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衡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時間:2022-10-01 13:40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衡水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
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應對全市老齡化發展態勢,根據《河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衡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經濟強市、美麗衡水建設目標,聚焦短板弱項,健全兜底性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優化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打造示范性養老產業發展體系,構建友善型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完善規范化養老服務監管體系,強化綜合性養老服務要素保障體系。到2025年,全面建立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構建城市一刻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日間照料服務覆蓋所有居住小區。農村互助性養老實現全覆蓋。養老服務市場活力充分激發,專業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為老服務業態不斷豐富,基本建成具有衡水特色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務供給更加充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均衡合理、優質高效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進一步完善,家庭養老照護能力有效增強,兜底養老服務不斷優化,普惠養老服務資源持續擴大,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規范發展。
服務業態創新發展。金融支持、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健身休閑等多樣化為老服務不斷豐富,老年用品產業不斷壯大,服務老年人的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惠及更多老年人。
環境支持日益完善。積極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社會參與程度不斷提高。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得到有效解決,能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
要素保障持續增強。行業營商環境逐步優化,市場規范和相關標準日益健全,規劃、土地、住房、財政、投資、融資、人才等支持政策更加有力,從業人員規模和能力不斷提升,養老服務領域政務和社會數據資源實現跨部門共享。
監管機制不斷健全。政府管理指導、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制初步建立。養老服務政務信息公開機制基本建立,現代化、信息化、專業化監管能力不斷強化,養老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更加完善。
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指標
指標
2025年目標值
屬性
1.養老服務床位數量(萬張)
≥3
預期性
2.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有率(%)
100
約束性
3.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
55
約束性
4.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
100
約束性
5.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
100
約束性
6.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
100
預期性
7.設立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占比(%)
≥60
預期性
8.本科高校、職業院校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招生規模
明顯增長
預期性
9.每千名老年人配備社會工作者人數(人)
≥1
預期性
10.老年大學覆蓋面
每個縣(市、區)至少1所
約束性
二、健全基礎性養老服務保障體系
(一)強化公辦養老機構服務保障作用
發揮兜底保障作用。堅持公辦養老機構公益屬性。縣級公辦養老機構床位規模不低于區域內特困老年人總數的30%。公辦養老機構在優先滿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重點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指經濟困難的空巢、留守、失能、殘疾、高齡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提供服務。新建公辦養老機構不得超高標準、超規模。
提高照護服務水平。持續推進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增加護理型床位,提升失能照護能力,增設失智老年人照護專區,在滿足政策保障對象入住需求的基礎上,優先安排社會失能老年人入住。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原地改造升級項目,不需要調整規劃用途,不額外占用建設指標。
增強應急處置能力。針對公共衛生、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提升公辦養老機構應急保障能力,增設隔離功能,改造消防設施,配備必要的物資和設備,加強工作人員應急知識培訓,輻射帶動周邊養老機構完善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工作機制。
深化改革鼓勵創新。深化公辦養老機構市場化改革,鼓勵民間資本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綜合評估和輪候制度。完善公建民營制度措施,加強合同執行情況監測,引進優質企業或社會服務機構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委托經營的公辦養老機構項目工程建設,支持開展規模化、連鎖化運營。探索有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為國有養老服務企業或拓展為連鎖服務機構。
(二)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服務需求
解決特殊困難老年人實際生活問題。引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養老機構優先接收特殊困難老年人、作出特殊貢獻的老年人。探索建立對無監護人老年人的監護保障機制,解決他們入住養老機構難的問題。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無障礙和適老化改造。發揮基層黨組織、居(村)民委員會、物業、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做好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就醫幫助、生活照顧、心理慰藉等服務。
