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這幫老年藝術家把非遺唱紅了
時間:2022-10-01 11:52 來源: 作者:小杰 人瀏覽
日出東方霞滿天,神州大地換新顏。歌唱中國共產黨,輝煌歷史一百年。8月7日上午9點,筆者來到位于沭陽縣塘溝鎮周集片區的宿遷市淮海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一進門就聽到了鏗鏘有力的唱腔。
沭陽縣花鄉藝術教育中心原為沭陽縣周集文化老年藝術團,共有18名成員,最大的76歲,最小的46歲。他們都是塘溝鎮和附近鄉鎮愛好淮海戲的居民,因為對淮海戲的熱愛聚到了一起。
家住沭陽縣馬廠鎮的魏良娟剛來一周,現在已經能很熟練地唱出《百年頌歌》了。剛開始魏良娟還擔心學不會,畢竟自己是個門外漢,但來了之后就完全打消了這個念頭。魏良娟說:淮海戲我了解的不多,可就是喜歡,就來嘗試一下。
塘溝鎮居民張建兵是魏良娟的老師,今年已經72歲了。張建兵是團隊里唯一一個識譜的人,他已經堅持學習了近50年的淮海戲,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興趣產生動力。
今年76歲的王壽年是團隊里年齡最大的成員,也是整個團隊的導演。他自編自導的蘇北琴書《再學兩學一做》在沭陽縣第九屆花鄉歌會節目評比中榮獲創作獎。
塘溝鎮周集片區文化站站長王漢武告訴筆者,沭陽縣花鄉藝術教育中心的成員中有退休干部,也有農民,他們都是利用空閑時間排練。推進淮海戲傳承首先要從創新入手,長達兩個小時的古裝戲很難留得住人,所以我們只能從選段入手。比如選擇淮海戲《三拜堂》中最出名的選段《我是嫦娥下凡來》進行表演。王漢武補充道。
除了有選擇地表演古裝淮海戲,對于現代淮海戲,沭陽縣花鄉藝術教育中心的成員們還積極尋求題材上的創新,展現家鄉的變化。2018年,成員們改編的現代戲《拆遷》在塘溝鎮周集片區巡演,將拆遷工作的中心思想通過歡快活潑的唱詞傳播到千家萬戶。2020年,周集、老街、周樓、合興等多個村莊順利完成拆遷安置工作,村民們搬進了戲文里唱的大別墅。
除了淮海戲,沭陽縣花鄉藝術教育中心還重視蘇北琴書、旱船、快板戲的繼承和發展。近年來,該中心創作了一系列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劇本,在唱詞的創作上也破除了低俗化。旱船表演《喜看塘溝新面貌》《喜看鄉村新面貌》,蘇北琴書《頌歌喜迎二十大》《眾志成城戰疫忙》,快板《七一講話放光芒》等都成了塘溝人民口口相傳的名篇。
改變人民新命運,創造民族復興路。傳播馬列好思想,開辟偉大新時代。正如他們所唱的,他們用戲表達對非遺文化的熱愛,用創新將紅色精神融入到淮海戲的傳承中,用熱愛告訴他人,熱愛即為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