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戀綜:老年人相親節目里還有愛情嗎?
時間:2022-10-01 11:52 來源: 作者:小杰 人瀏覽
最近,許多中老年戀綜進入了年輕人視野中。印象中那些觀念傳統,保守又矜持的中老年群體在相親時卻直言不諱,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需求。許多人驚嘆,原來中老年人的愛情竟然是這樣?他們的感情熱烈又兇猛,就像錢鐘書描述的那樣,中老年人戀愛,就像老房子著火,沒得救。
老女人和老男人:雙重標準無處遁形
中老年人相親一般遵循著固定的步驟,雙方先互看眼緣,再看經濟實力,接著聊聊各自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最后問問身體情況。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彎彎繞,看上了就直接表白,看不上直接拜拜,而大爺大媽在相親時的表現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他們之間的熱血battle可謂是這類節目的最大看點。
在遼寧衛視相親節目《愛的選擇》中,面對節目組提供的5位女嘉賓照片,曾大爺每看一張就說一句不行,語氣中充滿著嫌棄。
在聽完曾大爺的擇偶標準后,后臺的大媽們紛紛開啟群嘲模式,你是20多歲小伙啊,挑的那么那啥啊,正兒八經過日子就得了唄,就他這樣的,方方面面的,這一生他永遠找不著另一半。
這時前臺的主持人察覺到了大媽們的情緒變化,而曾大爺見狀卻說道我告訴你,她們生氣,那是他們傻!。
此刻,在這之前一言未發的王大媽也終于受不了了,說我去接點水行不,我看他要吐了。
身高一米七不到,退休金三千元的曾大爺很是疑惑,自己只是想找一個既年輕又漂亮,不圖自己錢,還能照顧自己的女人,為什么就這么難呢?
有人評論道普信男老了也是普信,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但是你大媽已經不是那個好騙的小姑娘了。
在這些中老年戀綜中,你能發現許多上了年紀的大爺心目中的理想型依然和自己年輕時一模一樣,完美地詮釋了男人至死是少年。
除了年輕、漂亮、賢惠這樣的標配,他們在考慮身體問題后還往往加上了一條能不求回報地伺候自己。
相較于老女人,為什么這些老男人能夠如此硬氣?
SusanSontag提出了雙重衰老標準來解釋女性為何被認為比男性更早失去魅力。
她認為任何年齡段的女性的魅力標準其實都取決于她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年輕的外表,或者說她如何設法模擬出年輕的外表。
女性的吸引力隨著年齡而逐漸流逝,因此中老年婦女常常被置于各種吸引力的對立面。
而那些諸如身高、學識、經濟實力等常用于男性吸引力的評價標準在時光流逝中能夠得到更多的保留,這讓中老年男性似乎比同齡女性更容易獲得寬容與青睞。
聯合國婦女署在2012年發布的性別與老齡化相關的報告指出,女性在每個階段對勞動力市場的參與都低于男性,其中50歲至64歲年齡段的性別差異最大。
這使得中老年女性的經濟保障普遍低于男性,也解釋了為何前來相親的中老年男性依舊喜歡樂此不疲地強調自己的收入水平。
可與青年時代不同的是,面對大爺的我的狡兔三窟,有三套房子,大媽們已經不再上套,直言我現在就嫁給你,你現場寫個保證書,證明你死了之后東西歸我,敢不敢寫!。
另外,女性的平均壽命比普遍比男性更長,參與相親的中老年女性可能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口的性別比例也許也能夠部分解釋男性為何認為自己在相親市場中擁有更多的議價權。
經歷過喪偶的人群中性別差異也依然十分顯著,研究發現在失去伴侶后女性常常選擇獨自悲傷,而男性普遍希望尋求替代。
女性往往在性別社會化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處理社會關系與親屬關系,配偶的死亡讓許多男性的社會活動與人際互動明顯減少,因此他們在配偶死亡后自我評估的痛苦和孤獨感受比女性更強,并且更加渴望建立新的浪漫關系以排解孤獨與寂寞。
很多喪偶男性在相親節目中表示,因為自己不擅長做家務,平時行動也不便,所以希望尋找新的伴侶來減少兒女照料老人的負擔。
當然,這常常是試圖用利他性的話語合理化那些不太被社會接受的自我需求。
成熟的愛:愛在不同年歲時的樣貌
已經度過了大半輩子的他們在相親過程中毫無扭捏作態,看對眼了立刻表達愛意,看不對眼常常直接互相攻擊。
相親節目中的老人們的相親要求似乎都直接到極致,比如有沒有三高?住房有多少平方?家務做得好不好?每個月退休金多少?