提高特殊困難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將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相應社會救助范圍,予以救助。健全80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建立經濟困難高齡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和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做好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長期護理保險等政策的銜接。
落實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探訪責任。以行政村為單位,依托村民自治組織和鄰里互助力量,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巡訪制度,督促家庭成員履行贍養撫養義務,提供相應援助服務,幫助解決基本生活安全問題。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
(三)完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機制
健全長期照護服務保障制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穩妥規范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逐步將符合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失能老年人納入保障范圍,重點解決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健全保障范圍、參保繳費、需求認定、等級評定、待遇支付、基金管理等標準體系和政策制度。探索建立穩定可持續的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多渠道籌資機制。豐富健康保險產品供給,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研發多樣化長期照護商業保險產品,為參保人提供個性化長期照護服務。
建立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按照國家標準統一開展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評估結果各部門互認、按需使用,作為發放老年人補貼、接受養老服務的重要依據。培育綜合評估機構,加強能力建設和規范管理。
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發布和動態調整機制。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和支出責任,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科技進步進行動態調整,逐步豐富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
專欄1兜底性照護服務保障工程
縣級照護型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設率。支持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升級護理型床位,開辟失能老年人照護單元,并配備專業化照護人員,優先滿足縣域內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服務需求。到2025年,縣級照護型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有率達到100%。
公辦養老機構質量安全達標。加強公辦養老機構負責人和從業人員培養培訓,鼓勵社會專業力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運營管理,鼓勵公辦養老機構積極參與等級評定,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80%以上的鄉鎮(街道)級公辦養老機構評定等級不低于一級;80%以上的縣(市、區)級公辦養老機構評定等級不低于二級。
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率。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更新老年人養老理念,改善公辦養老機構服務環境,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結構,因地制宜實現農村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積極接納失能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率明顯提升。
三、優化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一)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開展居家巡訪關愛服務。在城鎮社區,實行普遍巡訪和重點巡訪相結合,采取社工+鄰里+志愿者+醫生相結合等多種模式,通過電話、視頻、探訪等多種形式,定期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身心關愛服務。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手段,為老年人提供緊急救援服務,到2025年,醫療救助呼救系統覆蓋所有特殊困難老年人。
探索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制定監督管理政策和服務標準規范,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和運營家庭養老床位,根據老年人意愿和需求提供全天候、全方位長期照護服務。探索家庭養老床位適老化改造和運營的支持政策。
開展家庭照護者培訓。將家庭照護者培訓納入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范圍,支持養老服務機構、為老服務組織定期面向老年人及其子女親屬開設老年人護理、保健課程或開展專項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可利用互聯網平臺等免費開放部分公益性課程。鼓勵低齡老年人參加社會化照護培訓。
(二)增強社區養老服務能力
優化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區一站(點)標準,分區分級規劃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打造以照護為主業、輻射社區周邊、兼顧上門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街道建設具備區域供需銜接、資源統籌、全日托養、日間照料、上門服務等功能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實現日間照料全覆蓋。支持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與社區日間照料機構連鎖化運營,支持養老機構利用配套設施提供社區養老服務,具備條件的開展失能老年人全日托養服務,構建定位精準、功能互補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刻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
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功能。創新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助餐服務提供機制,支持農村養老服務機構、餐飲場所等增加老年助餐服務功能,引導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助餐服務。推進助餐服務機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全覆蓋。培育專業化、連鎖化助浴服務機構,支持多業態助浴模式發展。統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志愿服務等方式,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助潔服務。
