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2021年養老產業及服務展覽國際論壇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辦。與會者圍繞養老服務健康管理行業發展、國際智慧養老科技發展、長三角養老服務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等展開深入交流研討。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在致辭中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問題,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體的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大局和百姓福祉。養老問題、養老事業并非一家之事,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更多部門和領域共同參與。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需要積極研究如何借助人工智能、5g等新興科技力量,謀劃智慧養老新前景,積極助推養老服務數字化轉型。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研究員指出,當今世界,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重要趨勢。從整個社會層面來說,人口老齡化一方面會減少勞動力的供給數量,增加家庭的養老負擔和基本服務供給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也會給銀發經濟和養老產業帶來非常大的機遇。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相對滯后,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為此,不僅要加強養老制度建設和相關研究,而且也需要學習國際養老產業方面經典的案例和先進經驗。
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秘書組組長、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曹炳良認為,縱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整個歷程,未來15年是我們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最困難的時期。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核心不是總量問題,關鍵是結構問題,是養老照料服務問題。當前,政府高度重視,政策持續發力,市場環境基本形成,養老產業發展的機遇窗口已經開啟。任何一項產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個引領、培育和發展的過程,通過正確解決問題和補短板,養老產業有望成為我國新型的替代性支柱產業之一。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左學金研究員認為,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長期、全面而深刻的。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團隊預測,到21世紀中葉,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30%—50%,可能比今天的日本(約27%)更加老化。人口老齡化會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影響經濟,對金融資產、房地產和人力資本三種資產產生影響。其中,人口老齡化將使人力資本(健康、教育)投資具有更高的回報率,因此,應更加重視對人的投資,并將對人的投資納入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郝曉寧研究員指出,當前醫養結合產業存在多頭管理下的標準缺乏且不統一、支付手段單一化導致供需均受抑制、服務密集型行業同質化導致核心競爭力不強、保障機制的滯后導致資本不愿進入等痛點難點。她認為,依托社區的居家醫養結合服務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比重,長期護理保險將成為這一服務發展的抓手與助推器。
論壇由上?,F代服務業聯合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市樓宇科技研究會和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共同主辦。本次論壇也是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慶祝建所65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來源: 上觀新聞
本文標題:養老產業趨勢:養老產業有望成為我國新型的替代性支柱產業之一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222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