律師資格、公證員資格或者企業法律顧問資格;提供健康科普相關服務的,要具備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提供金融領域相關服務的,應該是金融機構在職的專業工作人員。
追問8:如何監管保證養老志愿服務質量?
李紅兵介紹,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臺將采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精準對接供需信息,對服務采取智能化監管。比如,對同一志愿者在同一時間段參與多個養老志愿服務的,將進行限制,后期根據回訪調查情況予以處理;對于高頻雙向服務、異常深夜服務、時間幣頻繁贈予等異常情況,將進行預警提示,并跟蹤相關主體和賬戶。
智能化監管將持續完善,對于出現弄虛作假行為的,一經核實,將會采取一定措施,包括取消養老志愿服務信息認定和記錄資格,納入北京市養老服務機構失信名單等。
此外,對于承接全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運行的信息管理平臺運營方及其工作人員,要求其對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使用的個人信息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毀損,不得向他人出售或者非法提供。
追問9:養老服務風險系數高,如何保障志愿者權益?
此次推出的時間銀行將與志愿北京實現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納入全市統一規范的志愿服務序列。
志愿服務組織可引導志愿者在志愿北京網站實名注冊,并在審核通過后獲得被保險人資格;對于未在志愿北京注冊審核的,要和志愿服務組織確認人身意外保險購買情況,加強自身的安全保障。
李紅兵特別提示,在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臺與志愿北京實現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時間銀行志愿者在志愿北京獲得被保險人資格后,參加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臺發布的養老志愿服務,且服務項目、地點、期間有記錄的,如在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傷害事故,將按照志愿北京規定的理賠流程申請理賠。
追問10:如何保障銀行安全持續運轉?
時間銀行實際上是一個長期閉環制度,也就是說從提供服務到享受服務中間最長可能有幾十年的延后性,如何保障這樣一家銀行持續運轉的安全性問題,是不少網友提出的顧慮。
李紅兵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時間銀行作為市政府一項工作任務明確提出,對于其面臨的風險,在事先應對和事中應對上都會做相應設計。
用政府公信力背書,在今天發布方案底層邏輯不變基礎上,未來具體措施會不斷更新。服務時長永遠記錄在那里。為什么這套實施方案不是社會組織提出,而是由政府制定實施呢?意義也就在于此。李紅兵解釋。
此外,李紅兵提出,對于時間銀行的日常管理、執行監管等要有資金準備,呼吁通過社會捐贈募集的方式完成多渠道的籌集,抵御時間銀行的運行風險。
本文標題:北京推出時間銀行,10問詳解互助養老如何實現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25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