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完善市、縣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支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信息服務平臺,推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其他生活服務提供商等與社區老年人需求精準對接,為老年人提供菜單式就近便捷服務,實現子女網上下單,老人線下體驗服務。
專欄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助餐服務網絡建設。引導設施基礎較好、服務需求較大的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助餐服務,到2022年,開展助餐服務的社區覆蓋率達到50%;到2025年,所有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具備助餐功能,服務基本覆蓋社區內所有居住小區。
助潔助浴服務機構建設。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培育1家專業化助浴服務機構。
示范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培育。開展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綜合評價。到2022年,全市培育2個示范中心,12個示范站(點);到2025年,全市培育12個示范中心,40個示范站(點)。
(三)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建設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將農村養老服務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布局,打造縣鄉村銜接互通、功能互補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體系。縣級層面建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鄉(鎮)建設具備綜合功能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依托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等發展互助性養老。
突出縣級中樞指導作用。拓展縣級照護型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服務功能,發揮行業管理、技術指導、應急支援、培訓示范等作用。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具備線上點單線下提供服務功能,協助做好入網老年人數據分析、服務質量監管等工作。鼓勵指導中心、失能照護機構和信息平臺一體打造融合發展。
強化鄉鎮綜合服務功能。支持具備條件的鄉鎮養老機構轉型提升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增加綜合服務功能,將專業服務延伸至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和居家老年人。到2025年,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有率達到60%,基本實現全覆蓋。
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以農村幸福院、鄰里互助點等為依托,構建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網絡。改造提升農村幸福院,依托農村綜合服務站、村衛生室、便利店等公共服務設施和村民自有住宅設立鄰里互助點,明確專人負責或統籌使用公益崗位,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娛和心理慰藉等力所能及的服務。鼓勵專業服務機構托管運營農村互助養老設施。到2025年,農村互助性養老基本實現全覆蓋,可持續運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專欄3農村養老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每年選取至少2個縣(市、區),重點建設以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中樞、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支撐、農村互助養老設施為基礎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到2025年,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
農村幸福院提質增效。改造提升存量農村互助幸福養老設施,將規模較大、條件較好、具備老年人托養功能的逐步培育成小型養老機構或日間照料中心,向分散供養的特困老年人以及留守、獨居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娛和心理慰藉等服務。
(四)提升機構養老服務質量
加強綜合性養老機構建設。實施普惠養老專項行動,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推動建設一批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養老機構,重點支持新建護理型養老服務設施和照護服務能力改造提升項目。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機構,推動其在長期照護服務標準規范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儲備、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務、康復輔助器具推廣運用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推進養老機構提質發展。鼓勵養老機構錯位發展、差異化經營,提高床位利用率。探索養老機構通過加盟合作、委托運營、服務外包等方式打造城市養老服務聯合體。鼓勵社會力量組建規模化、品牌化的養老服務集團,培育養老服務龍頭企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為失智老年人提供專業服務的養老機構或設置服務專區,強化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引導養老機構立足自身定位,合理延伸服務范圍,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強化政策引導,對普通型養老服務床位和護理型床位實行差異化補助。到2025年,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5%。
(五)促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
豐富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則,合理規劃、建設和改造醫養結合機構,保障接收失能老年人的規模化、集團化醫養結合機構建設土地供應。支持醫療衛生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養老服務,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在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服務站點,提供嵌入式醫療衛生服務。鼓勵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或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及接續性醫療機構開展簽約合作。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開辦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療機構、安寧療護中心等。鼓勵連鎖化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集中簽訂合作協議。鼓勵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聯體管理,根據服務老年人的特點,合理核定養老機構舉辦的醫療機構醫保限額。到2025年,養老服務機構普遍具備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提升基層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支持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增設以康復、護理為主的門診機構。積極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項目。支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互助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通過簽約合作等方式實現資源整合、服務銜接。
