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養老面臨的尷尬
時間:2022-10-01 14:26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慧養老悄然興起。但由于受到經濟因素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一方面市場購買力尚顯不足,另一方面凸顯失能老人重金難買需要的服務。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養老?智慧養老是真的未來已來,還是只是看起來很美?
老人眼中的智慧養老
您知道智慧養老嗎?就是科技養老唄。把自己交給沒有感情基礎的科技,想想都不靠譜。不知道啥是智慧養老,我知道養兒防老。
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大部分老人對智慧養老知之甚少,有些許了解的也是從電視、報紙等媒體上得知。智慧養老到底怎么回事?很少有老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智慧養老被稱為全智能老年系統,即利用先進的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面向家庭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物聯網系統與信息平臺,整合政府、社會及社區家庭的資源,為養老提供更便捷、高效、靈活的公共管理創新服務模式。這么說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讓我們列舉一些智慧養老在養老項目中的具體應用吧!如智能門鎖、智能開關、智能床墊、看護機器人、多功能遙控器、可穿戴定位傳感器、便攜式緊急按鈕、空調智能安全插座、玻璃破碎探測器和幕簾式紅外探測儀、智能紅外轉換器及智能主機等。
以智能床墊為例,它能監測到老人的睡覺狀態,哪怕翻個身都會有記錄。夜間老人若離床20分鐘就會自動報警,以便后臺工作人員及家庭其他成員實時掌握老人的睡眠質量、離床狀態、心率、呼吸等方面的數據信息,為老人在安全監測方面提供有效服務。再比如,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各類傳感器告知家庭其他成員老人的狀況,使老人的日常生活處于遠程監控狀態。當老人在家中摔倒后,地面的安全傳感器就會立即通知此前協議約定的醫護人員和老人親屬;如果正在煮的東西長時間無人問津,裝在廚房里的傳感器就會發出警報提醒老人。若老人已經外出,報警一段時間后還是無人響應的話,煤氣便會自動關閉。
智慧養老有多種體現形式。比如有專門針對老人的穿戴設備,可以對老人進行定位或者遠程監控,有突發情況時可以第一時間告知看護人。智慧養老的慢病管理系統可以為老人提供智能化的飲食運動方法、風險評估預警等;在健康管理方面,互聯網、大數據能為老人的健康管理實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監控和防護。總之,智慧養老能夠多層次服務并滿足多元化需求,這也是智慧養老相較傳統養老更具優勢的地方。
智慧養老難覓蹤影
為加快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早在2017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就制訂印發了《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該計劃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養老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智慧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智慧養老服務品牌。
但我市養老機構、居家養老的老人家中,很難尋覓到智慧養老的蹤影。由于養老觀念、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社區、養老機構等形式的養老服務覆蓋能力仍然有限。特別是居家養老,所需的人力成本最高,也是智慧養老最被寄予厚望、期待發揮更大作用的領域。所以,智慧養老的發展仍需提質增速。
對各種養老形式一直關注的我市一家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現在人工智能技術中的情感技術發展較慢,人工智能養老產品仍多偏重于基礎功能,但老年人群體對人工智能陪護產品的情感交流體驗更為看重。另外,應用人工智能的養老產品價格普遍較高,對老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形成了較大壓力。
很多智慧養老產品考慮精度很多,但考慮溫度很少。對于老人來說,人文溫度很重要。技術不是萬能的,不能技術至上,要避免智慧不養老、養老不智慧。我市一家養老機構負責人說,現在一些智慧養老產品的最大問題是忽略了用戶體驗,比如很多可穿戴設備的體驗并不好,要以個性化服務和產品建立新的體驗,形成新的需求,引領新的消費。
問題雖然存在,但中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整體正處于上升階段,未來諸如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養老服務中的價值還會不斷被發現和認可。
智慧養老面臨的尷尬
智慧養老中的智能設備看著很美麗,可離實際卻有些距離。
我市一家養老機構負責人說,我國的智慧養老產業剛起步不久,又是將現代的信息技術運用在上面,所以國內的智慧養老產品普遍成本高。在設計智慧養老產品的時候,相關廠家更多的是著重于技術與功能方面,從而忽略了老人的學習能力、身體狀況等因素。所以,對于一些老人來說,這些智慧養老產品還不能達到完全接受并熟練使用的地步,可操作性不強。
以養老機器人為例。一個養老機器人的價格是三四萬元,而且缺少一定的護理功能,只能陪老人聊天、唱歌。這對于養老機構來說,價格確實很高,也沒有解決最實際的問題。一位養老院的院長在考察一個智能清理設備之后搖了搖頭。一臺設備只能針對一個老人,價格卻要三四萬元。而我們的護理員一個人可以同時照顧好幾位老人,一個月只要幾千元。
對居家養老而言,老人的消費觀念比較傳統,偏向節儉,舍不得買智能化養老設備。對養老機構來說,則存在成本投入問題。即使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租用一臺設備,很多中小型養老機構還是不敢貿然嘗試,因為設備的維修是要面對的難題。
所以,智慧養老走入尋常百姓家、被養老機構接受并廣泛應用,還需各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