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老年教育發展及啟示
時間:2022-10-01 13:44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摘要】老年教育是人口老齡化的產物。我國已經并將長期處于老齡化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國家中長期戰略。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較早,開展老年教育的實踐探索也較早,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借鑒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經驗,未來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應該注重推進老年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推動老年教育組織形式多樣化,拓展老年教育功能,多渠道籌措老年教育經費,加強老年教育法律保障。
【關鍵詞】老年教育;老齡化社會;國際經驗
老年教育一詞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常見的有長者教育、老人教育、第三年齡教育、銀發族教育、資深公民教育等,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為目標的教育。1956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所發表了《世界人口老齡化及經濟社會后果》,標志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1982年7月,聯合國在維也納專門召開了首屆世界老齡問題大會(TheFirstWorldAssemblyonAging),就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形勢、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策略和行動計劃等進行專門的討論,會議通過了《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強調接受教育是老年人的基本權利,在制訂教育和培訓政策與方案時,應當考慮到年長者的各種需要以及人口老齡化對發展造成的影響。[1]1991年頒發的《聯合國老年人原則》強調:老年人應能參加適當的教育和培訓方案。[2]199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老齡問題宣言》指出,應將老年人視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不是負擔。[3]2002年,聯合國在馬德里召開了第二次世界老齡問題大會,會議通過了《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政治宣言》,敦促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必須立即采取強有力的戰略應對人口老齡化,強調老年人只要愿意并有能力,應一直有機會工作,從事令其滿意的生產性工作,同時有機會繼續參與教育和培訓方案。[4]與此同時,隨著終身教育理論的興起和廣泛傳播,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龐大的老年人群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終身教育的最終目標處處可學、時時可學、人人可學的學習型社會也就無法建成。總之,隨著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及學習權利是一種基本人權的共識形成,在國際社會普遍關注、聯合國大力倡導和終身教育理念強勢助推等多種因素影響下,老年教育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發達國家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強調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本文對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發展經驗進行梳理分析,以期對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有所啟發和借鑒。
一、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產生
老年教育是人口老齡化進程的產物。1865年,法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在進入老齡化社會一百年后,世界上第一所專門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務的機構第三年齡大學(UniversityoftheThirdAge,簡稱U3A)也誕生在法國。1973年,在皮埃爾·維拉斯(PierreVellas)教授的倡議下,圖盧茲第三老齡大學正式成立,大學對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任何人開放,學習活動安排在白天,每周5天,每年8到9個月,學習內容主要集中在人文和藝術方面。此后三年,U3A陸續在比利時、瑞士、波蘭、意大利、西班牙和加拿大魁北克建立。1981年7月,英國第一所U3A在劍橋成立,并迅速在其他城鎮復制。與法國的第三年齡大學不同的是,英國的第三年齡大學沒有來自官方機構的財政和行政支持,而是采用一種基于互惠、相互給予和索取原則的自助方法來開展第三年齡教育,其活動經常在成員自己的家里舉行。[5]之所以取名第三年齡大學,是因為第三年齡大學的創始人之一彼得·拉斯里特(PeterLaslett)在其代表作《新的生命圖景:第三年齡的誕生》(AFreshMapofLife:TheEmergenceoftheThirdAge)一書中提出,人的一生有四個年齡段:第一個年齡段是0-14歲,這是一個人開始社會化和接受教育的時期,是一個依賴的時期;第二個年齡段是15-64歲,這是一個人從開始工作直到退休的時期,也是一個人成家立業、贍養父母和撫育子女的時期,這個時期生命力最旺盛,但往往受社會和家庭等因素的制約而不能充分地發揮這種旺盛生命力;第三年齡是65歲退休以后開始,到身心機能開始進入快速衰退的時期,這是一個人自我成就、自我發展的時期;第四年齡是生活不能自理、依賴他人照料直至死亡的時期。從以上年齡劃分可以看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年齡段之間都有明確的年齡界限,而第三和第四年齡段之間沒有明確的年齡界限。開展老年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于盡可能地延長第三年齡,縮短第四年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第三年齡大學成立的突破性意義在于,它打破了僅僅將老年人納入傳統成人教育對象范疇的束縛,突出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和教育特點。