推動大健康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積極宣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實施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全老年人健康檔案,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嚴格落實老年人慢性病用藥報銷政策規定,努力降低老年人用藥負擔。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和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優勢。加快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老年醫學科建設。普及安寧療護理念,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置安寧療護中心、病區或床位,補齊安寧療護短板。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早期預防及干預機制,鼓勵開展專業精神疾病醫院和精神病癥專業科室社區協同診療管理服務。實施老年健康促進工程,推動老年健康領域成果轉化。
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推動老年人醫療服務、養老服務標準相銜接,健全醫養結合標準規范體系。加強醫療衛生、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數據應用,提升醫養結合信息化水平。發展面向居家、社區和機構的智慧醫養結合服務。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實施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針對老年人特點分類完善居家、社區和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疫情防控措施。
專欄4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
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現有資源,新建或改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失能、高齡、重病、生命終末期老年人,提供預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診治、醫療護理、康復、安寧療護等服務。
培育醫養結合優質示范單位。積極推進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和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創建工作,積極推進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和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創建工作,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六)支持各類社會主體參與
堅持市場化運作機制。綜合運用規劃、土地、住房、財政、投資、融資、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導各類主體提供普惠型服務,擴大供給,提高質量,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市場原則下的普惠價格形成機制,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綜合考慮企業建設運營成本、政策支持情況、消費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普惠型養老服務項目受益范圍和支持政策,推動普惠型養老服務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確保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機構等能夠持續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探索物業+養老服務模式,支持物業服務企業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提供助餐、定期巡訪等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和引導物業服務企業、家政服務企業、零售服務商、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拓展為老服務功能。支持社會力量在養老領域擴大服務供給,保障提供普惠性規范性服務的各類機構平等享受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公建民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參與養老服務供給。
加大國有經濟投入。加強市、縣國有經濟在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布局。培育發展以普惠養老服務為主責主業的國有企業。對主要承擔養老服務功能的國有企業,重點考核服務質量、成本控制、運營效率等情況。
四、打造示范性養老產業發展體系
(一)統籌推進康養產業發展布局
科學推進康養產業發展。依托衡水湖特色資源優勢,建設特色鮮明、富有生機活力、示范效應明顯的康養小鎮,打造森林康養、中醫藥康養、智慧健康養老等高度集聚、效益突出的康養產業基地,支持生命健康、康復輔助器具等產業園區建設,有序帶動全市康養產業協調發展。
促進養老旅游融合發展。引導各類旅游景區、度假區加強適老化建設和改造。鼓勵企業開發老年特色旅游產品,拓展老年醫療旅游、老年觀光旅游、老年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支持社會力量建設旅居養老旅游服務設施,加強跨區域對接聯動。
(二)著力打造老年人用品特色產業
加快老年用品研發應用。針對不同生活場景,重點開發適老化家電、家具、洗浴裝置、坐便等日用產品以及智能輪椅、生物力學拐杖等輔助產品,推廣易于抓握的扶手等支撐裝置以及地面防滑產品、無障礙產品。針對機構養老、日間托養、上門護理等需求,重點開發清潔衛生、飲食起居、生活護理等方面的產品,提升成人尿褲、護理墊、潰瘍康復用品等產品的適老性能,發展輔助搬運、翻身、巡檢等機器人。發展老年人監護、防走失定位等產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老年用品領域的深度應用。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機協作等關鍵技術研發,提升適老產品智能水平。加強宣傳推介,推動老年用品進產業園區、展會、商場、機構、社區和家庭。
打造康復輔具特色產業。完善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鏈條,重點支持康復治療器械、智能養老監護、家庭服務機器人、殘疾人輔助器具等領域產品研發。推進冀州區第二批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康復輔助器具銷售和租賃。到2025年,康復輔助器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明顯增長,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三)積極培育智慧養老新業態
