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飯堂里的快樂時光:海口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時間:2022-10-01 14:03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長者飯堂里分組包餃子比賽,76歲的林維興與老伴分在一個組。
這位土生土長的海南阿公(海南對男性老年人的稱呼),一開始對北方的面食顯得有些難以適應,他包成的餃子餡少皮大,而且黏合不牢露了餡。
10月15日,海口市瓊山區城東社區長者飯堂舉行包餃子比賽,林維興與數十名社區阿公阿婆一起,消遣晚年時光。像這樣的長者飯堂,目前在海口主城區有56家,基本上形成了主城區全覆蓋。長者飯堂成為了海口市社區養老的一種形式。
海口市于2002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海南省老齡人口最多的市縣。據數據統計,至2020年末,海口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到29.97萬人,占全市戶籍總人口比例的15.81%。十四五期間,海口市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一定的壓力。
人口老齡化及養老所面臨的壓力,是一個共性的社會話題。
近年來,海口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保障,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大力推進互聯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數字賦能為老人的幸福加碼。進一步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廣覆蓋、多層次、多支撐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格局。
飯堂里的互動
志愿者引導老年人下載市民一站式公共服務APP。中房報記者陳標志/攝
10月15日上午,76歲的林維興與老伴早早前往家附近的城東社區長者飯堂。這里即將舉行社區重陽節系列活動。
因為臺風天氣的原因,原本頭一天要舉行的活動推遲至10月15日上午舉行。
雖然已經76歲高齡,但林維興身板硬朗,耳聰目明。可是,在分組包餃子競賽的環節里,這位精神矍鑠、行走步步生風的海南阿公,對于北方的面食活兒,顯然在手法上還不是那么適應。
也許是戴著一次性手套的原因,林維興拿起桌上兩片粘在一起的餃皮,一不小心其中一片掉落在地。我是一名退休教師,平時干家務活不是太多。林維興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老伴,不好意思地向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解釋道。
尷尬的事兒接踵而來。林維興手指捏起餃皮,在干面粉堆里雙面粘粉兒。因擔心包不好,他只取了少量肉餡。雖然餡少,但林維興還是費了好一番工夫終于將餃皮捏合上。或許是因為餃皮雙面粘了干面粉,或許是對包餃子的活兒不熟練,成餃是皮厚餡少且露了餡。
雖然對自己的作品不是太滿意,但林維興依然感到很開心。
實際上,在現場參賽有數十名阿公阿婆,像林維興這樣包餃子手法不熟練的人還真不少。4組托盤里,水餃成品包法五花八門、皮開餡綻,以至于評委以殘品餃子的數量多少來評定名次。
記者在現場見到,不單單是林維興收獲愉悅,更多老年人一開始嚴肅緊繃的臉,自然而然地舒展開來。老年人之間的互動游戲,釋放了內心世界壓抑的情緒,尋找到了久違的輕松。
在位于海口市龍華區圖書館二樓的金山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記者雖然沒有趕上長者飯堂的用餐時間,但整潔的飯堂及簡潔的室內裝飾,仍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飯堂是憑卡就餐制,主要服務60周歲及以上老年群體,分黃卡(普通卡)、綠卡(優撫對象)和紅卡(特困戶),分別對應不同的人群。海南友善社工機構駐點負責人黃燕告訴記者,四菜一湯的標準餐費為16元,這筆費用由政府補貼+運營機構讓利+個人自費組成,持綠卡就餐每頓自費3元,紅卡就餐全免費。
2020年10月,金山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對外開放,服務中心輻射周邊7個社區10多萬人,‘長者飯堂’只是社區服務的內容之一。黃燕告訴記者,整個服務中心面積850余平方米,設有日間照料室(床位)、按摩椅室等老年人休閑場所。
不僅如此,作為社區、學校、醫院等聯絡功能的海墾街道社工站,以及政務便民職能的社區綜合服務大廳,也在此設點或設立了服務窗口。
心理關愛格外重要
社區志愿者為老人理發的過程,也是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房報記者陳標志/攝
我們更提倡‘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相結合的方式,解決當前老年人養老問題。瓊山區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主任李金玲向記者表示,無論采取哪種養老方式,心理關愛(即精神慰藉)在養老服務體系中顯得格外重要。
李金玲稱,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其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和各不相同的生活環境,以及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和遭遇不盡相同,隨著年齡的增大及身體狀況的變化,生活圈子日益變小,更多的老年人缺失了與社會溝通交流的機會,壓抑的情緒自然而然地加劇。
所以,老年人壓抑已久的情緒需要得到一種疏導式的釋放,更多體現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自我價值感和存在感。
記者在采訪中見到,今年50歲的林女士放下了手頭的生意,專門到城東社區做志愿者。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的李女士笑著告訴記者,自己做志愿者,一方面可以幫社區服務做點事,另一方面也提前感受一下老年人的生活。同樣在社區做志愿者的林紅是一名理發師,來海南13年一直做義工為社區老年人理發。
她們與許多社區義工做著相同的事情:不僅力所能及地替老年人做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與老人們聊聊天、拉拉家常的心理關愛。