大媽想跟大爺在一起可能就是看上了300只大鵝和2000平房產,兒女都在北京,探親方便。
對中老年人來說,愛情中最核心的考量變成了那些簡單到用是或否,或是一個詞語就能回答的現實條件。
中老年之愛似乎不再需要風花雪月,那些年輕人時常在愛情中渴求的情感共鳴、價值觀匹配等精神上的契合好像變得不值一提。
他們的愛情觀過于接地氣,難道中老年人對愛情的要求和期待就這么低嗎?
愛這個詞用來標記年輕人的性興奮、中年人的習慣和中老年人的相互依賴。JohnCiardi
CassieMogilner等人對1200萬個個人博客進行了分析并實施了一系列調查和實驗后發現幸福的含義并不是恒定的,相反,它在人們的一生中都發生著系統性的變化。
年輕時期人們更常將幸福與興奮聯系起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更傾向用平和的體驗來描述幸福的感受,這樣的變化可能是由于人們的關注點逐漸從未來轉向了當下。
年輕時我們常常做更長遠的打算,希望制定一些長期目標來引導我們的生活,避免迷失,但我們又希望年老時關注當下的感受和想法,避免擔憂那些諸如死亡的長期威脅。
此時,那些最實際的考量,往往才能夠最直接、最快地幫助離異或喪偶的中老年人抵御最深刻的孤獨感,也許是經歷過太多,他們更清楚什么才是此時此刻自己最需要什么。
CherylCarmichael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年到中老年的親密關系過渡往往是從量到質的轉變,年輕伴侶的主要任務是管理沖突,而對于中老年伴侶來說是保持相互支持。
中老年伴侶的愛也許沒有年輕時那樣充滿新奇與刺激,但很可能會更加深刻。
他們的社交網絡和興趣范圍變小,不再像年輕人那么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此時他們往往優先考慮深化現有關系,關注如何在當下獲得更多情感價值。
參與相親的老人在愛情中看似作出了許多妥協,但這種妥協更像是以有限之軀直面命運時的勇敢與坦蕩。
既然不能再什么都要了,我就去追求那些此時此刻最想要的東西好了。
當下就是愛情最好的時刻
中老年人被社會邊緣化,他們的生活常常被描繪得暗無天日,但事實上他們依然和年輕人一樣有著豐富的情感與飽滿的人格,正過著熱烈的人生。
很多人認為二十幾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刻,之后的日子每況愈下,因此害怕變老,但事實上研究發現人生幸福指數呈U型曲線,40多歲的時期是多數人一生中幸福感最低的時刻,而到了50歲就開始逐漸回升。
盡管幸福不一定非要有愛情的參與,但也許知道追求愛情的能力并不會隨年齡消散本身就能夠為我們帶來一絲寬慰。
這也許能讓我們放下一些執念,不再那么懼怕那些關于衰老的流言蜚語,就像《別怕變老》中的歌詞一樣,要想歲月饒過你,你也要饒過歲月。
中老年人在漫長的人生中吃過愛情的苦,嘗過愛情的甜,在豐富人生閱歷的沉淀后共同地選擇了在愛情中直接與勇敢。
與其一直在為愛情作長期規劃,糾結于這個人是不是自己最后的歸宿,不如偶爾轉化下視角,試著像中老年人一樣關注當下和這個人在一起時是否不再感到孤單,是否舒服自在。
中老年人的愛情讓我們領略到了親密關系的更多樣態,無論何時我們都能擁有愛的能力,沒有任何時刻是愛情的終點。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中老年戀綜:老年人相親節目里還有愛情嗎?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4091.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