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推進互聯網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加快城市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鼓勵各縣市區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和模式,推動養老領域供需信息對接,提升養老服務信息化水平。鼓勵互聯網養老服務企業利用大數據等手段,為居家社區老年人定制各類活動場景的健康監測系統,方便老年人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應急處置。
開展智慧健康養老試點示范。持續培育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示范產業園區、示范街道(鄉鎮)及示范基地,進一步強化示范引領效應。拓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智能穿戴、健康監測、遠程醫療、健康養老數據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統等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
(四)推進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
加強養老服務協同聯動。發揮養老服務領域社會組織作用,開展養老項目對接、優質養老資源宣傳推介。持續推動跨區域養老服務合作,以京津冀養老機構資質互認、標準互通、監管協同為契機,推動全市養老服務行業提質增效。
推進養老服務延伸布局。鼓勵京津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合作共建等形式與我市合作。推動京津與我市養老服務供需資源有效對接。
專欄5養老產業重點工程
養老產業園區建設。建設衡水冀深智能康復輔具產業合作示范區,依托冀州高新區,重點深化與深圳的合作,圍繞智能養老監護、殘疾人輔助器具、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等,大力發展智能康復器械產業。
產業研發基地建設。推動衡水高新區、濱湖新區、故城縣建設康養產業研發基地、康養產業園區、醫療旅游度假基地,開發濕地療養、溫泉浴養、研修康養等健康旅游新模式,培育區域品牌康養機構。
打造康養產業品牌。全面推進濱湖新區建設,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進、新城與產業融合,打造環京津生態康養產業平臺。
引進培育服務機器人產業。依托桃城區服務機器人及特種機器人產業園,瞄準養老服務領域,加大龍頭企業、重點項目引培力度,強化創新資源投入,力爭在傳感器、視覺系統、執行機構等基礎部件方面取得突破。
五、構建友善型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一)強化落實老年人關愛服務的家庭責任
建立常態化指導監督機制,督促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防止欺老虐老棄老問題發生。鼓勵成年子女陪護老年父母。鼓勵探索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制度,對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務。
(二)推動養老消費提質擴容
培育老年消費市場。放寬養老服務市場準入,健全市場規范和相關標準,開展養老服務產品質量監測,營造開放、競爭、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制定養老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建立健全好差評制度,加強評價結果運用。正確引導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激發老年人消費能力。
提高消費支付能力。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統一安排,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落實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適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險。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加快研究開發適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機構護理等多樣化護理需求的產品。積極推進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養老金融產品,研究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加強涉老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嚴禁金融機構誤導老年人開展高風險投資。
強化老年人消費權益保護。健全養老產品和服務消費后評價體系,暢通老年消費者反饋渠道。加強養老服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相關專利、商標和商譽等合法權益。依法查處消費領域侵犯老年人權利的行為,以及向老年人欺詐銷售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違法行為。深入開展老年人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提升抵御欺詐銷售的意識和能力。加強養老服務欺老虐老行為監管。
(三)提升社會環境適老化水平
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社會風尚。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進行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大敬老文明號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宣傳力度,各縣(市、區)每年開展一次敬老月活動。健全老年人權益保障機制,加強老齡法律法規普法宣傳教育。積極開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活動,完善老年人優待制度,鼓勵推廣與文化風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愛老敬老優待服務和活動。
提升社區適老化水平。推進社區道路設施、休憩設施、信息化設施、服務設施等無障礙建設。重點推進路面平整、出入口和通道無障礙改造、地面防滑處理、樓梯沿墻加裝扶手、樓層間安裝掛壁式休息椅等。支持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適老化改造。推動適老化標準融入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出行和居家生活環境。
推動公共場所適老化。重點對銀行、商場、超市、便民網點、圖書館、影劇院、博物館、公園、景區等與老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進行無障礙設計和改造。加大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公共交通工具等適老化改造力度,在火車站、三級以上客運站等公共場所為老年人設置專席以及綠色通道,加強對坡道、電梯、扶手等公共建筑的改造,全面發展適老型智能交通體系。推動街道、城鄉社區公共服務環境適老化。
完善傳統為老服務方式。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通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應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并向基層延伸。公共服務場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等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進一步優化流程、簡化手續,為老年人提供信息引導、人工幫扶等便利化服務。加強身份證信息歸集和數據打通,在更多領域推廣一證通行。定期開展拒收現金專項治理。
