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本周六正式施行,如何助力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
時間:2022-10-01 14:14 來源: 作者:小杰 人瀏覽
從隨申碼到預約掛號,在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的當下,習慣傳統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發現自己屢屢碰壁。交通出行、看病就醫、消費支付……對很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的生活場景應用,到了不少老年人這兒就是一道坎兒,怎么都跨都太難了、好費勁。
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使用電子支付僅51%。對不少老人來說,與數字化時代同步洶涌而來,還有一種因跟不上節奏而產生的脫節感、失落感。本周六(20日)起,《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明確,保留并完善傳統服務方式;推廣應用符合老年人需求特點的智能信息服務。
為了讓更多老年人成功跨越數字鴻溝,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開展長者智能技術運用能力提升行動,聚焦涉及老年人生活、辦事的高頻事項,通過開展智能手機應用培訓和幫辦服務,幫助老年人提升運用智能技術的水平。值得關注的是,該項工作今年還被首次列入政府實事項目,目標為100萬人次。
保留傳統方式,等一等走得慢的老年人
每個人都年輕過,但并非所有人都老過。
當身體機能一天天退化,人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也變得不同。健康碼、預約看病、掃碼點餐……這些對于年輕人而言極為方便的掃一掃,卻讓部分老年人感到一種別扭甚至恐慌……甚至于,一些長期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偶爾出門前,都要事先做好心理建設,讓護理員們先培訓好自己,方能安心出門。
比如看病掛號,許多老人就擔心自己的社保卡被機器設備吞吃多扣錢等,對這些自助服務終端退避三舍,而寧愿去人工窗口排長隊。市人大代表劉新宇在調研中發現,對智能設備存有心理障礙的老年人占相當大比例。這其中另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智能服務終端的交互界面對老年人而言還不夠友好。因為自助操作步驟較多,部分環節還會與智能手機產生交互,如果沒有他人幫助,很少有老年人能靠慢慢自我摸索而實現獨立、有效地使用終端。
為此,專家們呼吁,社會進步發展一定要為老年人預留綠色通道。去年底,國務院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市人大代表屠涵英仔細研讀后認為,該方案的核心就在于鼓勵人們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也盡可能保留傳統方式。譬如,保留傳統紙質憑證、人工服務、專設老年人服務通道等。在她看來,這些政策所傳遞出的是更有溫度、更包容的城市服務。
持續發布需求清單,讓企業知道老人需要什么
從某種程度上說,數字鴻溝,就是一種信息障礙。面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怎樣才能讓老年人從容、無憂地接駁數字生活?這考量的是各方的智慧。即將施行的《條例》明確,在為老年人提供公共信息服務時,要滿足無障礙信息傳播與交流的需求。
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款小小的智能水表沖上熱搜榜單,并被近4億人點贊、評論。因為嵌入了智能元件,再普通不過的水表也成了救命神器。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水表便會向系統發出警示,居委工作人員便會上門查看具體情況。智能水表能救命的背后,其實是一整套養老服務體系與現代化城市數字治理體系的科學接駁與完善。在政府、企業、社區多方合力下,不善用科技的老年人也能感受到由數字播散的溫暖與關懷。
此前,市民政局聯合市經濟信息化委公布首批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介紹說,這是為了鼓勵更多企業以場景應用為導向,為老年人提供真正以‘賦能’為前提的智慧養老產品及服務。安全防護、照護服務、健康服務、情感關愛等更細分應用養老服務場景的出現,也能讓更多企業知曉老人需要什么。今后,市民政局還將陸續發布新的需求清單,希望通過場景引導,讓科技賦能養老。
數字掃盲成社會課題,讓老年人無障礙共享信息
老年人數字掃盲是一個社會課題。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政府應當作出制度性安排,讓他們能無障礙共享信息化成果。《條例》中也明確,要將老年教育延伸到社區,為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服務;探索建立市區聯動的信息化平臺,并開發老齡人力資源,支持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促進積極養老。
上海科技助老服務中心,滬上最早一批探索幫助老年人觸網的民非組織。早在十年前,該中心負責人吳含章就意識到,這其中藏著大量需求。那時候我們主要面向對網絡感興趣的老年人,教會他們如何上網。十年后的今天,為更好地幫助老年人接駁數字生活,他們正集中全市各部門及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充分盤活資源,以更豐富更自然更有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數字掃盲。他留意到,探索建立互助性養老服務時間儲蓄被寫入《條例》之中。在他看來,政府部門牽頭試點時間銀行,可以激發較年輕的老人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幫助身邊更多高齡老人。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本周六正式施行,如何助力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846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