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代表: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時間:2022-10-01 14:27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健康養老問題與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也是兩會的重大民生議題。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總裁李燕認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問題,也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應有之義,作為一種重要的養老模式,社區居家養老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和推廣。
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化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人口老齡化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底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將近1.8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2.6%,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經過多年建設發展,我國初步建成了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李燕說。她同時指出,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目前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是養老服務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二是養老服務供給資源不平衡,目前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務為主,缺少專業化的精神文化服務;三是養老服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且專業人才短缺;四是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不足。
對于如何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李燕分別從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社會參與、拓寬養老金渠道、新技術運用等方面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加快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完善政策規定,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法可依。
二是完善社區養老文體設施建設,優先發展社區老年教育,豐富老年人業余文化生活。
三是建立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議對專業人員按不同的要求進行知識、技能培訓,按培訓技能考核的等級從事相應等級的服務,做到持證上崗,提高專業化水平。
四是拓寬養老資金籌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發展機制。除政府出資外,建議引入專業社會服務企業或組織參與運營,通過設施保障、財政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形成多層次、多途徑、多渠道的投資發展機制。
五是運用新型互聯網技術,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相結合,可實現遠程看護,老年人也可通過網絡足不出戶獲取相應線上線下服務。建議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針對老年人實際需求,不斷開發優化適合老人居家養老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
公眾急救知識匱乏推動普及心肺復蘇技術
李燕還帶來了加速心肺復蘇急救知識的全民培訓和普及,提高急救設備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配置的普及率的建議。她表示,猝死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尤其是近年來中青年猝死事件時常見諸報端,令人倍感痛心。
據保守估計,我國每年約有54.4萬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相當于每天約1500人,每分鐘約1人因心臟驟停而離世。
大量醫學研究數據顯示,當心臟猝死發生時,搶救的黃金時間僅有4分鐘。其中,倒地1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救活概率為90%;2分鐘內為60%,4分鐘內為40%,8分鐘內為20%,超過10分鐘救活概率幾乎為零。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我國90%以上的心臟驟停發生在醫院外,救護車、專業醫師短時間內無法到達,而公眾遇到心臟驟停患者時往往束手無策。
公眾缺乏急救知識是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嚴峻現實問題。建議按照‘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從以下幾個層面盡快補齊短板。李燕說,一是推進急救知識進校園,將急救知識納入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從中小學開始將其作為生活必備技能予以掌握。二是推進急救知識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加大對普通大眾的培訓,并確保對同一批次人員開展二次培訓、三次培訓,熟練掌握急救技能,避免遇到意外時的慌亂和不敢救。三是培育壯大專業急救公益志愿隊伍,提高上述人員在人群中的分布率,保證人們在需要急救時能夠更容易得到專業救助,為醫療救治贏得時間。
此外,李燕還提出,應提高急救設備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配置的普及率,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提高我國各大城市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普及率,尤其在地鐵、火車站等人群密集場所,可借鑒消防設施的配置方式優先配置AED設備并設立明確標識,以便隨時取用。
建立高標準健身、游樂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全民健身、休閑、旅游成為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下,盈利性游泳館(含嬰幼兒游泳館)、健身休閑場所(含兒童游樂場)大批量出現。伴之而來的是因行業監管不嚴或監管缺失所導致的游泳池水質不達標,健身休閑場所空氣質量差、衛生不達標等問題,導致想要強身健體反受其害,健身效果適得其反。
李燕舉例說,近年來,游泳池水質不達標問題突出,尤以尿素超標、三氯甲烷、余氯超標最為嚴重。游泳池水直接接觸人體皮膚,高濃度尿素會刺激皮膚、眼角膜,易引發紅眼病、中耳炎、真菌性皮膚病。三氯甲烷為潛在致癌物,可引起肝腎、腸道腫瘤。余氯刺激呼吸道,可引起急性肺水腫,濃度高時可麻痹呼吸中樞神經。
李燕建議,修訂《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根據社會發展情況適時增加公共場所的定義范圍,明確將健身休閑場所(含兒童游樂場)納入公共場所管理,并制定上述場所的高標準衛生標準和管理要求;對標國際標準提升國內游泳池水質標準;持續加強對上述場所的政府監管力度,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身體健康。
同時,應盡快將營利性健身休閑場所(含兒童游樂場)納入公共場所管理范圍,建立高標準《健身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兒童游樂場衛生管理條例》,對空氣質量標準、通風、噪音、消毒等進行嚴格管理。
游泳池、健身場所(含兒童游樂場)作為盈利性機構,在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更要努力承擔自身責任,充分保證空氣、水質達標甚至高于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為消費者切實提供安全舒心的休閑運動場所。李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