推進智能化服務適應老人。推動政務服務、社區服務、新聞媒體、社交通信、生活購物、金融服務等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鼓勵企業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積極引導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志愿者、服務機構等針對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等開展宣傳與培訓。推進行政村移動網絡深度覆蓋,加強邊遠偏僻地方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活動中心等寬帶網絡覆蓋。支持終端設備制造商、應用產品提供商、專業化養老機構三方聯動,開發一體化老年人使用模塊,促進上下游功能銜接。
全面解決數字鴻溝難題。統籌推進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圍繞出行、消費、辦事等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按照適老化要求,推進相關服務的標準規范制訂修訂工作。定期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對公共服務適老化程度進行評價,相關結果納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評估范圍。
豐富完善為老服務內容。建立健全為老志愿服務項目庫,鼓勵機構開展志愿服務項目,支持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參與,引導在校生開展志愿服務和暑期實踐、相關專業學生社會實習、社會愛心人士志愿服務等。圍繞關愛老年人開展慈善募捐、慈善信托等慈善活動,依法加強對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的扶持和監管。加強養老服務法律法規普法宣傳教育,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老年人及其家屬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引導其自覺守法用法,理性表達訴求。建立適老型訴訟服務機制。倡導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減免法律服務費用,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做好特殊困難老年人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專欄6智慧助老行動
加強智慧助老技術培訓。在城鄉社區普遍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鼓勵老年人家庭成員、為老社會組織加強對老年人的培訓,培育智慧助老志愿服務團體,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提供培訓和服務。
加強智慧助老公益宣傳。營造全社會幫助老年人解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良好氛圍。
(四)豐富完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加強老年人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公建民營、委托經營、購買服務等方式提高運營效率。鼓勵老年類節目制作和投入,支持廣播電視和互聯網平臺增加播出,編輯出版適合老年人的大字本圖書,加強反映養老、孝老、敬老美德的藝術作品創作。支持老年文化團體和演出隊伍建設,搭建老年文化活動交流展示平臺。鼓勵和支持電影院、劇場等經營性文娛場所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優惠時段。
支持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加強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等配套運動場所和設施的規劃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體育健身設施。引導社區配套體育設施在上班時間向老年人傾斜,發揮場地最大價值。編制老年人科學健身活動指南,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推廣中國傳統保健體育運動,組織相關賽事和鍛煉展示。建立健全老年人全民健身服務志愿隊伍,開展老年人運動項目指導。開展冰雪運動進社區、進鄉村活動,推廣適合老年人的冰雪運動項目。鼓勵開發老年人體育服裝、鍛煉器材等產品。營造良性的體育健身消費環境,鼓勵推出適合老年人的健身指導、競賽參與等服務。
豐富老年人教育資源。創新發展老年教育。鼓勵新增老年教育資源向郊區和農村地區傾斜,促進城鄉社區老年教育均等化,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學。支持各類有條件的院校舉辦老年大學(學校),參與老年教育服務。推進養教結合創新實踐,支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學習點。鼓勵培養以專職人員為骨干、兼職人員和志愿者為補充的教學和管理隊伍。
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拓展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渠道,依托現有平臺建設老年人才信息庫和老年人才智庫,為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支持老年人依法依規從事經營和生產活動,舉辦社會公益事業。鼓勵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大齡勞動者自主就業創業。依法保障老年人在勞動過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權益。鼓勵和引導老年人在城鄉社區建立基層老年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活動,搭建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平臺。指導和促進基層老年社會組織規范化發展。探索建立時間銀行、愛心積分、志愿服務綜合保險等激勵保障機制,引導老年人自覺參與社區治理和養老互助等活動,在平安維穩、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糾紛處理、垃圾分類、時政宣講、文藝活動等方面發揮余熱。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搭建老有所為平臺,發展銀發經濟,激發養老服務市場活力,支持養老服務與相關行業融合發展,探索生產性養老新模式,推動養老事業和康養產業協同發展。
專欄7基層老年協會規范化建設行動
加強基層老年協會黨建工作,改善基層老年協會活動設施和條件,加強骨干培訓和活動指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社會工作者、社會組織等對基層老年協會進行培育孵化,打造一批規范化、專業化基層老年協會。
做好基層老年協會的登記(備案)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監管措施,加強規范管理。
六、完善規范化養老服務監管體系
(一)加強養老服務法治化、標準化建設
落實依法治國要求,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將發展養老服務的扶持政策和地方經驗固化為長期堅持的制度規范。發揮養老服務法規在保護當事人權益、維護市場秩序、規范合同管理、調處服務糾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實現養老服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發揮基層黨組織、基層群眾性組織、涉老社會組織的作用,建立養老服務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做好涉老矛盾糾紛預警、排查、化解。實施《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國家標準和相關行業標準,建立完善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地方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完善居家上門服務、家庭養老床位等方面的服務、管理、技術規范標準與合同范本。支持養老服務行業組織和機構實施標準化管理,培育標準化養老服務機構。