人口老齡化是20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也將成為引發21世紀人類社會經濟、政治變化的重要因素。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5世界人口老齡化報告》,2000年在全世界201個國家和地區中,共有71個國家和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達到或超過10%,進入老齡化社會;其中有18個國家和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到2015年,共有9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其中有44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30年,將有133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其中有71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4個國家和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超過30%,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到2050年,將有160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其中有116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58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6]可見,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21世紀全球人口變化不可逆轉的趨勢,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會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99年提出了積極老齡化(ActiveAging)的理念,強調老年人應持續地參與社會、經濟、文化、宗教與公眾事務。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和十九大也多次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打造高質量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都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題中應有之義,而開展老年教育無疑是效益最高的有效策略。正如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專家哈瑞·穆迪所言,事實上,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一個很受歡迎的策略,就是在教育、工作或休閑等方面,給所有年齡段的人以更多靈活選擇的空間。[7]越來越多的研究者也發現,教育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促進老年人的自立和獨立,從而縮減對公共和私人資源的需求。從國際老年教育發展的實踐來看,發展老年教育可以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延緩衰老,從而減輕社會負擔,甚至可以通過老年教育,實現老年人力資源的二次開發,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這么說,在現代社會,老年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和價值。可以預見,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程度不斷加深,老年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不斷發展,未來需求也將呈井噴式增長。
二、國際老年教育發展經驗比較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老年教育在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方興未艾。除了第三年齡大學之外,發達國家還結合各自發展階段、教育制度和社會文化傳統,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老年教育,在老年教育辦學主體、組織形式、功能定位、經費籌措、法律保障等方面都探索積累了豐富、可資借鑒的老年教育經驗。
(一)關于老年教育辦學主體
辦學主體是指誰來舉辦老年教育。從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實踐來看,辦學主體呈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主要有政府舉辦的老年教育、高等教育機構舉辦的老年教育、社會組織舉辦的老年教育、以老年人自我服務為主開展的老年教育等多種主體舉辦的老年教育。
日本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亞洲發達國家,其老年教育辦學主體是非常多元的,福利部門、教育行政部門、民間團體都是老年教育的主體。都道府縣和市町村的福利部門將老年福利事業和老年教育結合起來,采用委托舉辦或自行舉辦的方式開展老年教育,其典型的老年教育機構是老人俱樂部。老人俱樂部最初是一種自發組織的老年人社會團體。1963年《老人福利法》頒布后,福利部門開始資助老人俱樂部,并形成了以日本全國社會福祉協議會為中心的遍布全日本各地的老年教育機構。老人俱樂部在日本分布廣、規模大、參與率高,在日本老年教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據日本勞動厚生省的統計,2006年各都道府縣的老人俱樂部總數達到124120個,老年人7807716人。[8]日本教育部門舉辦的老年教育大部分由行政部門直接組織,其活動主要利用公民館、圖書館和博物館等現有文化教育設施舉行。20世紀90年代后,受日本經濟衰退的影響,民間機構舉辦的老年教育開始盛行,民間機構開展的老年教育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種類型。
除了單一主體舉辦的老年教育之外,在很多發達國家還出現了不同辦學主體聯合舉辦老年教育的情形。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與房地產商合作,第一個撥款建設了擁有500套住房的退休村,供老年人居住,同時開展老年教育活動。[9]除了政府機構、高等學校、社會團體為老年人提供的教育服務外,老年人自己也可以成為老年教育的辦學主體,這是老年教育特有的、與其他各級各類教育不同的特征。在美國的退休學習所(InstitutesforLearninginRetirement),老年人自己就是領導者、組織者和決策者,在課程設計、教學組織、學費標準以及日常管理方面具有完全的自主權。
(二)關于老年教育組織形式
