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老人更愿去養老院了
時間:2022-10-01 14:12 來源: 作者:小佳 137人瀏覽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養老院大家提都不愿意提,除非兒女不孝,或者沒有子嗣,否則,上了年紀的老人都不愿搬去養老院居住。但近兩年,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九江老人愿意去養老機構。截至目前,九江共有公立養老機構192個,私立養老機構43個,形成鄉鎮(街道)-縣(市、區)-市本級的養老機構體系。
與以往走一步看一步的被動養老不同,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關注自己的晚年生活質量,關注晚年的精神生活,審視生活的幸福的本質,為自己規劃晚年養老問題。養老觀念發生了由被動養老向主動養老的積極轉變。
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
吳愛蓮膝下有一雙兒女,兒子在深圳成家育有一子,女兒女婿都在南昌工作。按理說,雖然老伴離世得早,但也算兒孫滿堂。不過老人卻有點煩心事,兒子女兒都好,都愿意管(照顧)我,但我不想去外地,人生地不熟。我在九江住了一輩子,也不想動,問題是我現在年紀大了,留在九江又沒人照顧。
吳愛蓮說想去養老院,沒想到遭到兒女的一致反對。他們覺得又不是他們不管,我去住吧,一則怕我吃虧,二則怕別人說閑話。最后一家人達成一致:如果要去,就去公立養老院。
吳愛蓮來到九江市社會福利院,一詢問,想進福利院,排隊至少要排10個月,以前聽說公立養老院很俏,我沒想到居然這么搶手!
記者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了解到,現在九江有公立養老院192個(包括市社會福利院、縣級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自2019年以來,實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公辦養老院改造提升,進行縣級福利中心改擴建,鄉鎮敬老院改造升級。
和孩子上幼兒園青睞公辦園一樣,九江人也打心底更信賴公辦養老院,吳愛蓮說:公辦養老院和私立養老院相比,價格更便宜,服務也叫人放心。私立的聽說這幾年也越辦越好,但價格貴一點。
針對九江公辦養老院的緊俏情況,市民政局2018年印發了《九江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與輪候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規定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具有九江本市戶籍、年滿60周歲及以上,以及無暴力傾向、無精神疾病、無傳染性疾病并且自愿入住的老年人可以申請輪候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其中,享受低保待遇老年人、重點優撫對象的老年人、計生特困家庭的老年人、高齡空巢獨居的老年人為輪候優先保障對象。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由本人或由他人協助申請。
民辦養老院逐步受到市場認可
和公立養老機構的緊俏相比,九江私立養老機構正在經歷著市場的洗禮:一部分熱鬧直逼公辦機構,一部分卻面臨著難以維系的困境。
4月25日上午,在九江市上善養老護理院,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正蹦蹦跳跳地來這看望老爺爺,90歲的曾望春從這家護理院試營業之初,就已經在這里住下了,每隔一段時間,兒子就會帶著曾孫子來這里看望自己。
近期,該護理院就要正式營業了,全院200張床位幾乎都預訂出去了。目前來看,護理型的床位是很受市場認可的。市民政局養老科工作人員陶理洪介紹,近兩年,九江市把養老機構建設重點從單一的推動床位數量增加轉移到提升服務質量上來。
目前全市養老床位數達到2.55萬張,床位數為29張/每千名老人,數量是足夠的。所以我們現在把重點放在服務質量的提升上。緊扣實際需求,將養老資源向社區居家養老傾斜,向農村傾斜,向失能半失能老人傾斜,大力加強護理型床位建設。現在,全市護理型床位從2018年的6710張增加到10626張,占比從26.31%增加到42%。
民營養老機構經營喜憂參半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九江民辦養老機構從2015年11家發展到現在的43家,民辦床位數達到6584張,培育了湖口鐘情養老城、經開區社會福利中心、八里湖新區頤和養老院為代表的民辦養老機構。
雖然民辦養老機構越來越受到九江市場的認可,但還是有一些機構出現了一些運營上的問題。由于行業投資回報周期長、融資難等因素影響,其收入主要依靠收取入住老人服務費用維持日常運營,收費低很難維持,收費高入住率就低,住的老人如果減少,就需要提高收費維持運營,這樣惡性循環,導致一些私立養老機構運營狀況不好。
在這樣的背景下,九江提供了37條惠企政策,扶持民營養老機構發展。在用地保障、稅費優惠、貸款融資、財政獎補、醫養結合、就業用工和特困人員供養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