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去年全區啟動了家庭照護床位試點的前期工作:走訪老年人家庭,摸清老人的服務意愿和需求。“截至目前,紅牌樓街道、雙楠街道,已有近百戶意向老人家庭預備下一步簽約。”
記者了解到,根據《方案》規定,試點區域,老人將享受每天不少于1小時,每月累計不少于30個小時的上門服務。服務機構參照養老機構的管理規范和服務標準為老人提供照顧服務,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個人護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而為了實現家庭照護專業化,服務機構會根據老年人照護需求和居住空間條件,對老年人居家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通過設置護理床、康復器具、呼叫器等必要的設施設備,為開展生活照料、體征監測、康復訓練、呼叫響應等服務提供硬件與技術支持。
不收床位費
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疊加享受補貼等政策
“費用方面,由于劉爺爺有各項補貼政策,足夠支付所選套餐服務,因此,個人暫時是不用掏腰包的。而且,我們還正在幫劉爺爺申請長期照護險,申請通過后,他就更沒有后顧之憂了。”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還準備完善劉爺爺家里的適老化設施。
據了解,《方案》明確了家庭照護床位不得收取床位費,照護服務收費在參照當前養老服務市場同類服務價格的基礎上,由服務機構自主定價,并報試點區民政部門備案。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以疊加享受困難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補貼、長期照護保險等政策,減免家庭照護床位照護費用。
同時,對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家庭照護床位實行“以獎代補”,服務機構在同一區內連續六個月的簽約服務總人數平均達到10人/月,一次性獎勵3萬元(簽約服務周期不低于1個月);同一服務機構在同一區內每連續6個月月均新增加10人,增加獎補3萬元。
居家養老探索
著力解決老人“不愿住”“住不起”養老院難題
“把‘養老院’搬進家中,此舉一方面是滿足老年人不想進機構養老而選擇居家養老的意愿,一方面是結合長期照護險制度,為長期居家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談及為何推動這項工作,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據他介紹,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有戶籍人口1500.07萬,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316.04萬,老齡化率達21.07%,高于全國18.1%的平均數。全市現有養老機構546家(其中公辦218個、民辦328個),養老總床位12.5萬張(含籌建),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床位39張;城鄉社區養老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97%、65%。調查顯示,成都民辦養老機構服務每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平均成本在3000元/月以上,而2019年成都城鎮企業退休職工月平均養老金為2325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老年人月平均養老金僅為567元。老年人現有收入水平難以覆蓋養老服務成本。此外,受傳統養老觀念影響,目前居家養老仍然是絕大數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
“因此,如何為長期居家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解決剛需老人‘不愿住’‘住不起’養老院的難題,便成為我們長期以來著力解決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為此,成都決定在13個區推進家庭照護床位試點,將“養老院”搬進老年人的家里。
金中杰佳通家庭養老床位專注智慧養老系統研發,提供專業的智能養老平臺包括居家養老、民政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家庭醫生、醫養結合、智慧殘聯等智慧管理平臺,智能養老設備合作對接。
文章來源:采編網絡
本文標題:居家家庭床位居家養老,把養老院搬進老年人家中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zhengce/1039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