(二)創新養老服務監管方式
強化部門協同配合。推動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科學有效的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加強協同監管、信用監管和信息共享。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推行互聯網+監管。建立覆蓋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全行業信用管理體系,對養老服務領域失信責任主體實施多部門跨區域聯合懲戒。持續開展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質量等級評定。
落實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建立養老服務機構備案信用承諾制度,備案申請人提交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開展服務活動的書面承諾并向社會公開,書面承諾履約情況記入信用記錄。建立養老服務行業黑名單制度,完善以信用為核心、質量為保障、放權與監管并重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系。壓實養老服務機構主體責任,主動防范消除建筑、消防、食品、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安全風險和隱患,提高養老服務、安全管理、風險防控、糾紛解決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運營秩序監管。指導養老服務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當事方協議約定提供服務,建立糾紛協商調解機制,規范服務糾紛處理程序,引導老年人及其代理人依法維權。嚴禁利用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和場地開展與養老服務無關的活動。依法打擊無證無照從事養老服務的行為。完善退出機制,建立養老服務機構關停等特殊情況應急處置機制,指導退出的養老服務機構妥善做好老年人的服務協議解除、安置等工作。
(三)加強風險監測預警防控
加大養老詐騙重點防范和整治工作力度,做好政策宣傳和風險提示,對涉嫌犯罪的依法打擊。完善養老服務領域預付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對預付費的資金監管機制。開展非法集資重點防范和專項整治,做好政策宣傳和風險提示,嚴防以虛假投資、高額返利、預付費等方式進行的非法集資。建立風險防控協同機制,對查實開展非法集資活動的養老服務機構,列入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和涉金融失信人名單。加強對金融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領域金融產品、服務方式創新的監管。規范中高端機構開展養老發展,對建設、銷售以老年人為主要居住群體的住宅或居住小區,要堅持以服務為本的功能定位,落實信用承諾,強化日常監管,確保經營健康穩定可持續,嚴禁以養老之名跑馬圈地。
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工程。推動養老機構進行三維建模,實現三維院區與監測數據、監控視頻相融合,為監管部門和機構提供統一的數據支撐和綜合監測預警。
智慧消防建設工程。將智慧消防建設深度融入養老機構安全運行管理體系,構建政府牽頭、消防主導、多方參與、可持續發展的格局。充分利用物聯、移動互聯、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和對接,有效建立具有消防特色的預警研判、風險評估、輔助決策等大數據平臺,提升消防滅火工作的科技支撐。
七、強化綜合性養老服務要素保障體系
(一)強化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保障
強化規劃引領,嚴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縣市區可適當上調標準。科學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計劃和供地計劃,明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規模、標準和布局,分階段供應規劃確定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并落實到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做到應保盡保。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優先予以安排。落實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土地政策,以多種方式供應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二)強化養老服務設施用房保障
優化存量設施利用機制。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存量場所改建養老服務設施。結合實際制定存量房屋和設施改造為養老設施的建設標準、指南和實施辦法。建立健全一事一議機制,定期集中處置存量房屋和設施改造手續辦理、鄰避民擾等問題。利用存量商業服務用地開展養老服務的,允許按照適老化設計要求適當放寬戶均面積,租賃期限等土地和規劃要求。養老服務機構所使用的存量房屋在符合規劃且不改變用地主體的條件下適用過渡期政策,五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
開展城鎮配套養老設施專項治理。按省統一要求,對2014年以來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情況進行清查,2025年前全面完成整改。建立督查機制,確保新建居住區與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支持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開辟空間用于養老服務,鼓勵對相鄰居住區的配套養老服務設施進行資源整合、統籌利用、統一運營管理。無償或低償使用場地設施的養老服務機構,應以普惠為導向確定服務價格。定期組織開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使用狀況檢查,對未按照核準的規劃要求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或者未經法定程序擅自改變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用途的,由自然資源和規劃或者負有相關職責的部門依法查處;對未經法定程序擅自改變養老服務設施使用性質的,由民政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三)強化養老服務業發展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完善多渠道籌資機制,適應今后一段時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需求。調整完善財政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獎補政策,引導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優先接收特殊困難老年人。鼓勵地方在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中同步考慮運營問題,確保后續發展可持續。強化公共服務政策保障,將更多養老服務項目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完善財政、融資和土地等優惠政策。市、縣兩級政府自2022年起,將本級留用的福彩公益金的55%以上資金用于支持發展養老服務。
