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智慧養老服務用上黑科技,有人退貨有人點贊
時間:2022-10-01 14:25 來源: 作者:小通 人瀏覽
二七區民政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監測社區居家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信息河南商報記者鄧萬里/攝
智能腕表實時定位、空中醫院遠程診療、智能床墊離床感應……智能時代,這些智能服務正逐漸走進社區,成為老年人的伙伴。
近日,河南公布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名單,鄭州位列其中。目前,鄭州開展智慧養老服務情況如何?有哪些亮點?河南商報記者對此進行探訪。
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實習生曾令統
河南省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鄭州市成建設試點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民政廳了解到,鄭州市、長垣市等12地,被確定為河南省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
這些地方將分別從智慧養老大數據應用、智能物聯網產品研發、居家智能照護服務、為老便民服務等多個維度開展試點,示范帶動全省各地積極開展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和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
今年開始,省財政廳、省民政廳將利用3年時間,分批支持試點地區探索多種形式的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和智能養老技術應用。省財政廳將對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給予獎補資金支持,首批試點為期1年,按照平均每個試點不超過300萬元的標準,結合當地實際需要,安排獎補金額。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試點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精準對接居家和社會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建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老年人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探索建設智慧養老院,推廣物聯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實現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建設統一規范、互聯互通的養老服務平臺和共享系統,開展養老大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應用。
智慧養老目前在鄭州開展情況如何?
其實,早在入選試點之前,鄭州已經開展相關探索,目前開展情況如何?有何亮點?河南商報記者對此進行探訪。
鄭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王中華介紹,目前,鄭州市已建成各級養老服務信息平臺11個,入網39萬多人,下一步,我市將以全省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為契機,加快全市養老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力爭年底前建成全市統一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更多老人提供‘點菜式’服務。
二七區
互聯網+智慧養老,對上門服務人員遠程監工
去年年底,二七區通過公開招標完成了區級智慧養老服務綜合平臺的建設。
7月2日,在鄭州市二七區民政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社區居家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大屏幕,對居家服務人員進行動態監測。
服務人員楊秀香結束對宋培華老人的居家上門服務,大屏幕上,居家服務動態板塊,實時顯示著服務人員的工作地點及時間。
二七區民政局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景東陽介紹,該平臺覆蓋了二七區61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等,老人有服務需求時,可以先通過社區登記,登記信息匯總到平臺之后,再根據情況進行派單,在服務人員的手機上,安裝著相關應用,有定位和服務計時功能。
助浴、助餐、助急、助行……截至目前,居家上門服務達934人次,服務對象為二七區民政局劃定的七類困難老人,由政府購買服務,每小時30元。
除了上門服務,該平臺與養老服務機構進行對接,在餐廳、廚房、大門口、安全通道等位置安裝有多個攝像頭,后臺可實時查看相關情況。
景東陽介紹,他們還為轄區內的失智、易走失老人免費發放黃手環,能夠通過黃手環上的二維碼快速識別老人的住址和緊急聯系人電話,幫助老人及時聯系家屬,安全送老人回家。
金水區
智能床墊離床感應、智能可升降便池、遠程診療……
推開房門,便有溫柔的女聲向你問好;通過房間里的語音AI終端,你可以下達指令,房間內的家具都會有求必應;床上的智能床墊,可以檢測你是否離床過久,一旦有異常就會向家人發出警報……如此智能化的場景,出現在金水區廣電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家庭照護床位體驗間。
除了智能語音互動,該房間還有許多適老化設計。便池兩側有扶手,同時有智能按鈕,為老人起身助力。
另外,針對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還會配備腕表式手機、智能拐杖、定位功能鞋等智能終端,提供實時定位、歷史行動軌跡查詢等服務。
除此之外,廣電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還專門開辟有體驗中心,持續不斷研發新的智慧養老產品,根據體驗反饋不斷完善。
比如空中醫院遠程醫療診斷服務,可以視頻連接到醫護人員,老人說明癥狀后,對方進行線上醫療診斷,還能送藥上門。據介紹,該系統已與全國300家三甲醫院合作。
聲音
智慧養老接受度如何?有人退貨有人點贊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在金水區,從5月份開始,上述家庭照護床位的部分設備已進入轄區100多位老人的家中,開展為期一年的試點活動。
我們為老人安裝了語音智能終端、智能床墊、攝像頭、緊急呼叫四類設備,總價約3000元,全部由政府購買。廣電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主任蔣菁菁說,會有工作人員教老人使用,并負責后續服務。
體驗了近兩個月,老人感受如何?
7月3日,河南商報記者來到老人家實地探訪。家住廣電瑞園小區的嚴老先生,在看過智能床墊的說明書之后,認為自己身體康健,不需要床墊,我已經把床墊裝起來了,你們有時間來拿走吧!
還有的老人,從心理上有些害怕使用這些智能設備,因此有些抵觸情緒。
家住安泰新龍小區的陳阿姨今年81歲,使用語音智能終端的時候,由于發音不準,往往無法被準確識別,嘗試了幾次依然失敗后,陳阿姨有些不耐煩:用不上這個,放我床邊還占地兒……
而在銀河小區的趙大爺,對這些設備的接受度很高。
我喜歡聽豫劇,一說《朝陽溝》《打金枝》,那個機器自動就播放了。趙大爺今年已85歲,每天都會用智能語音終端給大女兒打視頻電話,子女也能通過客廳的攝像頭向趙大爺喊話,確認他的行蹤,可方便,我可喜歡,感覺已經離不開了。
蔣菁菁表示,目前,正在對100多位老人進行回訪,老人對這些設備的評價參差不齊,畢竟剛開始試點,會逐漸優化產品,結合老人的實際需求,調整或更換智能設備。
王中華表示,智慧養老的推進是循序漸進的,會通過不斷地溝通和調整,為更多老人提供實用性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