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創新開展海島支老行動,讓偏遠海島老人實現幸福養老
時間:2022-10-01 14:07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乘著初秋的微涼海風,00后陳泓璇與同事毛喆鵬抵達嵊泗縣枸杞島。與悠閑漫步欣賞海景的游客不同,兩個小伙邁著大步子,一看就不是來度假的。他們此行肩負著一項重任作為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的養老護理員,與駐扎海島4個月的同事進行輪換,接力開展支老服務。
海島支老,源于一場特殊的行動。為探索養老服務領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今年5月7日,省民政廳正式開展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計劃在3年間,由養老服務專業水平較好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五地結對枸杞島等15個舟山偏遠海島,為當地持續輸送專業養老人才,助力3萬余名偏遠海島老人共享優質養老服務發展成果。
專業養老人才的到來,給海島老人帶來更加貼心的個性化養老服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區域間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的難題。海島老人的幸福生活,翻開了新的一頁。
全能院長的煩惱
為何要跋山涉水去海島支老?今年省兩會廳(局)長通道上,省民政廳廳長王劍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78歲的海島老人吳榮娣。去年8月,省民政廳組隊赴舟山調研偏遠海島養老服務工作。吳榮娣所在的柴山島,令眾人印象深刻。這座面積不大的離島位于普陀區白沙鄉,距舟山本島約15公里,每天只有兩班輪渡上島。島上110余位居民都是老人,平均年齡約74歲,吳榮娣是島上唯一的養老服務人員。
島上有一家養老院白沙港里托老所,當時院內住著12位老人。吳榮娣一人身兼數職,既是托老所負責人,又是護理員和廚師,因此被稱為全能院長。她的一天從凌晨4時開始,起床后到托老所備食材做三餐、打掃院內衛生,忙碌的一整天腳下像踩了風火輪。
兒孫都出去定居了,我們在島上生活了一輩子不舍得離開。吳榮娣說自己身體不錯,幫老人做個飯打掃衛生還可以,也能賺點工資。但她擔憂的事情也不少,比如院里有個使用助行器的半失能老人,還有一位老人輕度失智,缺乏專業技能的她照料起來有心無力。
吳榮娣的煩惱,實際上是偏遠海島普遍面臨的養老難題。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養老事業發展,養老服務工作已從無到有邁入從有到好從好到優,但仍然面臨區域間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舟山,是浙江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地市之一,老年人口比例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舟山共有大小島嶼1390個,其中住人島嶼100余個,受產業轉移、人口外遷等因素影響,一些偏遠海島深度老齡化現象日益凸顯。據統計,截至去年底,舟山老年人口達29.11萬,老年人口比例約30%,其中老年人口比例80%以上的海島有20個,部分島嶼老齡化程度甚至達到100%。
舟山市民政局召開養老服務區域協作座談會,各地支老人員分享交流經驗。舟山市民政局供圖為積極應對海島人口老齡化,十三五期間舟山共投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費3.16億元,涵蓋政策創制、設施建設、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社會參與等諸多方面,并通過守護夕陽偏遠海島老人關愛行動、海島服務驛站幸福驛家等項目定期為偏遠海島老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但由于島嶼眾多且分散、偏遠海島交通不便,導致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性較差,與內陸地區相比仍有差距。
為加快補齊海島地區養老服務資源發展不均衡的短板,去年省民政廳聯合舟山市民政局對20個深度老齡化的偏遠海島進行摸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偏遠海島雖已基本配備托老所、敬老院、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但島上專業養老服務人員十分稀缺、養老服務需求大,亟需島外力量大力支持。
眼下,浙江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如何讓海島老人與內陸城市老人共同享有優質養老服務成果?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應運而生。
今年4月,省民政廳印發《關于組織開展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的通知》,提出通過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五地分別結對嵊泗縣、普陀區、定海區、岱山縣內15個偏遠海島,在未來三年間持續為結對海島輸送專業養老人才,幫助提升島上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水平,滿足島上老人多樣化養老需求。
海島來了支老員
支老人員前往嵊山鎮陳錢山村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供圖5月7日,揮舞著海島支老先鋒隊隊旗,首批30名支老人員兩人一組分赴15個偏遠海島。他們平均年齡不到40歲,最年輕的一名護理員僅22歲,但專業背景很強,分別來自各地公辦或民辦養老機構,擁有中高級職稱的人員超過半數。
根據結對方案,上島支老人員分工明確:一位是護理員,工作內容側重生活照料、專業護理等,另一位為管理人員,負責參與當地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幫助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等。上島4個多月來,令人欣喜的變化每天都在發生。
改變首先從院內開始。結對的15座離島都配備了托老所等養老機構,住著政府集中供養的特困老人和自愿入住的本島老人。住房充足的前提下,支老人員們都會與老人們同吃同住。盡管他們上島前做了充足的準備,有的自學舟山方言,有的提前擬好工作計劃,可沒想到初來乍到就碰了壁。估計是搞搞形式的,蹭個飯吃吃就走了,怎么可能會真的留下來。有老人小聲嘀咕,臉上帶著拘謹和防備的神情。
嘮家常是拉近距離的最好方式。在柴山島的第一周,寧波象山縣老年公寓的張珂瑩和余雷在院內挨個走訪,隨著交談次數的增多,漸漸地老人們愿意主動分享了。了解到老人飲食比較單一,張珂瑩每天定制一份營養均衡的菜單,將往常的早餐泡飯改成了水煮蛋和綠豆粥、紅豆粥、南瓜粥等,午飯和晚飯增加了海島老人愛吃的魚類和蔬菜;在余雷的幫助下,半失能老人戚善飛學會了使用助行器;聽說有老人很久沒有過生日,她們就籌備了一場季度生日會,還托人從島外帶了生日蛋糕……有一天,不愛與人打交道的老人夏阿花拉著張珂瑩的手悄悄問:你當我女兒好不好?
