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加,尤其是已退休的老年人群,因為沒有了工作競爭壓力,人際沖突因素也隨之減少,對他人的防范心理會逐漸弱化。騙子就是看中這一點,利用情感攻勢就輕易取得老年人的信任。此外,缺乏子女的關心,也會造成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匱乏。而騙子深諳老人的內在需求,運用不同形式的情感攻勢,巧借各種伎倆迫使老人們就范。
泉州高級精神分析師、心理拓展師蔡曉認為,沉迷上網是老人內心孤獨、缺少陪伴的一種表現。大數據帶來的精準推送,使老年人接收到的都是感興趣、好看又好玩的內容;不少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邊,網絡、手機成了他們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途徑,以此填補心理和精神上的空虛,從而也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蔡曉建議,從個人層面講,老人要改變原有的養老觀念,走出傳統的家庭養老,要做到老有所老,老有所學,培養興趣愛好,不要過分依賴手機,豐富網外生活。從家庭層面講,子女要增加情感陪護。子女可以多帶老人出去走走,平日里多關注老人的身心狀況,通過溝通交流,減少他們的孤獨寂寞,同時幫助老人辨別虛假信息,避免其上當受騙。
此外,還可以積極引導老人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文體活動,讓老人融入社區、融入社會,在現實空間中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天上不會掉餡餅線上購物別沖動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相信電話、短信、微信和網絡推銷,高收益的理財往往伴隨高風險。只要不貪心,稍加留心,就不難識破騙局。買理財產品到正規金融單位營業網點比較靠譜。
此外,一些騙子的關懷備至,很容易讓老年人落入騙局。作為子女一定要多抽空陪陪父母,及時了解父母的思想、生活動態,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報警。建議老年朋友在使用大額資金時,盡量要與家人子女商量,參考他們的意見。
針對網絡消費環境復雜,老年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較為薄弱這一現象,市場監管部門也發布了消費警示,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在網絡購物和支付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線上購物要選擇合法經營、規模大、信譽高的購物平臺,不要輕易登錄陌生網站、點擊不明鏈接或安裝來歷不明的APP,盡量不要點擊廣告彈窗購買商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如微信、支付寶等,不要隨意透露身份信息、銀行賬號、密碼等;不與商家私下約定交易方式,不要接受任何直接匯款至個人賬戶的要求。
本文標題:獲取信息滯后,缺少陪伴的老人易被騙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quanyi/3505.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