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圍著老人轉,長三角異地養老未來可期
時間:2022-10-01 14:20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擇一處山綠水清之地,過上田園生活。看起來很美的異地養老,近些年熱度攀升。在浙江省嘉興市,一家養老機構入住了逾400位上海老人,10套房子里有7套說上海話。
截至去年底,長三角地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4676.89萬,養老機構總數為7928家,養老床位達167.65萬張。共用、共享養老資源、設施,已成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不過,異地養老在落地環節仍面臨不小挑戰。從選擇養老機構遭遇信息壁壘到養老補貼遲遲不能跟人走,種種問題仍阻礙著這一新興養老模式的推廣和發展。
面對熱切的民生期盼,政府和相關行業協會、組織正在積極行動。首批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名單不久前在滬發布,涵蓋20個城市的57家養老機構,核定床位共計25698張。上海已有10個區與蘇、浙、皖三省的15個城市簽訂試點合作協議。長三角異地養老的未來,可期可盼。
多元服務供給,給老人最適配的選擇
跨區域養老,首先要解決選擇服務機構的問題。在一波主打旅居、康養的會員制養老社區中,押金收費現象已成為主流。然而,正如上海市民朱嘉敏所言:對于這些養老機構龐大資金的監管仍處于空白地帶。
對此,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上海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促進中心聯合推出了一份白名單,將服務好、品質佳的養老服務機構、企業率先納入。
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徐啟華說,他們在制定名單時收到了來自各地區養老機構的踴躍報名,最終從90多個候選者中精心挑選出了57家養老機構。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是這些入選機構的最大特點。
57家機構涵蓋老年公寓、康養中心、頤養院等多類型養老機構。部分機構可以滿足老人旅居康養的需求,其他機構則可以滿足失能失智老人的性價比養老之選。徐啟華告訴記者,在選擇首批機構名單時充分考慮到了老人們的多元需求,希望能為他們提供各種最適配的養老機構。
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讓其安心異地生活
在尋找到合心意的養老機構后,老人們還焦慮著另一大難題異地養老后,誰來保障他們的權益?上海市民金銀淑十分關心異地養老的進展。她說,這幾年選擇異地養老的老人越來越多了,但其實服務人群仍然局限于活力老人。甚至,一些老人在身體情況尚能自理時選擇異地養老,而等到需要更多養老服務時則又返回上海。這一現象的癥結其實是核心醫療資源沒有配備到位。金銀淑說。
對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而言,看病就醫無疑是最迫切的需求。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41個城市已實現醫保結算一卡通。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更是跨前一步,今年已實現免備案異地門急診就醫結算。這意味著,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三地的參保人員在示范區內的85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門急診就醫,無須提前備案,可以直接刷社保卡掛號、看病、結算。
長三角醫療政策的順利通關,讓更多老年人看到了一體化的便利。他們還希望,一攬子養老補貼政策也能跟人走。對此,上海市民政局明確表示,將積極推動三省一市建立跨區域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制度,為老年人異地養老提供有力支撐。
開放養老護理實訓基地,讓服務團隊跟上需求變化
在異地養老的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群體不容忽視,就是養老護理員。眼下這批異地養老的嘗鮮者,大多都是對品質生活有追求的老人,其服務需求也更趨于精細、復雜。原先的養老護理團隊能不能跟上這種需求變化?一些對異地養老躍躍欲試的老人們存有這種擔憂。
浙江省嘉興市民政局副局長吳書雷坦言,人才短缺、軟服務不足是制約當地養老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主要因素。他說,就硬件設施而言,嘉興的養老機構并不輸給一線城市。不到30%的老齡化比例更是讓他們仍有余力向兄弟省市開放養老床位、資源。然而,本地養老護理團隊的服務素養、理念,相比于一線城市仍有差距。
為此,上海民政部門正考慮進一步向長三角地區兄弟省市開放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通過建立多方合作網絡達到信息、資源共享,并向周邊省市輻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