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緣老年公寓,坐落于青島市市北區,白色的三層小樓,不太顯眼,也有些老舊。下午14時,在睡過午覺后,幾名老人在大廳內聚精會神地觀看著電視節目,相互交流的并不多。
該老年公寓現有60張床位,入住30名老人,最大的已有95歲高齡。這些老人多數都是失能半失能,自理的老人相對較少。在這些老人臉上,歲月把喜怒哀樂雕刻成了不同形狀的皺紋。
就在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國人口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萬人,占總人口的18.9%。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如今,養老方式日趨多元化,養老市場日益活躍,各種養老機構如雨后春筍般開設。在這樣的競爭中,小型養老機構必然將面臨較大的運營壓力。
1、感覺一直在為房租忙碌
福緣老年公寓成立于2006年,原本共有三層,第二三層都是供老人使用的房間,但由于入住率不是太高,三層被停止使用,現在只保留了二層的十幾個房間。
在我們這住的,基本上都是周邊的老人,他們中,住的時間最長的有11年之久,八九年的也有好幾個說起住在這兒的老人,院長周海燕侃侃而談,但談起這幾年的經營情況,周海燕直言很難。都說養老是朝陽產業,或是支柱產業,似乎這個產業的餅很大,但真正進入這一產業以后人們會發現,養老產業盈利很困難,能夠吃飽的機構也很少,現在養老機構每年都呈遞增的態勢,單就我們市北區,養老機構就達70多家,大家相互之間競爭特別激烈。周海燕說道。
周海燕告訴記者,由于他們所處的位置居住的多為工薪階層,老人的退休金普遍不高,養老院針對這部分中低收入人群,入住價格基本控制在3000元之內。說實話,如果沒有政府給予支持,估計有一半養老院是干不下去的,現在人工貴、房租貴、物價也漲,感覺這些年一直在忙著掙房租。
正如周海燕所言,小型養老機構房屋多為租賃或改建,硬件設施不好,市場的需求、低廉的價格讓他們得以存活,卻難以發展。對我們來說,每一個老人都被視若珍寶,我們也會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去對待每一個老人,但我們不敢有太大的奢望,能維持現狀就很不錯了。
2、護工緊缺是最大窘境
因為四個孩子三個在外地,唯一在青島的兒子又因在部隊工作比較忙碌,上個月,90歲的王奶奶住進了位于市南區西部的醫保城超百歲養老院。由于26個床位全部住滿老人,養老院將原本南向的活動室騰出來,成了老人居住的房間。
這家養老院成立于2016年,盡管只有不到30張床位,但在院長顏黎華看來,小的養老機構依然有它存在的價值。對于一些高齡老人來說,有家的感覺的養老院可能更符合他們的需求。
顏黎華說,目前養老院最大的困難莫過于護工的緊缺,我們有2名護理人員,很多時候,我們管理人員都是一起上陣照顧老人。顏黎華說,護理人員都不容易,不僅要忍受頻繁換尿布的異味,有些老人大便干燥,需要使用開塞露,輕揉肚子,還要輔以人工將大便摳出一個24小時的班下來,幾乎沒有有效睡眠,雖然工資待遇一升再升,但護工年紀大、流動性強,仍是所有養老機構的最大窘境。
政策
養老機構欺負老人將被嚴懲
養老機構發生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相關責任人將被實施行業禁入措施。這是近日正式實施的《北京市養老機構綜合監管暫行辦法》的新規定。
街道負責引導規范運營
辦法明確,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引導和支持轄區內養老機構規范運營。養老機構承擔依法登記、備案承諾、履約服務、質量安全、應急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其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
辦法明確,養老機構自主提供餐飲服務的,應依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委托第三方提供餐飲服務的,應與有食品經營資質的第三方簽訂外包協議。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應在衛生健康部門進行備案,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樓道食堂安裝視頻監控
養老機構應在各出入口、接待大廳、值班室、樓道、食堂等點位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經代理人及同房間其他老年人同意后,可在房間內安裝視頻監控設施,錄制并保存視頻。
養老機構中從事養老護理的人員上崗前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依法依規從嚴懲處養老機構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對相關責任人實施行業禁入措施。
制定養老機構信用目錄
根據辦法,北京市將積極推行市、區、街鄉鎮三級聯動和部門聯合監管,制定全市養老機構信用信息目錄。根據養老機構風險級別和信用狀況,建立健全基于風險+信用的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實施精準監管,將風險較高、信用等級較低的養老機構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在日常監管中提高隨機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于風險較低、信用等級較高的養老機構,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在安排財政性資金項目以及實施各類優惠政策時,優先予以考慮和扶持。此外,養老機構應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基本信息、規章制度等事項,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王琪鵬
3、小型養老機構更需被關注
眼下,馬上就到新春佳節了,社會上不少愛心人士和團體都會到養老機構慰問,陪老人聊聊天、給老人讀讀報,但對于小型養老機構來說,卻很少有愛心人士光顧。
在采訪中,不少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老人們內心其實都很孤獨,越是過節越盼著能有人說說話,其實居住在這里的老人更需要關注,來我們這里的老人,多數經濟條件一般,其實他們更需要社會好心人的關愛,非常希望在節日的時候,能有更多的好心人來陪陪他們。一位養老院的負責人說。
養老行業的前景究竟如何?有專家表示,養老行業正處于爆發前期,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中產階級即將退休,50、60后老人們大都有過照顧自己高齡父母的艱辛,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付費意愿,愿意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同時,他們的80、90后子女又是獨生子女一代,沉重的照料壓力必然會求助社會照料。養老行業正在等待他們慢慢變老,到時老年人口規模將呈指數級增長,有效需求也會大大提升。
我們可能更接地氣一些,因為老人少,我們會對每位老人的情況一清二楚。對于小型養老機構來說,身份不可或缺,運營問題不少,其實對策也不少。對此,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負責人表示,應從細化政策入手,加大對小型養老機構的支持力度。
本文標題:迷你養老機構夾縫中生存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26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