組織形式是指如何開展老年教育。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趨勢來看,老年教育的組織形式呈多樣化發展態勢。具體而言,有在第三年齡大學開展的老年教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的遠程老年教育、普通高校直接向老年人開放,以及其他各種形式靈活開展的老年教育等。
舉辦第三年齡大學是國際上開展老年教育的常見形式,主要有以法國和英國為代表的兩種典型模式,以及吸收了兩者長處的混合模式。法國第三年齡大學的場地、課程和師資均由其所依附的傳統大學提供,主要以講座和教授的形式呈現,大多數課程可以讓學生獲得大學承認的學分,當然也有部分只對老年人開設的短期課程,以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學習需求。英國第三年齡大學不依附于傳統大學,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愿、自助、自主、自治的學習團體。所有學習活動,都由學員根據自身興趣自主組織開展,學什么課程、在哪里學、在什么時間學、由誰來教授相關課程等,都是由學員自主決定的。它主要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呈現,鼓勵在不同領域具備專業知識或技能的學員,與其他學員分享知識。因此,教師和學員的身份是可以互換的,老年人在某門課程可能是學員,但在另一門課程可能又是教師。英國第三年齡大學沒有入學門檻,課程學習成果不能認定為大學承認的學分,也不會頒發任何學歷資格證書,其行政事務和教學管理完全由志愿者完成。除了這兩種典型的第三年齡大學的模式外,芬蘭等國家借鑒和融合了法國和英國第三年齡大學的模式,形成了兼具兩種模式特點的混合式第三年齡大學模式。[10]
遠程老年教育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老年教育的組織形式。英國開放大學是現代遠程教育的典范,開通了課程網絡課程網絡學習日虛擬學習小組等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網上資源,滿足不同居住區域和不同文化層次老年人的學習需求。普通高校直接向老年人開放也是世界各國通行的一種老年教育形式。在英國,老年人可以與其他年齡段的正常成人一樣,以普通成人的角色接受教育。為了保障老年人的受教育權,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頒布了《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大專院校不得設置年齡限制。德國學術型大學和部分應用科學大學從1979年起就開始定期為老年人開設各類課程。除了少數受限制的專業外,德國大學幾乎所有的專業都向老年人開放。[11]此外,開展老年教育的形式還有利用高校資源開設面向老年人的暑期學校和講座、面向老年人的短期游學教育等。
(三)關于老年教育經費
經費來源是指誰出錢來辦老年教育,這個問題往往與辦學主體有密切聯系。一般而言,誰主辦,誰就負有經費籌措之責。從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實踐來看,老年教育經費有的以財政經費為主,有的以學費收入為主,有的以社會捐贈收入為主。總體而言,因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傳統不同,老年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呈多元化趨勢,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由政府把老年教育的經費全部承擔下來。
法國高等教育非常發達,財政經費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位居世界前列,老年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是政府,第三年齡大學經費大多來源于大學,也有少數來自地方政府的經費,學生需要繳納的學費很低。但近年來由于經濟增長緩慢,政府財政緊縮,法國第三年齡大學學費有上漲的趨勢。英國的第三年齡大學在經費來源上強調自給自足,不依賴政府,資金主要來源于學費和各類捐款,如英國國家樂透基金就是捐贈老年教育的常客。美國舉辦老年教育的機構主要有老年中心、社區學院、非營利性的老人寄宿所等,其經費來源主要是聯邦和州政府、地方稅收、學生學費等。[12]此外,民間基金捐助也是老年教育經費來源渠道之一。比如,美國的奧謝爾基金會對50人規模以上的老年教育機構,提供每人50美元的學費補助,對規模50人以下的老年教育機構,提供每人30美元的學費補助,補助金直接打入學校專款賬戶。[13]在日本,老人俱樂部經費構成中,會費收入占20.8%,政府補助經費占30.7%,事業收入占3.8%,捐款占5.1%,辦學結余占31.1%。[14]
(四)關于老年教育功能
教育具有促進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雙重功能,老年教育同樣如此。從國際老年教育的發展來看,注重老年教育的個體發展促進功能是共同的特點,即各國老年教育,不管是哪一個主體舉辦、以何種形式組織老年教育,都注重教育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但如果將老年教育的功能局限在個體功能的發揮上,這不僅是對老年教育的誤解,也是對老年教育社會功能的巨大浪費。從國際老年教育的實踐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注重老年教育雙重功能的發揮。
20世紀70年代后,為了復蘇石油危機重創后的日本經濟,應對少子化時代人口紅利的終結,日本老年教育政策開始轉向,明確提出老年事業發展的策略要向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老年人智力的方向轉變,并于1978年啟動實施了老年人人才活用計劃。1991年和1999年又先后出臺了《高齡者能力開發情報中心運營事業》和《為了促進高齡者的生存意義的就業支援事業》等政策文件,從就業保障的角度來引導老年教育堅持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方向。[15]作為經濟大國,美國歷來有效率至上的傳統,這一點在老年教育同樣明顯地體現出來。美國重視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鼓勵老年教育機構為老年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老年人能夠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繼續服務社會,并規定老年服務機構必須為退休但有再就業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就業信息和咨詢。據統計,美國有20%左右的退休老人在繼續提供各種有償的社會服務。[16]韓國同樣注重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這些國家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現了老年教育投資由福利性到生產性的轉變,實現了老年人從包袱到財富的轉變。
(五)加強老年教育法律保障