結對嵊泗縣花鳥島的光大百齡幫·南湖頤養中心副院長盧嘉飛,在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方面經驗豐富。實際上,這不是他第一次常駐花鳥,20年前他曾在島上駐扎服役。這次上島后,盧嘉飛與同事羅勇勤對花鳥鄉養老服務機構樂齡幸福公社里里外外進行一番自查,最終制訂出厚厚一本《樂齡幸福公社管理制度匯編》,內容涵蓋老人請假、廚房衛生、醫療護理、臨終關懷、捐贈管理等方面共26章106頁,要求工作人員按制度做好相關臺賬記錄,每天為老人測量生命體征并做到一人一檔。記者在幸福公社采訪時看到,院內安裝了嶄新的康復器材,一旁的羅勇勤正在耐心教老人使用上肢康復訓練環。
在海島,大部分老人都選擇居家養老。隨著服務半徑的擴大,改變逐漸蔓延至老人家中。一有空,支老人員就會在島上入戶走訪測量血壓,并根據老人需求開展康復教學、陪伴慰藉、適老化改造等個性化服務。今年7月,花鳥島75歲的袁阿定老人家中就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記者看到,淋浴間內已根據老人身高加裝了安全扶手,還配備有坐浴椅,方便老人安全如廁、洗澡。
變化還藏在島上隨處可見的細節中。吳榮娣告訴記者,原先柴山島的老人沒什么娛樂活動,晚上6時左右就睡了。如今傍晚來臨時,島上小廣場會有一群老人在張珂瑩的帶領下,開心地跳著醫療保健操。吳榮娣覺得,老人們比以前愛笑了,島上又恢復了久違的生機。
我們能為海島留下什么?
因偏遠海島交通不便,支老行動方案提出,由協作地區根據實際情況每36個月輪換一次上島人員。8月21日上午,來自嘉善的包建群、劉瑞與嵊泗縣洋山島的老人們揮淚作別,她們是首批支老人員中第一對離開海島的。
我們離開后能為海島留下什么?距離輪換返程不到2個月,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90后養老護理員曹媛陷入思考。曹媛曾榮獲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一等獎,有著行業內拔尖的專業護理技能。她與同事周晨蕾結對的是嵊泗縣嵊山島,島上敬老院住著12位老人,其中有兩位行走不便的半失能老人。
上島第一天,曹媛就開始手把手將護理知識教給了敬老院工作人員。53歲的工作人員夏海芬邊看邊學,如今她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護理技能和噎食防范、心肺復蘇等急救小知識。曹媛和周晨蕾還對島上3個村里負責民政口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希望能覆蓋到居家老人的護理需求。
通過‘傳幫帶’為海島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養老護理員隊伍,是‘海島支老’行動的目標之一。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外他們還希望行動能為區域間協作搭就平臺,鏈接省內更多優秀社會力量上島,為老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更為精準的個性化養老服務。支老開始后,杭州等地民政部門發出倡議書,引導本地社會組織上島開展志愿服務,舟山市民政局啟動暖陽助老、九送上島活動,聚合政府及社會組織力量定期上島提供物資贈送、醫療康復等九大助老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花鳥、枸杞等網紅島旅游業發達各類資源較為豐富,而未被開發的柴山島等相對物資匱乏,由于海島情況不一,支老員們各自面臨的一些困難還有待破題。有人擔憂,院內工作人員年齡偏大護理教學難度高,僅靠兩名支老人員無法做到全島養老服務有效覆蓋,但鄉鎮又苦于年輕工作人員實在不好招;有人提出,一些老人家中無獨立衛生間適老化改造難度大,因資金缺乏導致改造計劃暫時擱淺;還有人認為,海島老人最缺的是陪伴,志愿隊伍每月上島一次的頻率較低,希望當地能組織志愿隊伍每周上島……
目前,浙江已將加大海島養老服務供給列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參與海島支老調研的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王萍認為,海島支老是浙江在養老服務領域高質量建設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舉措,是促成區域間養老服務均衡發展的一種有效探索。這一嘗試提升了海島老人及家屬、漁農村社區居民等對優質養老服務的認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當地政府進一步加快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海島老人共同富裕獲得感。王萍說。
同時,她也指出問題所在。‘海島支老’模式主要以外部養老資源輸入為主,本島養老服務的內生力還不夠強。加快海島養老服務邁入‘從有到好’‘從好到優’,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王萍建議,海島當地政府在就業政策制定方面,可對年輕人返鄉參與養老服務工作進行一定傾斜,協作地區可嘗試打通各地志愿服務類社會組織資源,定期組織志愿服務隊伍巡島開展支老服務,老人家庭成員也應該更加積極承擔養老職責,多回海島看看,給予老人更多的心理慰藉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