雖然居家養老當前在海南是大眾養老方式,但對于失能失智老人如何養老,海南愛至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磊也有自己的看法。
我們在海南從事養老服務已經20年,這20年服務過老人5000人左右,其中多數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感受特別深。許磊認為,對于身體狀況較好的老年人,居家養老更好一些,比如智慧養老為居家提供更便捷的途徑,這需要一個團隊去做具體的事情。但對于失能失智老年人,許磊認為更合適機構養老。
目前我在海口(民營)、文昌兩地設立養老護理院(公建民營),共有240張床位。許磊告訴記者,這遠遠難以滿足社會的養老需求,下一步設想在智慧養老、居家養老及社區養老方面做些事情。
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整潔的海口市龍華區日托休息室,老年人可以免費使用。中房報記者陳標志/攝
像林維興這樣60歲及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在瓊山區接近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3%左右。
據海口市民政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末,海口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達到29.97萬人,占全市戶籍總人口比例的15.81%。十四五期間,海口市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一定的壓力。
記者從海南省民政廳了解到,海南省目前60歲及以上的戶籍老年人近148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4.65%。
許磊、黃燕等專業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受訪者,也從不同的層面對當地養老機構和行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許磊認為,當前,居家養老的服務更多是家政服務,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低,加上缺乏健全的監督體系和評價體系,單憑道德范疇去評價,難以達到約束的效果。許磊稱,養老更多的是親情贍養精神贍養,這需要大批的社工、志愿者,這些都需要政府的支持。
許磊還建議,商業險對社會養老機構開放特種意外險,因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更容易發生意外。
黃燕卻認為,社區養老社工的待遇普遍過低,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干這一行。出于對專業的執著和熱愛,所以我社工專業畢業后一直從事這一行業。黃燕告訴記者,但年輕人也得回到現實當中,每天都在承受房租、水電、餐飲及社交等生活開銷的巨大壓力。
許磊、黃燕等人提及的部分問題,當地政府部門也在著手逐一落實。
記者從瓊山區民政部門了解到,該區加碼政府主導的養老機構建設,實現城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的目標,全力打造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協調發展的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除此之外,近兩年瓊山區不斷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長者飯堂+老爸茶等新模式。
努力實現養老工作的‘醫療護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位一體目標。瓊山區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區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的建設,引入社會資本,鼓勵相關行業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進入居家養老服務領域,增加優質養老服務產品供給。
龍華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5年10月,龍華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專業服務機構管理運營全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實現全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長效運行和規范管理。另外,龍華區還采用公建民營模式,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全區農村敬老院進行管理。
黃燕等社工所關心的待遇保障問題,也得到了回應。瓊山區在一份《養老服務發展情況報告》中明確提到,要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建設,支持供養服務機構引入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才,鼓勵供養服務機構設立志愿服務站點,積極培育養老志愿者隊伍。
報告還提及,要合理確定和落實工作人員薪酬待遇,建立與崗位績效、職業技能水平掛鉤的考核激勵機制,提高工作人員工資待遇。
龍華區還采取對照料護理人發放照料護理補貼等多種形式,激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營造良好的養老服務氛圍。
目前海口現有養老機構34家(包括省托老院),總床位數8924張,其中機構養老床位6603張,60歲以上老年人每千人擁有床位29.78張。長者飯堂56家,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7家。海口市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海口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保障,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大力推進互聯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數字賦能為老人的幸福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