依靠法律來保障老年教育的發展是國際老年教育發展的普遍經驗。從發達國家對老年教育的定位來看,大多將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終身教育法》《成人教育法》及相關法律中規定了老年教育的相關內容,并且注重教育部門與福利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共同為老年教育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1965年,美國頒布了《聯邦老年教育政策》,明確提出讓老人接受教育是政府為公眾提供的社會福利,要求聯邦政府每隔十年定期舉辦研討會,研究支持老年教育的公共政策。[17]1976年,頒布了《終身教育法》,成為第一個制定終身教育特別法的國家。此后,《美國老年人法》《禁止歧視老年人法》《美國老年人就業促進法》等法規的出臺,為美國老年教育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韓國強調以生產性老齡化(ProductiveAging)理念為立法取向,注重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將挖掘老年人的生產性潛能作為應對老齡化的有效策略。1981年,韓國頒布了《老年人福利法》,強調老年人仍然有很大潛力,可以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老年人的知識和經驗應當被延伸并發展,而不是被忽略或浪費。1982年,韓國頒布了《成人及繼續教育法》,1999年又頒布了《終身教育法》及《終身教育法實施法案及規定》《促進終身教育的綜合案》等配套的實施細則,鼓勵個人或利益團體開展老年教育項目。1991年,韓國勞動部頒布了《老年人就業促進法》,鼓勵老年人參加就業培訓和輔導,并參與社會活動。為了支持老年教育的發展,2003年又推出了《老年教育專家培訓計劃》,資助22所大學的終身教育學院為老年學校、老年教育中心、老年大學的教師、管理者和從事老年教育的志愿者提供專門的培訓,培養老年教育專家。[18]
三、國際老年教育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1999年,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而且人口老齡化將伴隨著整個21世紀始終。鑒于我國已經進入并將長期處于老齡化社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工作,并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19]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是深刻持久的。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20]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1]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以下簡稱為《規劃》),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成為國家戰略。《規劃》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體現了國家層面未雨綢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部署和戰略決心。《規劃》提出了構建老有所學的終身學習體系創新發展老年教育的任務。[22]西方發達國家因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較早,從1973年世界上第一所專門針對老年人舉辦的老年教育機構圖盧茲老齡大學成立至今,發達國家老年教育已經走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老年教育經驗,可茲我國老年教育發展借鑒和參考。
(一)推進老年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
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老年教育是因人口老齡化現象而產生的。與之不同的是,我國老年教育的興起主要是老干部離退休制度改革的產物。因此,我國老年教育發起之初基本上都是老干部系統舉辦的老干部大學,老年教育的辦學主體比較單一。[23]目前,我國老年教育辦學主體主要是政府,不管是機構老年教育、遠程老年教育還是社會老年教育,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不同部門舉辦的,包括老干部部門、老齡問題工作委員會、教育行政部門等,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老年人的關心和對老年教育的重視。但由于我國整體上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加上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龐大,單一辦學主體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老年教育的發展,無法滿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長的老年教育需求。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統計,2017年全國共有各類老年教育機構61964所,在學學員8147410人,其中企事業單位舉辦的老年教育機構只有983所,在學學員388350人,分別只占前者的1.59%和4.8%。[24]而同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數達到2.41億,能夠到老年大學、老年學校等機構接受老年教育的比例只有3.38%。可見,推進老年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發展多種形式老年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由于我國老年教育法律保障體系尚未建立、支持政策尚不明確,要吸引更多的企事業單位或個人舉辦老年教育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鑒于此,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尤其是法國第三年齡大學的經驗,以政府主導的方式,調整現有績效工資政策,允許高校將學費收入用于調動相關辦學人員積極性,鼓勵高校利用自身學科專業優勢,舉辦老年大學,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動。這既是高校社會服務功能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新時代高校社會服務的新路徑,也是快速擴大老年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2019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88所,而據全國高校第三年齡大學聯盟統計,當年舉辦老年大學的普通高校只有150所左右,占比只有5.6%。如果每所普通高校都舉辦一所老年大學,以每所老年大學4000人規模計,每年可以有超過1000萬老年人受益,超過目前所有在老年教育機構就讀的學員總數,而這還不需要政府額外經費投入。
