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呼叫求助,市區兩級養老平臺收到信息后緊急施救,養老服務人員平均每天上門提供1小時服務,老人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清潔、護理等個性化服務。近日,本報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經在各區開建家庭養老床位,據近日出臺的《武漢市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實施方案》,至明年2月底前,武漢市至少建成5300張家庭養老床位。
把專業養老機構“搬”回家,“無人照護如有人”的家庭養老床位究竟長啥樣?記者進行了探訪。
24小時監護,安裝適老智能設備
89歲的張奶奶一直獨居,兒子唐志強每天會上門做飯、照顧,卻還是放心不下,“萬一她不舒服的時候,我不在身邊怎么辦?”張奶奶住在武昌區楊園街道建設新村社區,因年事已高,腿疾發作,平日只能拄著雙拐,想要完成起床、上廁所、洗澡等日常活動有些困難。
最近,難題被解開了,今年8月,武昌區組織開展適老化改造工程,馬桶與床頭安上扶手,浴室里鋪上防滑地墊,還有洗浴凳、輪椅等新設施,全都進了家門。
12日,記者在張奶奶家看到,廁所、臥室都有了變化,張奶奶告訴記者,扶手都是根據她的使用習慣安裝的,“晚上扶著床頭扶手起來,它會自動發光,再也不怕摔跤了。”
負責為張奶奶家進行改造的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韓笑介紹,他們會根據老年人照護需求和居住空間條件,與老年人及家屬協商后,配置康復器具、移動輔具等設施設備,對居住場所進行必要的適老性改造。
對韓笑及同事來說,智能手環、孝心眼智慧監控等一系列智能設備成為他們的“幫手”。
張奶奶向記者展示,輕按智能手環就可實現一鍵報警。老人進入衛生間的時長、房門關閉時長及心率和血壓等健康數據,都能發至后臺,工作人員可及時了解到生命體征、安全情況等,指導工作或展開施救。
當天,社區書記汪琳也上門探訪,“老人如果在家發生危急狀況,子女在單位可隨時看到,區綜合為老服務平臺和社區養老服務網點也能收到報警信息,迅速處置。”
家庭養老床位的設置減輕了家屬的負擔。如今,唐志強依舊每天上門照顧母親,但變化已經悄然發生,“心里輕松了一大截”。
幫老人實現“養老不離家”心愿
在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設施設備的清單上,記者看到,必選項目包括安全監控裝置、語音或視頻通話設備、生命體征監測設備、門磁感應器及網絡連接設備。床邊護欄、安全扶手、自動感應燈具等則在可選選項之列。在張奶奶家的墻上,貼著每日的服藥清單,養老機構服務人員會用分藥盒分裝、標注,叮囑老人按要求服藥。
記者了解到,家庭養老床位是依托有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將機構的專業照護服務延伸至老年人家中,為老年人在家中設置具備類似養老機構照顧功能的床位。
依靠它,不少老人“養老不離家”的心愿將可能實現。尤其對于高齡、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來說,綜合性長期照護服務將帶來實質性幫助。
武昌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4月,武漢市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啟動后,武昌區民政局全力推進該項工作,防滑處理、安裝床邊護欄(抓桿)、防走失裝置等8個基礎類項目是可享受政府補貼的免費改造項目及用品,22個可選類項目可根據家庭意愿,自主付費購買。最近,結合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探索家屬-服務企業-區級平臺-市級平臺四級響應機制。
在日前出臺的《武漢市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家庭養老床位的對象范圍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9月中旬為啟動實施階段,到2022年2月底前,武漢市建成家庭養老床位不少于5300張,服務人數不少于11000人。并將對每張家庭養老床位予以最高不超過3000元的一次性補貼。
方案規定,家庭養老床位的服務機構應當與所在區養老服務綜合平臺進行對接,實現24小時動態管理和遠程監護。對老年人身體狀況進行評估,作出能力等級判定。
依托有資質的服務機構,為簽約老年人提供專業服務,對老年人居住環境和生活空間進行必要的適老化與智能化改造,并為其提供生活照料、膳食、清潔衛生、醫療護理、心理支持、緊急救援、遠程響應等服務。
服務機構每天早、晚通過信息設備各查房1次,每月累計服務時長不少于30小時,其中生活照料服務不少于服務總時長的1/3,醫療護理服務不少于2次。
“無人照護如有人”
將是養老理想場景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家庭養老床位的開建,對于武漢探索居家養老非常有意義。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智慧養老研究院執行院長何澤儀看來,家庭養老床位的出現及定位符合中國國情需要。她告訴記者,在武漢,老人選擇養老方式呈現著“9055”的模式,即約90%的老年人實行居家養老,約5%的老年人在社區養老,約5%的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養老。
而家庭養老床位的設置絕不僅是“一張床”,更重要的是,涉及居家環境硬件設施改造、智能平臺和數據共同鏈接、優質養老服務的共同結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家庭養老床位是民生工程,做的是雪中送炭的事。”何澤儀認為,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主要解決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原居養老的困難,并最終通過各種手段,達到“無人照護如有人”的效果。
她提到,養老服務的核心應當是“有人照顧”,讓老人“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能做的事有人幫忙做,需要緊急服務的時候有人來提供”。她解釋,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保障性養老服務和應急性養老服務是多數老年人的剛需,需要放在亟待解決的位置來面對。
“家庭養老床位”在實際推動中是否存在瓶頸?長期專注這一領域的何澤儀告訴記者,未來,養老服務主要是通過人工智能和人力勞動協同合作來完成為老服務,先進技術和養老服務應用場景要緊密關聯起來,并解決大健康等數據互聯互通的問題,這樣才能服務好老年人,“比如智能設備操作要盡可能簡單、方便,讓老人產生用戶強黏性”。
金中杰佳通shecuntong.cn專注智慧養老系統研發,提供專業的智能養老平臺包括居家養老、民政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家庭醫生、醫養結合等智慧管理平臺,智能養老設備合作對接。
文章來源:采編網絡
本文標題:家庭養老床位智能化(家庭養老床位智能化改造)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zhengce/1097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