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試點社區嵌入式養老,15分鐘居家養老有了這個新做法
時間:2022-10-01 14:16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徐兵是上海金福連鎖養老院董事長,做養老十余年,最開心的事是每當走進自己的養老院,老人們會熱情地打招呼:小老板,謝謝你啊!我總說不用謝我,你們付了錢的。收了錢,還收獲感謝,讓徐兵體會到做別的產業時從未有的溫暖,而如何讓這個行業實現規范有序良性發展,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這些年,徐兵在養老一線發現的真問題成為他參政議政的源頭活水,他圍繞養老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像一部連續劇一樣持久深入。
特殊年份,不一樣的履職
2020年,徐兵的手機里多了很多微信群,委員們面對面的履職少了,集體討論少了,但即時溝通更多了,對徐兵來說,調研也一直沒停。
疫情給養老院的日常交流、消毒防護都帶來變化,身為董事長的徐兵在自己的5家養老院輪流坐鎮。只有親自到了養老院,親耳聽老人和家屬講,才能知道他們的真實需求,畢竟有些話他們不一定能和院長講;有的家屬要求很多但也未必都合理,我親自溝通,又能為工作人員減輕一些壓力。
年初,因為疫情防控需求,養老院限制每天探望人數、規定探訪路線和地點,很多老人和家屬不習慣,鬧出很多不愉快。徐兵安排養老院為老人們開通線上視頻服務,還通過培訓,讓80多歲的老人也能簡單使用智能手機;疫情發生后,不少做社區養老的同行抱怨社區防控做得太好了,養老工作人員都沒法上門,徐兵和多位委員提出憑健康碼進出社區的建議;疫情讓社會上不少民營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徐兵感同身受,及時建議適當減免租金助企業渡過難關……
養老難題,年年不同
養老行業長遠發展面臨的問題一直是徐兵關注的重點。前年,針對上海中心城區養老床位緊張、一些失能老人因承擔不起費用進不了養老院,他提出聚焦失能老人優化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提案;去年,考慮到上海養老資源日趨稀缺緊張,而且有的老人因生活習慣也不愿進養老院,他想到了虛擬養老院的概念,嘗試把養老院延伸到家里;今年,他根據參與運營和實際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建議螺螄殼里做道場,提升上海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效能。
嵌入式養老,規模小而精,既解決傳統養老機構用地難,又因離家近而更易為老年人接受,是適應超大城市養老服務發展需求的創新探索。如今,上海各區按照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的要求布局設施,既設立集成式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又推出長者照護之家、日間照料中心和助餐點,養老服務網織得更細密了。
但共性問題也不少。一是床位周轉率低。長者照護之家兼具長期住養照料和短期托養照料兩種功能。而從實踐中發現,長者照護之家的床位周轉非常困難在需求端,老人一旦住下,往往不愿意再離開;從供方看,一些區對長者照護之家的床位沒有周轉要求,有的機構運營方為了便于管理、降低成本,也傾向于不周轉床位。
二是鄰避效應明顯。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因為要設置在社區中,在建設運營前受到的鄰避效應甚至要比其他醫療、養老類型的機構更加明顯,也不乏一些所有手續均合規的項目,因居民反對遲遲不能動工建設或開張運營。
最近,上海在推家庭照護床位試點,為居家老人提供365天,24小時照顧,有緊急情況15分鐘到達的專業服務。在一些人看來,輾轉往返各個點提供服務的成本不低,難賺錢,但徐兵愿意嘗試。在他看來,這項服務既能滿足老人需求,又能降低服務綜合成本,一旦成功,對全國大城市解決養老問題都有借鑒意義。
做養老,關鍵在人
作為一名搞建筑起家的企業家,徐兵深知養老不是一個快速回本的領域,對于直接服務老人的一般從業人員,這更是一份需要愛心和堅持的工作。他希望社會對養老能多一點理解。
徐兵開養老院10余年,也看過不少寒心事。一位護工照顧老人四五年后,和老人成了朋友,家屬也認可,曾送來錦旗感謝,但因為一次意外摔倒,家人立即翻臉,開口說要幾十萬賠償,還對護工及院長口出粗言。老人久坐站立時容易摔跤,有的家屬很理解,覺得在家里也會發生,老人沒事就好;但有的家屬會不依不饒搞事情,讓工作人員很灰心。與此相對應,有的老人坐著容易摔倒,護工用專門的束腹帶按規范幫老人固定一下,不理解的家屬一看就說這是把老人綁起來了,拍照上傳到網上,引發各種非議甚至攻擊。
我們嚴格杜絕虐待老人,但對于一些專業的處理,以及無法避免的意外,也需要家屬、社會給予理解。徐兵很著急,他直言理解是對養老從業人員最大的支持。養老行業本身就很微利,惡劣緊張的關系,會讓投資人、從業人員都不想做養老,不敢做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