(二)推動老年教育組織形式多樣化
當前我國老年教育組織形式比較單一,主要通過舉辦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的形式開展,除此之外的老年教育形式比較少。今后,應該借鑒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經驗,在繼續辦好學校老年教育的同時,實現老年教育形式的多樣化。
在城市地區,文化教育資源比較豐富,可以整合普通高校、職業學校和社區教育資源以及公共文化設施,舉辦各類老年教育講座、實現老年教育與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的有機融合。由于我國地域遼闊、農村老年人口眾多,而高校和職業學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農村地區博物館、圖書館等各類文化設施又比較缺乏,在城市地區可行的老年教育之路在農村地區未必可行。這就要求我們另辟蹊徑,把未來老年教育尤其是農村老年教育的發展重點轉移到大力發展遠程老年教育上來。從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來看,我國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已經具備發展遠程老年教育的必備條件。據統計,2018年,我國農村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58%,農村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01%。[25]根據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到2020年,全國行政村4G覆蓋率將超過98%,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明顯提升。[26]當然,城市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備,開展遠程老年教育更是沒有任何障礙。總之,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為我們打造虛擬學習空間,實現老年教育資源的互聯互通、有效共享,彌補老年教育實體機構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提供了新契機。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APP等途徑,為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以及由于身體原因或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無法前往實體機構學習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接受老年教育的機會,這將是我國未來老年教育的發展方向。
(三)拓展老年教育功能
我國老年教育成立之初,對象主要是離退休的老干部,目的主要是滿足其愉悅身心的精神文化需求。老年教育的課程內容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退休教育,二是娛樂、健康、陶冶情操方面的教育;三是養生保健方面的教育,四是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五是生命教育。其對應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幫助即將退休的職工作好心理準備,科學合理地規劃退休生活;幫助老年人掌握保持健康的知識和方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幫助老年人掌握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避免與現實社會脫節;幫助老年人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理性看待老年期的病痛和死亡等。[27]可見,老年教育往往比較注重甚至只注重老年人個體需求的滿足和個體功能的實現,而對于老年教育的社會功能認識不足甚至視而不見。與很多發達國家注重老年教育人力資源開發功能相比,中國老年教育基本上都屬于老有所樂型的教育。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了改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有效供給的具體任務,明確要求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確保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人力資源總量足、素質高。在我國持續低生育率、新生嬰兒數持續下滑的現實背景下,未來我國勞動人口短缺的問題將不可避免。今后,必須切實轉變將老年人視為國家負擔和社會包袱、會給社會帶來壓力或危機的思想觀念,逐步樹立老年人是財富、仍然可以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思想觀念。扭轉只注重老年人個體需求滿足的傾向,更加注重老年教育社會功能的發揮。根據時代發展的趨勢和老年人的不同需要設置新課程,將重點放在增加職業培訓內容、滿足老年人力資源二次開發的需要上。在這方面,我們的職業院校,包括高職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都是大有可為的。這些學校可以舉辦或參與舉辦老年教育,開設更多針對老年人的技能培訓課程,一方面滿足部分身體健康老年人發揮余熱、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解決一部分老年人確實因生活貧困必須謀求生計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彰顯老年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
(四)多渠道籌措老年教育經費
由于我國老年教育在興起之初主要是為了滿足離退休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由政府部門尤其是老干部部門主辦,其經費投入當然主要依靠財政經費投入。雖然國家越來越重視老年教育,老年教育財政經費投入不斷增加,但相對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相對于新時代老年人日益高漲的老年教育需求而言,仍然是杯水車薪。
今后,在繼續堅持老年教育的公益性本質、繼續加大政府對老年教育投入的同時,應借鑒發達國家老年教育來源渠道多元化的經驗,將重點放在通過稅收減免吸引社會團體、各類公益基金投入老年教育上。據了解,即使是政府舉辦的老年教育機構,盡管也屬于公益性機構,但卻不能享受大中小學校等教育機構稅收減免政策,必須繳納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等多種稅費,對于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舉辦老年教育的稅費減免,更加無從談起。這種狀況如不改變,必將制約各方舉辦老年教育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可以通過財政資助、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的積極性,動員各方力量共同舉辦或參與舉辦老年教育。對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富裕階層所需的個性化、特色化老年教育,也可以探索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采取全成本收費。
