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7月20日上午,已經有25個地區公布了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分別有:上海、寧夏、陜西、天津、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遼寧、河南、福建、安徽、甘肅、北京、湖南、廣西、江西、湖北、浙江、海南、吉林、黑龍江、廣東、江蘇、云南。尚未公布調整方案的有六個地區,分別是西藏、新疆、貴州、青海、四川、重慶。已經公布調整方案的地區,大家可以按照調整方案計算自己上漲多少養老金,有的地區甚至已經補發到賬。還未公布調整方案的地區,也不用著急,預計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就會陸續公布,無論何時公布,7月31日前都會補發到賬。退休人員的錢袋子又要鼓起來了。
從今年各地的調整方案可以看出,仍然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相結合的方式來上漲養老金,其中,定額調整標準突出的是公平性,無論工齡長短、基礎養老金水平、以及年齡是否達到高齡條件,大家增加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可以陽光普照式地利好所有退休人員,特別是繳費年限短、養老金水平不高、年齡不大的退休人員,在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中沒有優勢,自然希望定額調整能多漲一些。那么今年各地的定額調整,都是什么樣的標準呢?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數據,以供大家參考,請看下表:
2022年各地養老金調整定額調整標準
可以看出,今年由于總體漲幅從4.5%下降到4%,下降了0.5個百分點,在已經公布調整方案的25個地區中,只有兩個地區提高了定額調整標準,分別是安徽和浙江,分別提高了4元、2元,寧夏保持去年的標準不變,其余多數地區都不約而同地下降了定額調整標準,下降最少的河北下降了3元,下降最多的是云南,從59.5元下降到20元,下降了39.5元,也是目前公布調整方案的地區中定額調整標準最低的地區。
通過仔細分析今年全國25個省市定額調整的標準,發現了3個有意思的現象,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一,定額調整標準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沒有直接關系。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定額調整標準不一定高,比如廣東和江蘇都是經濟強省,但定額調整標準處于23和24位,分別只有28元、27元,不到30元。在定額調整標準較低的情況下,如果想要多漲養老金,需要在繳費年限、基礎養老金水平和年齡等條件上占優勢,也是在強化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原則,所以,對于繳費年限短、養老金水平低、年齡不大的退休人員來說,就不是很占優勢了。
第二,多數地區定額調整標準不是太高。可以看出,25個省市只有兩個地方的定額調整標準超過了60元,其他地方的定額調整標準大多數集中在30元至50元之間。按照養老金平均水平3330元計算,今年平均上漲133元,說明定額調整部分占比多在20%-40%之間,定額調整部分占比不是太高,特別是今年在養老金調整通知中強調要加大掛鉤調整比重,強化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這就預示著今年的定額調整標準會有所降低,事實確實也是多數地區下降了定額調整標準,提高了掛鉤基礎養老金調整比例。
第三,定額調整標準存在明顯的地方差。在已經公布調整方案的25個地區中,定額調整標準最高的上海和寧夏有60元,最低的云南為20元,相差40元,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沒有公布調整方案的西藏歷年來定額調整標準都是最高的,預計今年也不會太低。所以,定額調整標準和地區各方面實際情況密切相關,比如參與調整的人數、養老基金收支等情況都是影響定額調整標準的因素。
總的來說,定額調整的存在,其實起到了一種托底的作用,比如上海定額調整最低標準為60元,那么上海的退休人員上漲的養老金肯定就不會少于60元的。實際上,在總體漲幅確定為4%的情況下,各調整標準的總和是一定的,只是看如何分配,每個地區也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考量。當然,定額調整標準如果更高,對于養老金水平低的人來說,可以上漲的養老金就會更多一些,因為定額調整的比重更高一些,那么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的比重就會少一些。今年由于總體漲幅下降,同時要求適當加大掛鉤調整比重,所以多數地區選擇下降定額調整標準也是很正常的。
本文標題:25地公布養老金調整方案,哪個地方定額調整最多?(附各地標準)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92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