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養老聯合體新模式讓老人舒心、家屬安心
時間:2022-10-01 14:19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在家養老,如何才能享受便捷、周到的上門服務?高齡老人子女不在身邊,遠程看護如何實現?有了科技的助力,新養老服務新模式開始走進北京老人家中,通過整合養老驛站、醫療機構、服務商優質資源,探索區域養老聯合體的養老新模式,讓老人舒心、家屬安心。
今年90歲的王兵(化名)老人和老伴住在北京市朝陽區潘家園街道。他們不想給子女添麻煩,這些年來一直兩人在一起生活,互相照顧。老人單獨居住,子女們不放心,周末抽時間過來探望,平時電話聯系。如今,老人的子女們比之前踏實多了。原來,街道組織安裝了看護系統,子女們在手機上隨時能知道家里的情況。
據介紹,安裝在老人客廳墻上掛著的小盒子通過紅外感應形成信號的接收器,只要家里有網絡信號,就會記錄老人在這塊區域的活動信號,子女們打開手機就能看到父母在家的情況。
遠程看護系統持續進行日常活動數據采集,實現對老人起居活動的探測和預警。在衛生間停留時間過長、夜間反復出入衛生間等,小盒子可分析信號情況發現老人生活習慣的改變。一旦出現意外跌倒、中風倒地所致長時間沒有自主活動,還會提示家屬或后臺工作人員予以關注并進行干預。
在潘家園街道,目前已有130戶家庭免費安裝了遠程看護系統。為他們提供這項服務的九齡麗灣養老服務公司是潘家園街道養老聯合體的成員單位之一。
所謂養老聯合體,是潘家園街道整合養老驛站、醫療機構、服務商優質資源,實現多方聯動,為老人提供便捷、貼心養老服務的一種新模式。作為朝陽區試點,潘家園區域養老聯合體逐漸探索出規范管理、專業運營的可持續發展方式。
潘家園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轄區約13萬人口,老年人口密集,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量大。雖然轄區內服務體系眾多,但有效統一的服務輸出少,為了提升養老服務能力,同時加強監督管理和統籌安排,街道整合優質資源,開展養老聯合體試點工作。
聯合體項目按照1+2+5+7的方式開展,即1個統籌指導小組(街道主管領導、民政科工作人員、養老專家、養老機構代表)、2個運營管理平臺(聯合管理平臺、信息管理平臺)、5家服務商、7家養老服務機構組成養老聯合體,主要面向獨居、高齡、失能失智老人及困難群體提供養老服務。
負責人表示,區域養老聯合體是一個共享平臺,可以鏈接轄區內的養老、醫療、文化、商業等各方面資源。在街道的管理統籌下,聯合體篩選優質服務供應商,建立長效監督管理準入、淘汰制度。養老聯合體通過資源整合,各機構發揮自身優勢,為老人帶來多元養老服務。
業界人士分析,潘家園養老聯合體的發展,正是養老服務新格局之下,政府角色轉換的一個縮影從大包大攬到組織協調、監管統籌;整合養老資源,統籌用于支持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調度區域資金和市場資源的利用,促進各類養老服務資源有序流動,最大限度發揮養老資源的效益作用。
業界人士表示,對于老人來說,政府監管的居家養老服務帶來更多安全感。對于服務商而言,聯合體的建立,讓各級機構能形成聯動關系,不再是單打獨斗。作為朝陽區最早一批試點之一,潘家園養老聯合體以智能化的后臺對接社區需求,用智能化技術整合線下的服務資源,為機構提供數據和需求信息,同時可以實現養老驛站、照料中心、居家養老區域標準化管理,形成抱團發展養老事業、減少同行業不正當競爭。聯合運作、聯合服務、聯合評估,正在促進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場運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