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老人之間不要過度比較
時間:2022-10-01 11:50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生活中,有時會不自覺地與別人進行比較。但與誰比、比什么、怎么比,選擇不同,結果也會不同,下面幾位老人的說法值得一看。
霍鳳玲:理性比較心情舒暢
前幾天晨練時,偶遇一位多年未見的好友。一番敘舊交談,得知她已退休,每月的退休金比我高2000多元。
回家后,我與老伴聊起了此事,感慨頗多。上世紀80年代初,我大學畢業后到鄉政府工作。1984年,好友高考落榜,回家務農。我鼓勵她:不能荒廢學業,要尋找一切機會施展才華。與此同時,我力薦她到小學任代課老師。后來,經過進修、轉正,她評上了高級職稱。
我跟老伴說:這世間到哪兒說理去?想當年我是天之驕子,行政干部,辛苦工作大半輩子,卻不如高考落榜的農家女退休金多。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老伴聽后不禁一笑,說:你這種比法本身就不理性、不科學。她雖是高考落榜的農家女,但也是縣一中的畢業生,又遇到了你這個貴人,踏入了教師行列,在教學一線堅守了30多年。況且,國家對教師有傾斜政策,工資待遇不斷提高,她又評上了高級職稱,這些都是你這個行政干部不能比的。你這樣的比法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我問:那你說該怎么比呀?老伴說:應該跟你自己比,跟我們的上一輩比。
是啊,我不也是農家女孩嗎?而且生活在無人識字的家庭。我生在了新社會,才有機會跨入學校大門去學習知識。整個家族,只有我讀完了高中,上了大學,離開農村成了行政干部。當年,我是全鄉應屆畢業生中唯一考上大學的人,曾讓很多人羨慕不已。現在,我每月的退休金有好幾千元,而我的同學們大多享受農民養老金,每月只有百十元。我的父輩生在戰亂年代,沒有機會上學,只能扛活為生,有時候晚上不敢在家睡覺,只能睡在商行里或莊稼地里,有時甚至住在墳堆旁。這樣比較起來,我是多么幸運、多么幸福!
這樣一比較,我的心情頓時變得愉悅起來,每天笑逐顏開的。
人生一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常理。尤其是到了老年時期,應該做到三比三不比:比健康不比財富;比家庭幸福不比職位高低;比子女孝順不比子女輝煌。理性比較,才能生活在快樂中。
康昌清:比出不足取長補短
我一生從醫,最近幾年對創作兒歌產生了興趣,時有小作發表。我是在不斷比較、學習中進步的。
比中學,學中比。首先是和名師比。我有幸得到河北師大退休教授安棟梁贈送的兩本兒歌集,不僅從中學到了許多理論,還經常拿自己的作品跟安老師的作品作比較。譬如,同樣寫的《螃蟹》,我只寫了螃蟹的外觀、肉質和營養,意境比較平淡;而安老師寫得靈動風趣、含義深邃,而且朗朗上口。其次是和文友比。《燕趙老年報》育兒歌謠欄目我每期必讀,并剪貼保存,經常翻閱、對比。從中,我分析文友們所寫兒歌的特色,哪些形象逼真,哪些風趣靈動,哪些符合單純、集中、短小精悍的原則且富有童趣。然后,我在創作兒歌時注意避免概念化、語言生硬、不適合兒童口味等缺點,再對比自己的作品,在初稿和終稿中查找不足。譬如,我在《小蚯蚓》中寫的是一生愛在土中藏,編輯給改成了愛在土中捉迷藏,既形象又有趣味性。
我起步晚,加之年邁體衰,要寫出好的作品實非易事。但我不懼怕,多動腦,多動手,多比較,就能比出不足,取長補短,爭取進步。
王銀海:工作橫比生活縱比
比較是一種正常現象,如何比較卻因人而異。我和老伴一直采用工作橫比、生活縱比的方法,就是在學習、工作上向優秀的人看齊,在生活中把現在與過去進行縱向對比。
我上中學時,有三位要好的同班同學,學習都很好。我向他們學習,努力追趕,終于在畢業考試中超過了他們。無論是在軍校學習期間,還是轉業到地方工作后,我同樣向身邊優秀的人看齊,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最終被評為高級政工師。老伴僅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她刻苦自學,參加了職稱考試,取得了主管護師的職稱。在生活上,我們與過去比。上世紀60年代,我和老伴每月只有80多元的工資,卻要養活全家6口人,如今3個孩子都已長大參加了工作,全家收入增加,有了積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
這樣的比較方法讓我們自尊自強,讓我們知足常樂,高高興興,避免了不必要的煩惱。
適當的比較會激勵我們為目標前進,而過度的、盲目的比較,則會讓我們偏離了原有的方向。學會正確比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