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試點醫養結合,養老驛站與社區衛生站相融合
時間:2022-10-01 14:13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現實挑戰】服務分屬不同機構,醫養結合如何落地?
【應對策略】北京探索養老驛站與社區衛生站相融合的服務模式,實現了衛生中心的一址多用,在空間上破解了養老服務場地資源緊張的難題
今年3月,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樓的醫養結合養老驛站開始正式運營。作為北京市醫養結合的試點,東風地區努力探索養老驛站與社區衛生站相融合的服務模式,不僅實現了衛生中心的一址多用,在空間上破解了養老服務場地資源緊張的難題,更將衛生站的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有機融合,以醫帶養、以養補醫,開創醫療、養老、物業、保障四位一體的新型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信息管理
數據互聯互通
據統計,2020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為367.7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6.3%,80歲以上戶籍人口63.1萬,戶籍純老年人家庭達58.03萬。
同時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老年人慢病年均增長率達2.5%。一方面,失能老年人通常患有多種慢性病,其最迫切的需求除了基本生活照料外,還有康復、護理以及疾病診療等;另一方面,患慢性病老年人隨著病程發展和年齡增長,有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失能,除了基本診療服務外,還可能需要不同程度的康復、護理和生活照料等服務。
東風地區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老年群體,整合資源,打造出以醫療、養老為主,生活、保障服務為輔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實現了服務隊伍一體化、服務模式系統化、服務方式多元化、服務管理信息化、服務手段智能化。
據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居家養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尹杰介紹,養老驛站近期推出的健康監測預警服務項目,在信息管理方面實現了醫療與養老數據的互聯互通。老年人只需佩戴一塊智能腕表,就可以實現心率、血壓、血氧、血糖等數據的實時監測。人工智能系統根據老人的體征數據,每日生成健康狀態報告。發現異常時,系統將通過電話、短信、APP推送等方式,發出預警提示消息。養老驛站和社區衛生中心都可以通過系統后臺查看數據,對老人的健康實現智能化管理,提供精準服務。
巡視探訪
行為監測系統顯身手
為解決高齡獨居老人發生意外無人知曉的問題,北京市從2018年起在全市開展居家養老巡視探訪服務。與傳統的電話問候、上門巡訪相比,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的行為監測系統優勢凸顯,它不但及時快捷,成本低效率高,還可以做到對老人無打擾。
這種監測系統,需要在老人家中安裝一個網關和幾個紅外傳感器。傳感器屬于非視頻設備,不會泄露隱私,即使在臥室、衛生間等私密空間也可安裝,能夠全面覆蓋老人的日常活動區域。傳感器將持續采集活動數據,如果老人長時間沒有活動,或者在一個位置滯留過久,系統將發出預警,并將信息分別發送至監護人的手機和監控中心,養老驛站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及時采取措施,展開救助。記者了解到,目前養老驛站已經開始為社區高齡獨居老人免費安裝這種行為監測系統。
保姆請假
養老喘息服務來解憂
記者在驛站采訪時看到,一名社區居民前來尋求幫助。我家保姆下個月要請假一周,那幾天老人沒人照顧,您這兒有什么辦法嗎?您別著急。驛站站長張慧琪說,養老喘息服務正好可以應對這種情況。
所謂喘息服務,就是提供一種服務,能讓長期照料老人的家庭成員歇一歇,喘口氣。張站長說,東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三層正在按照適老化標準進行改造,設置養老床位。如果屆時改造完成,就可以把老人送來短期托養。如果家中只是白天無人照看,也可以選擇日間照料服務,早晨把老人送來,晚上再接回去。除此之外,驛站還可以介紹護理員上門服務,按天計費。
專業養老護理服務
讓臥床老人能沖澡
驛站內提供專業養老護理服務的一號護工,其介護上門服務連續多年蟬聯北京市民政養老助殘服務第一名。這里的服務分類非常細,以居家長期照料服務為例,就包含老人陪護慢病陪護認知癥陪護康復照護漸進性肌無力照護居家術后照護等細分等級,護理員可以根據老人的身體情況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內容。
在上門介護服務中,理發、修腳是需求量最大的項目,有些老人還會選擇助浴服務。普通助浴需要老人坐在衛生間里進行,那臥床老人怎么辦呢?有些長期臥床的老人覺得擦浴不舒服,就想泡一泡、澆一澆。工作人員孫麗娟介紹,一號護工提供攜帶器械上門助浴的服務,在床上鋪上充氣式助浴床,就可以幫臥床老人淋浴洗澡啦。
孫麗娟說,各項護理服務都有相應的操作標準。以洗腳為例,每個腳趾縫都要清洗到。同時,護理員不管從事哪項服務,都會特別注意和老人的溝通。居家養老的人往往缺乏社交,孤獨感強,需要心理關注。我們沒有單獨的陪聊服務,因為完全陌生的兩個人一上來也不知道聊什么。但護理員會在上門保潔、修腳、按摩等服務過程中,盡量多和老人聊聊天。每次護理員離開時,老太太都會依依不舍地拉著她的手,說‘下次一定要再來??!’一位社區居民在寄給一號護工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