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區民政局已經在逐步推進搭建區域養老聯合體。具體來說就是以行政轄區為單位,將養老照料中心、養老服務驛站、醫療服務機構、各類商戶、公共服務商等碎片化的養老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立足社區、輻射居家的養老服務合力。
今年街鄉鎮養老服務聯合體運行機制這一關鍵詞,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這種方式可以在區域內有效輸出養老服務,既能解決街道社區在養老服務管理職能的短板,又能保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非常值得推廣。人大代表施穎秀對這一制度十分推崇。
迄今,全市已經建成養老機構567家、社區日間養老照料中心263家、社區養老驛站1087家,從一個側面表明全市養老服務資源配置正在重心下沉到社區和基層。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表示。
在運營養老照護中心的過程中,施穎秀注意到,受到場地、人員編制、專業服務缺乏等諸多因素影響,街道社區層面養老服務管理水平有限,精細化程度不高,不能深入對接老年人的養老多元化服務需求,缺乏整合資源和有效統籌的能力。
同時,陸杰華在研究中也發現,當前社區的養老服務主體中,企業的力量基本呈缺位狀態。少數承接社區項目的專業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亦只局限于一些助餐、理發、上門聊天等基礎工作,缺乏對老年人需求的細致評估與有效回應。同時,社區養老服務還存在專業人員供給不足,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難以得到保障的問題。
對此,施穎秀建議,借助三社聯動社會治理手段,街道社區提供平臺,專業社工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的方式,整合街道范疇內的各類資源,充分調動社會化服務積極性,搭建養老服務的供需對接橋梁。陸杰華同時提出,要重視社會工作的專業能力,社會工作者協助社區進行志愿者培訓工作,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
養老服務的供需對接上,施穎秀建議建立街道層面統一的養老服務統計和調查分析平臺,利用民政、衛健、殘聯等掌握的有關老年人健康、大數據的運用和共享,精準找到老年人的需求,利用互聯網+養老、互聯網+醫療、互聯網+護理等方式,通過集約化管理,訂單式服務,實現資源輸出和需求相匹配。
本文標題:陸杰華:提出建立街鄉鎮養老服務聯合體運行機制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52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