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父母如何養老?
時間:2022-10-01 13:51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在北京工作的90后河南姑娘趙晶是家中獨女,幾年前,趙晶找工作時,爸爸這樣告訴她,想飛多高就飛多高吧,不必牽掛他們。剛畢業兩年的李笑笑是父母唯一的孩子,留在了讀書的城市工作,與父母視頻時,她常常能在他們的眼里讀到思念,但飄進耳朵的總是父母爽朗的笑聲,說著家里一切都好,讓她在外面安心工作。
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牽掛與愛意溫馨又克制。不是不思念,而是不想讓彼此擔心,父母不愿束縛孩子發展,孩子期盼父母健康平安、生活充實快樂。從事養老服務多年,民盟盟員、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徐兵見到了太多這樣樸素而動人的牽掛。
獨生子女家庭正面臨哪些養老困難?目前有哪些養老選擇?未來養老還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
不擔心!養老選擇有很多
我舅舅跟我爸媽說,等他們老了,就組團去四川一帶旅游養老,一路自駕,遇到好山好水,就停車游玩幾天。要是碰巧與那個地方投緣,就在當地找一家養老機構享受晚年。趙晶告訴記者,雖然父輩們還沒有具體確定旅游養老的路線,也不清楚國內旅游養老的發展現狀,但她和長輩們很有信心,有需求就一定會催生供應,也許現在旅游養老相關產業鏈尚不完善,但相信隨著需求的增加,這一塊也會發展得越來越成熟。
李笑笑兩年前畢業時選擇了留在離家一千多公里遠的城市就業。父母跟我不止一次說過,他們老了就去養老院,養老院里不僅人多熱鬧,還有豐富的文體活動,不會來我工作的城市養老。
徐兵介紹,目前,大多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尚年輕,還沒有真正開啟老年生活,一些關于養老的設想也僅是初步想法。但在十年、二十年后,這批父母中的一些人可能會因病或其他原因喪失一定生活自理能力,這時候,他們的養老相關需求就會大大增加,并且變得現實很多、急迫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養老是涉及千萬家庭幸福的公共事業,這一塊工作只有提前布局,久久為功,才能穩定小家,從而安定社會。
據悉,近年來,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已經初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徐兵以上海舉例,目前,上海主要形成了9073的養老模式,即90%老年群體選擇居家養老,7%選擇社區養老,還有3%選擇機構養老。
居家養老比較容易理解,上海許多街道建立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就屬于社區養老。徐兵說,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可提供長者日間照料服務、愛心食堂,方便子女白天上班時老人的起居生活,甚至子女要去外地出差,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還可以提供短期住宿照料,老人帶好生活用品住個十天沒問題。
機構養老即養老院等專業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但目前來看,雖然機構養老越來越走向專業化,但大多家庭并不傾向這一方式。一是費用相對其他養老方式較高,二是傳統觀念使然,很多老人還是覺得熟悉的地方更溫馨、更有安全感。徐兵介紹,醫養結合有三種形式:一是在養老機構中設置醫療機構,二是就醫休養一體化的護理醫院,三是社區衛生院定期為養老機構老人提供上門服務,這些醫療服務都可走醫保。
不意外!居家養老受青睞
采訪中記者發現,最早的一批獨生子女近些年才開始考慮父母養老;95后的年輕人表示,自己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年輕的父母也還沒有考慮過。
西安小伙王嘉西今年30歲,與妻子均是獨生子女,在北京上班,他還沒有細想以后兩邊父母如何養老。但他告訴記者,雖然養老服務越來越完善,但他依舊認為,子女的照顧陪伴是最重要的,大概率還是會把父母接到身邊來照顧。
經過調查,大部分人與王嘉西有著相同的選擇,居家照顧仍然是他們最傾向的方式。然而,一二十年后,如今這批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將處于事業最吃勁、扛起家庭責任的重要階段,若遇到失能父母需要照顧,經濟和精力都將受到極大挑戰。作為獨生子女,他們要如何面對?
長期護理保險的推行或許能一定程度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徐兵介紹,長期護理保險是一種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參保人提供專業長期護理服務。截至2021年9月,全國49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參保人數達1.34億人。以上海為例,投保長期護理保險后會對老人的失能程度進行評估,評估完成后老人可以享受專業護理人員相應的上門照護服務,這個服務在市場上價值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而投保人實際只用花費相當少的費用,大約是這個服務費用的百分之十。這在減輕經濟負擔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長期護理保險提供的護理人員一般是執業護士或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和資質考核的護理人員,相對家政人員照顧起老人來更為專業。徐兵說。
在完善照護服務方面,近年來,多地養老服務創新了不少做法,例如針對幾乎全臥床的失能老人設置家庭照護床位,把床位安在自己家,養老機構專業護理人員上門服務,既不讓老人脫離熟悉的環境,同時又更好地統籌了養老機構的床位資源。
再比如,我們在上海的一些街道、社區試點‘嵌入式養老’,即用社區養老的資源為居家老人提供服務。徐兵介紹,在上海市長寧區天山路街道紡大小區,街道將一處空屋改成適老化樣板房,作為嵌入式養老的服務點,由金福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養老答疑,社區居民可在此咨詢養老服務、適老化改造等事宜,也可在這兒租賃適老化用具。如果老人有需要,他們只需要按響家中的應急呼叫鈴,專業護理人員會在15分鐘內提供上門服務。這種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嘗試得到不少居民肯定。好評也反映出這種創新契合了居民養老的需求,但不得不承認,專業養老護理人才的缺乏讓包括這項創新在內的許多養老服務在實施時倍感力不從心。徐兵說。
不容易!養老也需一盤棋
養老問題解決得好,所有家庭都將受益,包括獨生子女家庭。在徐兵看來,養老是一件千頭萬緒的事情,還有很多難點、堵點需要解決。
徐兵表示,加強政策引領、完善頂層設計是第一步。養老涉及眾多部門,相關部門合作機制要更加暢通。他以居家養老的兩張床舉例,家庭照護床位針對失能老人,由民政部門主管;家庭病床由衛健委主管,針對患病老人開放,有更加嚴格的認定資質,老人需要打針等醫療護理,這不是普通護工能做到的。符合‘兩張床’服務標準的老人存在一些交叉,打針掛水時找護士,喂飯清洗再去找護工,如此兩頭分管會給這部分老人增加負擔,也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醫’和‘養’應該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從事養老服務本身需要一定的公益之心。徐兵表示,無論是民辦營利養老機構和公辦非營利養老機構都需要更多來自社會的理解和全方位的支持。目前行業內缺少護理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在一些大城市,從事養老一線服務的多是外地來務工的中年婦女,后備力量不足。在金融支持方面,近年來,各地出臺不少政策但真正落地不多。為此,徐兵呼吁,各地政府從長遠利益出發,克服困難,突破瓶頸,為養老事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養老不僅與老人相關,它還與奮斗中的年輕人相關,只有老人安享晚年,年輕人才能真正安心投入工作,經濟社會才能健康穩定有序發展。
受家庭結構影響,獨生子女家庭面臨更加突出的養老壓力,需要從實際出發,更有針對性地提出養老解決方案,充分考慮老人投奔異地就業子女的住房需求,考慮資源較為薄弱的農村地區養老需求,考慮在財稅政策方面為獨生子女家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等。
對養老需求方來說,目前他們獲取養老信息的渠道較為有限,親身體驗的機會更少,這方面問題也應探索解決。一段時間以來,徐兵一直在籌備位于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路的養老顧問實體店。應該讓大家有更多機會體驗最新的養老服務,了解養老政策,市場也應該看到現今不同家庭的多元養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