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加強部門之間信息互通共享,確保稅費優惠政策全面、及時惠及市場主體。落實養老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政策,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質等為理由拒絕執行相關價格政策。因難以計量等操作性原因無法執行的,探索應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予以解決。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以應收帳款、動產、知識產權、股權等抵質押貸款,滿足養老服務機構多樣化融資需求。創新信貸支持方式,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合理確定貸款期限,靈活提供貸款產品。引導保險等金融機構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向養老機構提供增信支持。支持保險機構開發養老服務相關責任險及機構運營相關保險。
(四)強化養老服務人才支撐
完善人才激勵政策。鼓勵養老機構聘用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推動行業專業化發展。推進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符合條件的給予職業技能鑒定補貼。鼓勵城鄉未能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從事養老服務業,引導其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按規定獲得補貼。完善養老護理員薪酬待遇和社會保險政策,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促進勞動報酬合理增長。舉辦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建立從業人員褒揚機制,開展關愛活動,宣傳養老護理員先進事跡與奉獻精神。探索將行業緊缺、高技能的養老服務從業者納入人才目錄。在養老機構舉辦的醫療機構中工作的醫務人員,可參照執行基層醫務人員相關激勵政策。
健全教育培訓機制。引導職業院校加大養老人才培養力度。優化養老服務專業設置,完善教學標準體系。大力發展老年學、養老服務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中醫養生學相關專業教育。推進養老領域產教融合,支持院校和優質機構共建合辦養老服務實訓基地,探索有條件的養老機構發展成實習實訓點。持續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加強養老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大力培養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工作者隊伍。將養老機構院長和護理人員培訓納入年度重點工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活動。
(五)強化數據應用
依據養老產業統計分類,推進重要指標年度統計。統籌養老服務領域政務和社會數據資源,依托國家、省、市人口基礎信息庫等,匯聚老年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機構、養老從業人員等基本數據集,建設養老服務數據資源體系,推進養老服務數字政務、數字養老和數字監管。鼓勵智庫和第三方力量加強研究,開展老齡化趨勢預測和養老產業前景展望,引導社會預期,服務產業發展。
專欄8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擴容。支持各類院校設置養老服務類專業,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力度。優化相關專業設置,擴大養老服務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模。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提質。完善和發布一批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教學標準,加強養老服務領域職業教學資源建設,遴選一批優秀課程和教材,持續推動職業院校深化養老服務領域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積極穩妥推進1+X證書制度,推進老年照護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及考核工作。
質量人才培養工程。匯聚質量、標準、品牌、知識產權等領域人才,建立專家智庫,提升養老服務領域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作者的質量素養和質量技能,打造專業素質高、服務意識強的質量人才隊伍。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落實規劃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組織、協調和督導機制,將本規劃主要任務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和目標責任考核內容,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二)強化統籌協調。強化資源統籌和政策協同,明確責任分工,凝聚工作合力,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分階段、分步驟推動規劃落實,促進養老服務提質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統籌協調,密切溝通銜接,在地方規劃編制和項目安排、改革創新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形成統籌推進、各負其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三)鼓勵探索創新。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聚集養老服務發展的難點、重點、堵點問題,主動作為、創新思路。開展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力爭更多縣(市、區)納入國家試點范圍。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做法,加強交流推廣,著力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制度性成果。
(四)落實評估考核。市民政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監督。搭建社會監督平臺,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2023年,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2025年,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突出問題。
專欄9養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結合衡水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風土人情等,制定實施養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三種路徑協同發展,重點包括建立工作機制、明確發展目標、加強財力支撐、完善要素保障、創新支持政策、設計運行機制等內容,體現系統性、科學性、可持續性。
附件:1.衡水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任務分解
方案(主要指標)
來源:衡水市人民政府官網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最新!衡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509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