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業+養老,上海長寧區已經進入人口深度老齡化階段,早在2018年,上海長寧區就率先探索“物業+養老”新模式,現在已經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物業為依托、合格養老服務供應商為支撐的服務格局。
一、分類扶持,強化政策導向功能2018年試點以來,長寧區施行《長寧區關于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實施辦法》,在全市率先明確小型社區托養設施(惠老家園)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及日常運營補貼,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精準補貼機制,實施以獎代補、補貼與服務掛鉤、補貼與考核結合的政策,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
針對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代辦等三項以上(含三項)居家服務“物業+養老”小型社區托養設施(惠老家園)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10萬元。當小型社區托養設施(惠老家園)每項服務內容滿足每年服務老年人不低于500人次或年服務總人次不低于3000人次時,即提供3年內運營補貼,其中第1年按照當年度服務總收入的30%予以補貼,第2年按照當年度服務總收入的20%予以補貼,第3年按照當年度服務總收入的10%予以補貼。
二、盤活資源,加快服務點位布設上海物業+養老,整合社會閑置物業資源,盤活社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清理整合小區內各類低效利用的公共房屋,將物業房屋改造整合用于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因地制宜設置“物業+養老”點位30余個,打造“惠老家園”功能型養老服務點6個,將“物業+養老”點位作為家門口養老服務站點的重要補充,納入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層級。
通過整合健康理療、教育培訓等社會化養老服務資源,提供養老顧問咨詢、預約服務、健康講座等多功能服務。截至2020年底,全區“物業+養老”點位累計服務46602人次,服務內容涵蓋睦鄰活動、文養結合、輔具租賃、康養體驗、老年助餐、代辦等老年人喜聞樂見的項目。
三、物業轉型,打造“慧系列”服務品牌依托“慧生活”等服務平臺,實現“物業+”資源整合,推出慧居家,慧助餐,慧照料,慧改家,慧加美,慧家園六大服務品牌,豐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供給。
1、開展“慧居家”服務。除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外,為社區老人提供檢測水電安全、家庭房屋維修、關愛電話、上門助浴、助醫、叫車等愛心服務。2018年至今,“慧·居家”品牌惠及老人658089人次。2、開展“慧·助餐”服務。開辦街道就餐點,提供為老送餐服務。目前,“慧·助餐”每天為400名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3、開展“慧·照料”服務。將物業公司的原白領公寓一樓改造為長者照護之家,既有日托,又有“喘息式”全托。這里的助餐、助浴、助醫等為老服務輻射整個社區,使老人在“一碗湯”的距離共享養老便利。新長寧慧生活長者照護之家2018年10月正式開張,目前入住老人37人,短期托養2人,每月開展助餐服務120人次。4、開展“慧·改家”適老性改造服務。長寧區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對老年人家庭通道、門廳、起居室、廚房、衛生間等生活場所改造,并對家具配置、生活輔助器具、細節保護等設置調整。2018年建立《居室適老性改造標準化操作手冊》,推動質量提升。操作手冊中明確改造方案的制定、改造對象的選擇、改造施工程序、驗收等等一系列標準,老年人的滿意度達到100%。5、開展“慧·加美”電梯加裝服務。通過成立社會組織,為老公房小區加裝電梯提供調研溝通咨詢服務,解決老年人上樓難問題。2018年1月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完工14臺,施工階段8臺,簽約36臺,后期預計有意向32臺。
四、長寧區率先探索實踐科技助力“物業+養老”服務
上海物業+養老,1、建成全市首個區級智慧養老信息中心2019年3月,長寧區正式上線區級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在線上建立集養老政策、老年人口、養老顧問、服務人員、機構設施、服務商信息于一體的大數據庫,開發敬老卡管理、居家養老管理等6大功能系統和統計分析、養老監管等6個輔助系統。
2、打造敬老卡服務聯盟,在上海率先將敬老卡打造成為具備養老服務結算卡、服務記帳卡、市場優惠卡等功能的綜合為老服務卡。老人在惠老家園、慧生活體驗館等“物業+養老”設施進行消費或簽到都可以實時進行登記、查詢,在提升補貼發放精準度的同時,建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全過程電子管理,服務過程可視化、數據化,保障養老服務質量。
3、部分物業公司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對老人信息進行登記,定時錄入、確保小區老年朋友信息完善準確。利用平臺科學高效調度物業服務和合作單位服務資源。
本文標題:上海物業+養老:上海長寧區物業養老解決方案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237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