(五)加強老年教育法律保障
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逐步建立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為基本法的教育法律體系,但總體而言,教育法律體系尚不完善,各級各類教育專門法仍然存在缺失現象,至今沒有一部《終身教育法》,更沒有專門的《老年教育法》,老年教育仍然處于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推動的境地,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作為世界上老齡人口規模最大、老齡化速度最快且將長期處于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作為落實《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重大舉措,加強老年教育立法,通過法律手段來保障老年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在老年教育立法的指導思想上,既要繼承《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特別強調的老年人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各種權益需要被特別保護的立法思想,也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立法經驗,開拓創新,樹立老年期仍然是一個可以有所作為的時期,老年人力資源可以開發利用的立法思想,在終身教育立法的框架內,在天津、山東等地方老年教育立法的基礎上,針對我國將長期處于人口老齡化社會這一基本國情,適應老年人口規模巨大、老齡化發展迅速、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倒置顯著、老齡化超前于現代化[28]等現實國情,盡早出臺專門的《老年教育法》和促進老年人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為老年教育發展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聯合國.1982年老齡問題維也納國際行動計劃[EB/OL].
[2]聯合國.聯合國老年人原則.[EB/OL].
[3]聯合國.老齡問題宣言[EB/OL].
[4]聯合國.第二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的報告馬德里政治宣言[EB/OL].
[5]MarvinFormosa.FourdecadesofUniversitiesoftheThirdAge:Past,present,future[J].Ageing&Society,2014(34):43-44.
[6]UnitedNations.WorldPopulationAgeing2015[R].NewYork,2015:142-145.
[7][美]哈瑞·穆迪,詹妮弗·薩瑟.陳玉洪,李筱媛,譯.老齡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50.
[8][14]趙爽.中日老年教育之比較[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9.31.
[9]章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老年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1996,(7):43.
[10]遲寶策,朱曉華.芬蘭老年教育模式第三年齡大學[J],終身教育,2010,(1):91-94.[11]俞可.德國老年教育:從缺失到多元[J].世界教育信息,2017,(4):43-46.
[12]黃燕東,姚先國.老年教育典型范式的國際比較[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2,(12):80-82.[13]劉海珍,張鶴.淺論中美老年教育服務供給對比[J].黑河學院學報,2017,(9):44.
[15]楊琨,孫佳.近現代日本老年教育的歷史發展進程初探[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155-156.
[16]李成偉.美國老年人教育一瞥以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歐瑟老年教育中心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7,(4):39.
[17]MortenHillgaardBulow,ThomasSoderqvist.SuccessfulAgeingAHistoricalOverviewandCriticalAnalysisofASuccessfulConcept.JournalofAgingStudies[J].2015(31).
[18]李潔.韓國老年教育相關法律、政策的考察及啟示[J].終身教育研究,2018,(3):35-40.
[19]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強調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EB/OL].
[21]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2]《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答記者問[EB/OL].
[23]張興.上海老年教育四十年[J].中國成人教育,2020,(7):69.
[24]李宣海.中國老年教育(2018)[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19:137.
[25]2018年全國廣播電視覆蓋率和用戶情況分析[EB/OL].
[2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EB/OL]
[27]楊德廣.建立老年教育學芻議[J].教育研究,2018,(6):21-22.
[28]李本公.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百年預測[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7.6-7.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國際老年教育發展及啟示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551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