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一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推進醫養結合,是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重要途徑。
《指導意見》直面難點堵點問題,推動醫養結合,讓老年人更有獲得感。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院長梁萬年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指導意見》是對我國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服務體系、標準體系、人才體系、信息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更加明確了發展方向、定位及具體的實施路徑,為我國醫養結合穩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強化醫養結合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
醫養結合的廣大需求在基層,要加強基層醫養結合的補短板工作。梁萬年說,《指導意見》專門強化了醫養結合的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
《指導意見》提出,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康復站,鄉鎮衛生院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殘疾人照護機構統籌規劃。
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安寧療護機構建設,改造增加養老機構的護理型床位和設施。
鼓勵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衛生機構,提升診療服務質量。
同時,探索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按需進行規范轉換機制;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機構等。
明確醫養結合服務內容與模式
梁萬年認為,醫養結合跨越了傳統養老觀念中只強調單一養的服務內涵,更加注重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的融合。
服務內容上,通過整合預防、醫療、保健、護理、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的一體化服務,突出醫養結合的綜合性、連續性服務。
服務模式上,強化以人為本,提倡照護服務模式,突出健康為中心,強調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服務具體形式將機構和居家上門服務相結合。
拓展醫養結合人才資源供給
人才培養是推進醫養結合的重要基礎。梁萬年表示,《指導意見》通過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培養,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設置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進一步拓寬院校培養與機構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培訓路徑等。發揮有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作用,加強對以護理失能老年人為主的醫療護理員和養老護理員培訓。
此外,鼓勵醫務人員特別是退休醫務人員到相關機構從事醫養結合服務,并建立相關激勵機制;建立志愿者服務隊伍,鼓勵志愿服務人員為照護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家屬提供服務。
優化相關支持配套政策
梁萬年表示,完善價格政策、加大保險支持、盤活土地資源、落實財稅優惠《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多個維度的支持政策。
創新價格政策。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采取醫藥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其中上門服務費可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實行自主定價。
強化醫保支持。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治療性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足額支付符合規定的基本醫保費用。
同時,探索對住院安寧療護、醫療康復等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較穩定的疾病實行按床日付費。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鼓勵發展商業健康險,構建多渠道的籌資機制,提高需求者的購買力,形成多層次醫養保障格局。
本文標題:讓老年人更有獲得感,詳解醫養結合領域指導意見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5782.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