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當代中國出版社副社長陳秋霖表示,對于老齡化概念,過去因固有思維談得比較多的是可能引發的一些問題,但在黨的十九大以后,相關的討論更加強調積極應對老齡化。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在《長壽時代》一書中則寫到:長壽時代必定是健康時代和財富時代,也必將催生長壽經濟。
積極應對老齡化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不斷攀升。按照國際標準,一個國家65歲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超過7%,或者60歲及其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即為老年型人口國家。因此,中國目前已經屬于老年型人口國家。
《2021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中指出,由于人口增長存在一定的慣性,人口結構的改善需要時間,在未來15~20年的時間內,人口老齡化現象不會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原來提老齡化概念一般會提到老齡化問題,但黨的十九大以后,更加強調積極應對老齡化。其中重要的轉變在于,原來看待老齡化,更多看到的可能是以傳統社會、老齡化程度不那么嚴重的情況推演的結果,社會以一種固有的思維去思考老齡化時代,覺得這是個問題,因為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面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存在固有思維所帶來的恐懼。陳秋霖表示。
在積極應對老齡化方面,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其中提到,到2022年,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學有效;到本世紀中葉,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備。
2021年,多個相關舉措和政策推出。2月,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國家衛健委三部門發布《關于建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機制的通知》;3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綱要草案》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布。
養老需求激發銀發經濟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銀發經濟行業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2020年間,中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持續上升,2020年已達5.4萬億元,年增長率為25.6%。根據預測,到2021年,中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將達5.9萬億元。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特聘教授董克用認為:隨著人均期望壽命的延長,活力老人的數量在增加,他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如何滿足這些活力老人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老齡化社會之后老年人可能不再是負擔,而可能成為促進社會活力、經濟活力的源泉。
以養老機構和床位數量為例,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3.8萬個,同比增長10.4%,比2015年底增長37.2%;各類機構和社區養老床位有823.8萬張,同比增長7.3%,比2015年底增長22.5%。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有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為22萬個,床位790多萬張,其中民辦養老機構的床位和數量均突破50%。
2021年,銀發經濟的浪潮撲面而來,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老年行業創新突圍的關鍵變量是新一代老年群體,他們樂于擁抱變化、思想開放、愿意進行悅己消費。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老年群體出現,行業正釋放出以下趨勢:中老年互聯網使用行為在不斷迭代升級走向圈層化,富裕開放的中老年群體推動銀發經濟消費升級,適老化需求推動金融機構大量進行老年金融產品創新。北京銀發壹族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段明杰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
但同時,目前很多產品不適合老人的真實需求。陳秋霖認為,現在我們剛剛進入老齡社會,在保持生產活力的過程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去生產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因為年輕人在生產以及策劃創意,可是老年人在使用,但是年輕人沒有老過,他們可能不知道老人到底想要什么,而且可能也沒有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因為大家可能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研究年輕一代、研究下一代上,而不是研究老年人。這樣就可能導致一些創新的產品并不是很適合老年人真實的需求。我們要提供更多老年人體驗感好的產品才能真正激活銀發經濟。
高品質養老探索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報告2021》中提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戰略目標是實現積極老齡化、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現階段表現為追求高質量發展;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要繼續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97%的老年人以居家社區養老為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指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地方政府負責探索并推動建立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的模式。
據了解,北京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幸福晚年養老計劃,進一步推動高質量養老方式。將打造社區居家養老、新城普惠養老、京郊小鎮養老和環京田園養老四種模式,實現從補貼、醫保、優待支持到服務標準規范的四個打通,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高質量養老服務。相較于高端養老模式,更聚焦中低收入人群的高品質養老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曾在《關于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表示,一方面,要全面建立開放、公平的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放寬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準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廣泛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業。另一方面,要完善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舉措,充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的優勢,積極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上,保險企業也做出嘗試和探索,推出高品質養老社區以滿足老年群體的差異化養老需求。2021年11月27日,泰康之家·鵬園體驗館投入試運營。據悉,泰康之家·鵬園是繼泰康之家·粵園后,泰康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的第二家養老社區,地上建筑面積約10.7萬平方米,可提供約1300個養老服務單元和約100張康復床位,預計2023年首期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高品質的養老生活需要專業的醫療健康服務做支撐。泰康之家·鵬園將通過一個社區,一家醫院的醫養結合模式和1+N多學科照護模式,搭建起的急救-慢病管理-康復三重防線,覆蓋體檢、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和康復全鏈條。同時,圍繞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泰康之家還配備了相關的服務體系,讓泰康居民在社區搭建的銀發智慧空間和平臺上,能夠并愿意持續生產、持續創新,享受高品質文化養老服務。截至目前,泰康之家在全國已開業運營社區中共開設了約230門課程,擁有居民俱樂部約170個,在樂泰學院擔任教師的長輩人數超過230人。
此外,中國太保與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21居民養老規劃與風險管理白皮書》顯示,中國太保在2018年發布了首輪養老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高品質養老社區與專業化養老服務相結合的養老產業發展路徑。目前,中國太保已落地成都、大理、杭州、廈門、南京、上海東灘、上海普陀、武漢等8個養老社區項目,建立起頤養、康養、樂養三位一體的產品體系,構建從55歲至99歲+的全齡覆蓋養老照護服務能力。累計已開工63.68萬平方米,在建4894套養老公寓、7966張床位,總投資儲備床位數1.1萬張。
本文標題:高品質養老模式推動長壽經濟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52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